儿童过敏性咳嗽为何反复难好?孩子呼吸道过敏疾病存在过度治吗?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鼻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咳嗽,哮喘的孩子?先来看看小孩病情的发展一般步骤,看看有没有你家娃:
第一步: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吃退烧药,感冒药;
第二步:症状加重,反复发烧且高烧,惊厥去医院,退烧药,打吊针:抗生素,抗病毒;
第三步:咳嗽厉害,肺部很多痰做雾化,口服止咳化痰药,咳嗽缓解;
第四步:出院或者停止打针孩子很有可能一个星期不到又咳嗽,又发烧。再次上医院,住院类似前面用药,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甚至一个月左右时间再次发烧,扁桃体发炎马上就医,类似前面用药。退烧,咳嗽缓解,出院,容易出汗,晚上睡觉经常汗湿衣服;
第五步:咳嗽不断,再次就医,诊断为哮喘、过敏性咳嗽、鼻炎、扁桃体肿大,又是打针吃药;
最后家长对医院绝望,情绪崩溃;病情缓解但是一直断不了根,家里有个小药库,遇冷空气咳嗽、变天咳嗽,几个月甚至整年咳嗽,家长感叹太难养活孩子。
为何会孩子过敏性咳嗽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这样理解过敏性疾病更容易一些: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组织,破坏自身的结构,引起功能损伤,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而大家所检查出来的引起过敏的物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无害的,例如鸡蛋牛奶蛋白,这些食物都是常用的用来补充人体蛋白质的无害食物,但是对于鸡蛋或牛奶过敏的人则在进食后即可以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瘙痒、水肿、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哮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敏反应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免疫T细胞的调控能力不足,不能阻止不必要的免疫应答,导致TH2免疫反应过度活化,没有发挥免疫细胞应有的调节功能,这与肠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不足有关。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呼声倾向于微生物假说来解释引起过敏的自身免疫:接触有益的抗过敏益生菌对维持健全的免疫系统非常重要。调节性T细胞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十分复杂,如果能够对这种机制进行调控,就可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我们知道,新的抗过敏乳酸菌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通过增强TH1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所含特定乳酸菌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科学家们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地利用益生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减少密切相关。胎儿从出生的第一刻起,无论从母亲的产道出生过程中,还是剖宫产胎儿,从呼吸啼哭的第一声,就会吸入环境中的常见微生物菌群,胎儿经母亲产道出生时,母亲产道中的有益的有害的微生物菌群也在第一时间大范围的接触着胎儿的皮肤表面和呼吸道,在第一时间起到了免疫激活与免疫教育,而剖腹产的胎儿由于没有经过妈妈的产道,而从出生的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微生物免疫教育将是手术室中医务人员身上以及手术室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而这些大部分都是有害菌占多数,所以剖腹产的胎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机率更大一些。因此,人体菌群与疾病尤其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重要的关联。
宝宝肠道缺少抗过敏益生菌与过敏性咳嗽哮喘发生的关系
过敏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益生菌菌群间存在差异:宝宝早期定殖更多样性菌群,可以减少过敏与过敏症状的发生,哮喘宝宝出生后肠道有益菌群多样性减少,宝宝出生后暴露的环境、出生的方式、喂养方式、饮食、抗生素过早使用等均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益生菌菌群的正常定殖,尤其是抗生素使用后将大大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导致机体微生物菌群免疫稳态失调,增加过敏以及气道感染高反应性,易感性增加,更容易生病,抵抗能力差。由于目前人类对人共菌生的微生物菌群学的研究才称之为皮毛,人体微生物潜藏着巨大的科学体系,研究人体微生物学也许将来会成为解决人体众多难治性疾病的最佳方式,使治病不再是正向对抗,用药对抗人体内坏的微生物,而是要达到以菌治菌,以菌防病,以菌养病的治疗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