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分享 | 柚子大人:飞鹰Veloce马拉松+超音速125支架+蓝魔法
以下图文来自 @柚子大人Yoyo
实话说来,我使用飞鹰这款马拉松鞋也有长达四年的时间了,前后换了三个版本。
尽管经常有人私下问我关于鞋子的性能体验(可见对这对鞋感兴趣的人还是满多的)
但是由于我的惰性,一直都没有正式做一个评测,直到最近换了新的轮子,才觉得是时候正式分享一下,让大家对鞋子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方便大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最早我使用的是黑色普通版的马拉松配4*100mm的支架和轮子,并且用它刷了第一次青海湖。

在2016年的欧洲之旅之前,飞鹰为我定制了一对纯粉色的马拉松。
这对鞋非常的漂亮,在当年的柏林马拉松的赛场上,有个小哥哥居然看了这对鞋之后在我前面一边对着我倒滑,一边赞这对鞋超好看。
当然了,我的技术也不能给这对鞋戴上什么光环,但是后来这对鞋还是陪着我走了大约十几个国家,见过不少世面呢。



2018年,我的第二双定制飞鹰马拉松,是粉蓝色的。由于当时手头没有更好的轮子可选择,我使用了橙黄色的Street Fighter轮。
这使得整对鞋看起来色彩很是丰富,我有点不太习惯,不过有不少柚粉觉得这个配色也很好看;
穿这对鞋的照片到现在我还是作为微信头像在使用呢。

这对鞋则是经过了去年柏马的疯狂雨刷内外完全湿透,我一度担心它强度出问题。
不过后来发现除了有两三个轴承除了问题之外,上鞋晾干之后有一些黑色残留,其他倒是都还挺好的。


上周,我终于决定换一套新的轮子,进行一下性能的对比。蓝魔法的100和110的轮子我在上一对鞋卡杜牧NS2已经有尝试过了,整体感觉还是相当好的。
这次125mm正好可以配鞋子的颜色,你说我有什么办法拒绝正好找个理由试新轮子。

背景介绍完毕,言归正传。这几个单品性能到底怎样?待我一个一个说来。
上鞋:36# 碳纤上鞋
孔距:165mm (38以及以上的是195mm)
刀架:标配刀架Phantom 4*100/4*110我目前使用的是3*125mm
轮子:标配飞鹰Phantom速滑轮,我改装了蓝魔法
Veloce的定位是马拉松,也就是长距离和长时间的使用;
实际上在国际轮滑圈,这个上鞋也因为另外两个项目出名——速降和轮滑回转——不少人用它获得了国际奖牌。
不过像我这样的非技术流,就拿来刷街和马拉松就很好啦。
在使用这对鞋之前,我的主要装备有Salomon的C3, C4, 以及RB的几对休闲鞋和FSK硬壳鞋。
——外观与细节——
Veloce马拉松的整体外观设计应该说是中规中矩,如果是普通版的Veloce,目前都是黑色外皮配白色的花纹,再搭配4*110的大四轮配置。

如果像我一样进行定制(一般需要等待45日左右),则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颜色,甚至可以绣上自己的名字或者队伍的logo。
不管颜色怎么变,Veloce用的外皮都是超纤材料,与鞋内和脚面接触的部分一样。
整体的透气性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超纤材料有个缺点就是摩擦力比较大,一般穿进去比较困难。
所以Veloce鞋舌的背面和脚腕的后面用的是莱卡的面料,这样让穿进去相对容易一些(只是相对减少了难度,不要以为你能尽享丝滑,其实还是会有点难的)。

双巴扣的设计在马拉松鞋款上还是比较实用的,我这款之后的的升级版Veloce2更是升级了45度的巴扣结构;
以及增加了脚尖魔术贴,所以包裹性会更加出色,对于鞋款的控制有大的帮助。

因为都是碳纤手工鞋款,每只鞋的碳纤部分花纹都会有一些小的区别,并不是流水线的鞋款那样规则。

原装的黑色鞋带之前被我挪用到我另外一对马拉松鞋卡杜牧NS2上应急去了,这对后来则用了卡杜牧的蓝色蜡制鞋带。
顺带说一下,这个德国产的鞋带真的很好用,拉力一流。平时也很多玩家对此赞不绝口。

强调鞋子后方的logo拉带,在穿鞋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大家可千万要善待它们。
另外我觉得产品设计师也可以考虑改成更结实的拉环,这样在穿鞋过程中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用力。
——性能与比较——
说到性能,碳纤鞋款与普通的硬壳鞋款对比起来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非常明显的就是重量
由于使用了无内胆的碳纤壳设计,鞋子的重量比普通鞋款减少了大约30%左右,这使得Veloce在上脚滑行时的感觉非常轻松。
第二,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控制性
由于没有内胆从中作为媒介吸收需要传递的力量,滑行的效率有显著提高。
这一点如果有从硬壳鞋升级到碳纤平花或者速滑鞋的小伙伴应该都了解,在马拉松鞋上比较直接的感受就是轻轻一推可以出去好远。

第三,提升是在包裹性
硬壳鞋的舒适度,往往是以牺牲包裹性和控制性换来的(部分以不舒适著称的硬壳平花鞋不在此列)
更换碳纤鞋款之后,可以感受到包裹性的指数级上升,这当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减震不如硬壳鞋款。
不过作为马拉松鞋,有长刀架和大轮子加持,一般来说震动带来的疲惫感都可以就此忽略。
第四,速度与续航
如果你使用4*110的品牌标准配置,整体的续航性要比我更换短架大三轮要高;而速度上对于长时间的滑行也比较友好和轻松。
我自行更换的配置性能则在于极限速度比较大,在平地刷街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上下坡的道路则不太友好。
这个我在对刀架的性能分享的时候将进行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如果注重长时间和长时间的刷行,建议使用4*110或者3*125mm的长架。

——舒适度与码数——
Veloce马拉松的选码我认为还是按脚长选择,然后预留大约5mm左右比较合适,因为长时间的刷行如果没有预留空间的话,到后期对舒适度还是会有影响。
当然你也不能买太大码,因为码数太大脚在滑行时晃动,会很容易有磨脚的情况。选择好合适自己码数,是对自己的爱啊!如果你不会,你就去问柚子客服!
例如我脚长分别是225mm和222mm,便鞋一般在36#,这三对Veloce我也全部是按36#选码,合适。
如果你对这对鞋子有兴趣,建议查看飞鹰的码数标准或者咨询专业的客服,听取专业意见,减少选错码数的可能性。
很多玩家问我这对鞋的舒适度,其实碳纤鞋款的舒适度很难一概而论,简单说就是“碳纤有风险,选鞋要谨慎”。

坏消息是,碳纤鞋比较硬且没有内胆(有一层比较薄的衬垫),且这个碳纤壳有固定的脚型。
常规的脚型使用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大部分的玩家穿后反映舒适度还是不错的。
但如果你的脚型比较倔强或者有个性,跟鞋壳相克,那是要打脚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且基本不存在有些硬壳鞋那种“撑撑就没事了”的幸运。
好消息是,这对鞋可以热塑!如果你试穿之后码数合适,但是在某个特定位置有顶着或者空着的情况,可以使用烤箱热风枪甚至大锅进行整体或者局部的热塑来微调鞋型。
具体的方法我就不在这展开说了,有兴趣的柚粉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以后或者可以再开贴说明。
——定制注意事项——
关于定制鞋款的问题,也是比较多人问到。目前,飞鹰的马拉松不支持脚模定制,只可以定制特定的颜色,表面质感,图案,logo和名字之类的。
如果你的脚型特别宽或者哪里比较突出,可以特别进行一下说明,定制的时候可以针对脚型调整,减少不适的可能性。万一这样还是有不适的情况,那就乖乖去热塑吧。

——评分与改进建议——
综合以上的感受,经过4年的长测(真的很长了),整体上来说我会给Veloce这对马拉松鞋8.5分(满分10分)。
没有一对鞋是完美的,这对鞋也不例外。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细节可以做得更好。

A.鞋带
飞鹰的原装蜡制鞋带在拉力上稍有不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鞋带头分开了,所以我后期更换了卡杜牧的鞋带。
B.后方的拉环
如我前面所说,这个拉环不仅仅是提鞋用,在穿鞋的时候其实辅助作用很大。我建议可以做得更宽一些,固定面也更大一些,这样穿鞋的时候更加稳定,帮助更大。
C.内胆的包裹性
我认为飞鹰的碳纤鞋款的包裹性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当然也必须在不牺牲舒适度的前提下。
目前整体的舒适度我认为还不错,如果包裹得更为精确,那么控制性和速度还将有提升的空间。
D.轮子与轴承
飞鹰的轮子与轴承一直都中规中矩,性能不差,但是也不算特别出色。如果这方面能有突破,相信可以让更多人刮目相看。
希望飞鹰可以在下一版的产品中再接再厉,让中国品牌惊艳世界。

写到这里发现这篇分享有些长,所以其余分享移到下一篇,我将分享125mm超音速大三轮刀架以及几款125mm轮子的使用感受以及给出我的建议。
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