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消化科-肝性脑病

2023-01-30 06:46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严重肝病导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门体分流是发生脑病的主要机制;亚临床肝性脑病指无临床症状和生化改变,只能通过电生理和智力量表诊断;

病因:

肝硬化、门体分流术后、TIPS;

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摄入蛋白、尿毒症、便秘、大量利尿、放腹水、低钾、麻醉镇静药物、感染、手术;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肝细胞功能衰竭+门体分流使来自肠道的毒性代谢产物NH3未经过肝的解毒合成尿素,NH3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通过BBB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干扰脑能量代谢;

上消化道出血、蛋白摄入过多、便秘-导致从肠道吸收的NH3增加;

感染-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增加,使NH3血浓度增加;

尿毒症-尿素不能排出,使NH3血浓度增加;

大量利尿、放水、腹泻-可导致肝肾综合征,氮质血症,使NH3血浓度增加;低钾、碱中毒-由于导致代碱NH3非离子型增加(pH6为分界),容易通过BBB;

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

GABA

肝性脑病时血液GABA浓度增加,与突触后神经原GABA/BZ受体结合,开放Cl通道产生抑制性电位;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的MAO清除而进入BBB,在脑内形成假性神经递质(B-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影响正常递质的功能;

另外肝硬化时支链氨基酸比例下降,不利于与芳香族氨基酸竞争进入BBB,有利于芳香族氨基酸进入BBB产生假性神经递质;

临床表现:

急性肝性脑病-见于爆发性肝炎,无明显诱因,发病几周后昏迷直至死亡;

慢性肝性脑病-常有上述诱因,反复发作性木僵和昏迷;

分级

意识水平

神经系统体征

脑电图

SHE

正常

智力测验异常

正常

Ⅰ前驱期

性格改变、行为失常

语言不清

扑翼样震颤

正常

Ⅱ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定向力计算力减退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病理反射(+)扑翼样震颤

异常慢波

Ⅲ昏睡期

昏睡状态,可唤醒

同上

同上

Ⅳ昏迷期

不能唤醒

无扑翼样震颤

明显异常

昏迷前期特征性表现-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

昏迷后患者不能配合无扑翼震颤;前驱期言语不清;

辅助检查:

血氨-门体分流性疾病血氨增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时不增加;

诱发电位-SEP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有较大意义;

心理智能测试-对诊断早期和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意义;

诊断:

有基础肝脏疾病和诱因,出现精神错乱、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昏睡、昏迷;生化检查肝功异常、血氨升高、脑电图和智力测验异常;

治疗:

消除诱因

及时控制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大量利尿和放腹水;

病人燥动时只能用安定半量,禁用吗啡、杜冷丁、水合氯醛等药物;

减少氨的来源:

饮食-禁食蛋白质,主要以糖类为主,神智清楚后可逐步增加植物蛋白(支链氨基酸含量较多);

灌肠导泻-生理盐水、弱酸性溶液灌肠,硫酸镁导泻;

抑制细菌生长-甲硝唑

乳果糖、乳梨醇-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不利于氨的吸收;

降低血氨浓度:

降氨药物-味精(谷氨酸Na/K)功能不确切、精氨酸适于pH较高者,对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血氨高时才有用;支链氨基酸(用于肝功能衰竭者,无分流);

其他:

GABA受体拮抗剂;

预后:

诱因明显的去除诱因后预后较好,肝功能尚可的预后较好,腹水、黄疸、PT延长者,爆发性肝炎者预后差;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消化科-肝性脑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