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刻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端。在广阔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日或夜晚,有预卜气候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习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习俗。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民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假如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假如立秋日气候晴朗,必定能够风调雨顺的过日子,耕耘不会有旱涝之忧,能够坐等丰盈。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冬风秋后雨;秋后冬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阴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盈,假如立秋日在阴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冬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假如立秋后刮冬风,则当年冬季可能会产生干旱,对来年的收成形成影响。
“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对于立秋,更多是有利农事的收获。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因此也称之为“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