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盟|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2-09-19 19:57 作者:水墨之界  |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王盟
天津美术学院本硕士研究生 导师霍春阳先生
天津青年美术家协会 会员         
天津市河北区美术家协会 副秘书长        
出版个人作品集有《与古为徒》《沐心香雨》《心息尘外》《清正和雅》
作品文章发表于《逸品鉴藏》《中国书画报》《书画世界》《美与时代》等
现任职于北京民进中央开明画院


获奖情况:
2015年 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金奖  
2016年 受邀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2019年 “了不起的天津·城市艺术计划” 评为杰出新锐艺术家奖

参展经历:
2021年 墨绘万物——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鉴赏大展 (天津)
2020年 参加共同体2020 —— 中国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 (深圳)
2019年 参加“保利.春芽行动”跨年精品展(深圳)
2019年  参加“育绘”2019中国艺术邀请展(佛山)
2019年  学院新方阵第十二届年展·新粉本 (北京)
2019年  “了不起的天津·城市艺术计划” 评为杰出新锐艺术家奖
2019年【含道暎物】———霍春陽先生師生作品邀請展
2019年 松间画语——新意绘2019之春水墨展
2019年 秋林撷秀------全国优秀青年画家邀请展  安徽 合肥
2019年 京津冀当代中国画青年名家邀请展
2018年 获天津美院研究生优秀毕业生    获天津美院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       2018年 “己亥大吉”名家绘画作品迎春展  天津 空港文化中心
2018年 时代精神 · 天津中国画精品邀请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品交流委员会
2018年 学院新方阵第十一届年展  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8年 门里门外·迁想妙得应物华——第三届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南京 有润美术馆
2018年 工笔当代——天津工笔重彩研究中心首届画展,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
2018年 “新时代,学院风”学院新锐水墨画家提名展 天津美院展 ,  北京华方艺术中心
2017年 后水墨——青年艺术巡展 ,安徽时代美术馆展览
2017年 小尘埃大未来许钦松创作奖,广州
2017年 天津政协花鸟研究院学术邀请展,天津花鸟艺术研究会
2017年 传承守道——天津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天津中国画学会,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
2017年 丁酉百吉 全国名家画鸡作品邀请展  全国著名花鸟画联谊会,天津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业委员会
2016年 翰墨津典——天津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天津市政协人物艺术研究院  黄山祥龙美术馆展览
2016年 第七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丹青高密名家书画作展 ,高密市人民政府
2016年 《大美大同》首届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大同市委、市政府,大同和阳美术馆展览
2016年“同走复兴路,共圆中国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画作品展优秀奖,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6年 荣宝雅集·名家书画扇面及扇骨精品展 ,天津荣宝斋展览
2016年 憬观——天津美术学院青年画家精品联展,山东青州展览
2015年 参加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获金奖,中国画学会、天津画院、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        
 2014年“翰墨集珍”津门画家小品展,天津紫竹画苑展览
2014年 首届山东美术双年展,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展览
2013年 参加广州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2011年 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毕业展 ,天津美术学院,

作品出版与发表:
《清正和雅——王盟作品集》2019年                        
《在花园——天津美院2018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2018年
《丁酉百吉》全国名家画鸡作品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

《心息尘外》王盟作品集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6年
《沐心香雨》王盟作品集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5年
《中国书画报》  天津美术学院  2014年
《与古为徒》王盟作品集 2013年
《大美大同》首届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  2016年
《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年
《半岛都市报—翰墨青州2016中国书画年会特刊》2016年
《半岛都市报—翰墨名家2016春节特刊》2016年
《法无空相—天津市政协花鸟画艺术研究院学术作品集》2017年
《翰墨津典—天津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2016年

《小尘埃大未来—2017全国许钦松创作奖作品集》2017年

《翰墨集珍》津门名家小品展作品集  2014年




【作品鉴赏】


审美变革下的中国花鸟画创作

纵观中国画历代发展史,贯穿始终的是花鸟画创作对人与自然生命和谐关系的探索,形式风格上遵循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与此同时,每个时代的花鸟画家都积极进行着相应历史阶段的社会思考和笔墨革新。隋唐时期,花鸟画大家将其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画科,并探索出了成熟的花鸟画样式。宋元时期文人写意花鸟画兴盛,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开创性地提出了“士人画”的主张,摆脱“形”的局限,追求“意气”与“天工”。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的主张,画上题诗与用印渐形成风气。明清时期,花鸟画各种风格与技法绚烂多姿、大家辈出,形式上日臻完善。近代以来,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更具综合性,表现主题更具寓意性,逐渐形成理与趣共同入境的面貌。
在审美巨变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史为鉴,探索传承发展之路,是当代花鸟画家必须积极面对且付诸努力的艺术课题。

《玄墨真赏》137x35cm

花鸟画精神的历史沿革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富足,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欣赏需求从教化思想、巩固政权等功利性意味较强的宗教画、宫廷人物画拓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边鸾,于锡,梁广等大批花鸟画家出现,将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主要为贵族欣赏装饰所用。达官显贵以富丽堂皇之色为喜好,于是此时花鸟画多为工笔重彩,赋彩鲜明,精雕细琢。但与此同时,从考古资料中,也可窥见当时花鸟画家的精神追求。聚焦人类以外的自然生命、严谨写实的造型技巧,都给刚刚独立发展起来的花鸟画树立了宝贵的艺术品格,在迎合贵族审美流行的“天花板”下,催生花鸟画种,打开了传统绘画从“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发展向“天地境界”①的大门。将“天地自然”的观照在绘画领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文禽写生》 34x45cm

五代时期,以黄筌为代表的花鸟画家,让花鸟画的精神内核更为丰满。他开始专心地关注一虫一鸟,将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付诸笔墨,甚至在写生画稿中流露出一种难得的科学精神。五代时期,政局动荡、地方割据,此时花鸟画作品显示出的专注考究映射了社会情绪与现实生活的对抗态度,但艺术家并非直接地将激进的政治情绪宣泄于笔墨,反而以一种更智慧的辩证思维让花鸟画精神得到了“提纯”。

《十二生肖》 35x45cm

有了前人的积淀,宋朝时期,花鸟画发展出独特的“格物”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自然的思辨淋漓展现。它细致地研究微观物像的精密结构,却在构图时脱离现实的束缚,科学、哲学和谐交融,艺术家主动地寻求艺术表达新形式。文人们告别职业画家的身份,大力提倡自由绘画,丰富的表现形式推动花鸟画大繁荣。宋朝经历南北迁都,文化艺术在社会权力的较量中激荡,文人和画家在创作中坚决地各执己见。但无论何种大胆的求新,都共同引导着不同的社会情绪,看向统一的文化内核。

《声生不息》

自此以后,花鸟画不断走向成熟面貌,从以诗文创作入画到以个人情绪入画,再到以西洋画技巧入画,花鸟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演变出种种面貌,均在体现时代审美需求的同时,坚守了同样的文脉根基。
 

《同蒙化育》45x35cm

花鸟画形式美的价值
结合中西方艺术来看,“艺”和“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古希腊、古罗马,人们关注艺术的模仿功能,古拉丁语中的arts表达的是“技艺”这一概念。而中国《礼记》中的“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也单表技艺之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美和艺术才联系在一起。从此,艺术依靠美来征服人心。

《文卉》42x33cm

宗白华曾对美术中的形式之美进行阐述:美术中所谓的形式,是抽象的点、线、面的交织,为了深入反应现实的形象及心情诸感,使人在摇曳荡漾的律动与谐和中窥见真理,引发无穷的意趣,绵渺的思想②。
构图,是形式美中重要的表现。片景孤境经过一番组织配置,形成丰满自洽的整体,以小见大地启示着宇宙、人生更深层的真实。
传统花鸟画一般经常采用两种构图方式:其一是三角形构图方式。能给人平静、稳重、开阔与宽广的感受。其二是“s”线形构图方式,画面中的主体与空间形成太极式的一种互补关系,形成气脉贯通的深远感和强烈的动态感。此外,国画构图讲究“呼应”,花鸟画则体现在“顾盼生情”当中。画面中的一鸟一石、一花一草,其关系包括对立、轻重、俯仰、阴阳、藏露、虚实等。如任伯年的作品,对立之中显气势,轻重之中出空间,藏露之中含呼应,俯仰之中尽意气,倾斜之中传真情。

《逐》110x95cm

绘画艺术形式美的进阶作用,则体现在引人“由美入真”。越是抽象的形式,越能象征出人们不可言状的内心境界。表现在花鸟画中,线条担负其这样的责任。
花鸟画线条的形式美体现在三个方面:节奏、用笔力度以及线条组合。线条给予画面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在笔墨运用上可以看出来:用笔讲究起、承、转、合的贯穿。线条则在粗细、顿挫、疾徐、转折等变化中随之产生韵律感。花鸟画中的线,塑造的是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利用线条的疏密、曲直、方圆、浓淡、动静、去表现内在的形式美。线条其本身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同时也是画家本人抒发情感的符号载体。
“形式”之所以自成一统,在于它不仅具体表现了“美”的价值,还在于它映射出生命的情调与意味。

《觉境  蒙太奇》

当代审美与花鸟画创作
21世纪,人类社会走入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逻辑发生巨变,当代审美观念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大众审美从欣赏肯定性的主题创作转向了品味否定性的主题创作,从乐见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转向了寻求理性的多极互补模式。艺术美学在此基础上顺势而变。传统艺术美学表现艺术与美的统一、与生活的对立,而当代诸多的艺术创作则表现艺术与美的断裂、与生活的统一。

《元无相》之二  223x120cm

艺术遵循着世间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社会变化加剧,艺术审美自然随之发生震荡。想要承袭古人的花鸟画精神,即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坚守文脉,推进艺术健康前行的同时挖掘、开拓更符合时代需求、更深刻形式美表达,首先要理性分析当代审美的真实性。
随着物质、精神生活密切交织,艺术的概念不仅限于传统的技巧意义,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确。但作为从艺者却要清醒地认知,只有站在艺术层面上的开创探索才是有意义的。于中国花鸟画而言,颠覆了一脉相承的审美理想甚至道德底线,那么被打破的不是束缚,而是艺术本身。

《寂闻天籁》180x90cm

比如,消费型艺术和流行化趋势。“消费”是经济繁荣的关键词,这一概念会浸淫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一味迎合大众品味,用资本的狂热引领艺术的走向,“精神”便随之丢失,艺术就被打破。流行文化则在短时间内对社会审美产生极大的影响,但若以笔墨追逐流行趋势,“形式”则不再具备独立品格,艺术亦被打破。
通过对历史沿革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思潮的剧变并非我辈独有,在数次的社会变迁、思潮碰撞之时,艺术都产生了跨越式的进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规律发现,想要掌握花鸟画创作的正确方向,可以剥离纷杂的社会矛盾,找寻根本的“形而上的道”。
《论语》中,“依于仁,游于艺”是历代花鸟画家都遵循创作指导。正如社会进程如何翻天覆地地变化,四时节律、昼夜往复、生老病死的宇宙定律从未改变一样,无论文化思想如何动荡,尊重宇宙的规律、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是始终不能改变的艺术精神。

《楚天》90x180cm

结语

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中国花鸟画带来了许多新的审美意趣,传统思想文化与新兴融媒体的交汇,绘画理论与技法的中西方互鉴等等,都使当代花鸟画有了更广阔的视觉空间与思维空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花鸟画形式面貌的发展。
在中西方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花鸟画的精神内核和内在形式不能被丢弃,“道”只有一个,以不变才能生万变。从继承传统到求取个人画风“真经”的过程,正是遵循此规律的自然之道。


①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中认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天地境界”,在此基础上,他将境界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②中央大学《文学丛刊》第二期宗白华《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略有删减。


王盟|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