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经方对炙甘草汤补充说明
原文是这么说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显然把芍药去掉,是因为脉促胸满这样的症状出现。
促脉就是搏动数时一止,就是一下跳得很快,突然又没了,脉摸不到,过一下又回来。为什么脉促?因为用了攻下的方法,在药力带动下,气血往下走的速度很快。当心脏的血来不及喷出来供血时,前面的血已经走了,这时候中间有间歇性的停下来,所以脉会跳得很快,又突然停一下。
胸满,胸腔胀满。因为攻下的药一下去,身上的血大量往下走,往腹腔走,回流的力量会增强,一回流到心脏的时候,一个会胸满,就是心脏有胀满的感觉。
从药理作用人体部分看,历代医家几无说明,现代
倪海厦
在讲述桂枝汤时很通俗说出桂枝是作用于心脉动脉的,加强动脉血液喷出,起温散作用,白芍是作用于心脏静脉的,能加强静脉血液回流,起收敛作用。两者配合,一散一敛,阴阳平衡。
遇到上述所讲的脉促胸满这种情形,就把桂枝汤的芍药拿掉,让桂枝不再受牵制,用桂枝加强心脏喷出的力量,而拿掉芍药后会让血回来慢点,整个平缓下来。否则静脉流回来的太快了,胸满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所以就出桂枝去芍药汤这样的减方。
回到炙甘草汤岂不是桂枝去芍药汤基础上加减,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用的是桂枝去芍药汤,而炙甘草汤原文有伤寒,就不可能还是脉促胸满而是演变成脉结代心动悸了,一个是治疗太阳病,一个是治疗伤寒得的病,固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以复其心阳。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综上所述在炙甘草汤中炙甘草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余药也很重要,只是针对主证起辅助作用罢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处于该症状的人通常津液严重不足,大便干燥不正常,心血虚。那么人参、生地可以改善津和液,麦冬、麻仁可以柔润大肠和小肠,阿胶可以补心血,以上五味药可以共同作用起到改善人体由于津液、心血虚损不足,大肠、小肠蠕动无力引起的一系列内部环境。桂枝去芍药汤合以上五味药可以更好地治愈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症状。
还是那句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