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马克思哲学导论(第八讲)全20讲-附笔记资料-复旦大学课程

2023-02-06 21:33 作者:儒馬相道  | 我要投稿

第八天

 

理性本身也有来历,要对此说明,而不是用非理性和理性对抗。

上接第七讲,

对意识的存在论讨论

巴门尼德: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思有同一。

存在总是用思维范畴被把握。存在是思维范畴。去掉思维范畴,不能讨论存在问题。

思维是属人的、或是超越人的最高的意识。人类的意识在思维这个层面上被客观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柏拉图第一个阐发这个理念的世界(独立的世界)。客观思维——独立世界,思维不仅是我们的思维而且是世界、现实存在的根据,为思维所把握的东西乃是事物的内在核心。

笛卡尔:先验主体性的原则。

意识拿思维之范畴把杂多的知觉状态粘合起来组成经验。(“实体”不是对感性事物的描写,是无感觉因素的范畴。是人心的一种认识形式,乃是一种信念。实体:在变化中保持自身同一)凡经验的东西中都有先验的东西否则经验成立不了。

我们的经验的确从感觉起步(begin with),但不是起源于(come from)感觉。每个范畴就是个判断。其实从柏拉图“学习就是回忆”开始就暗藏了将来的先验原则。这条原则持续到黑格尔。只是把先验逻辑改造成辩证逻辑。

意识的先验本性被确认了。

从意识的先验本性到意识的社会存在本性的转化。

我们不能直接否定康德。但我们还得追问先天范畴的来历和根据。这个根源绝不是心理主义,而是超心理的意识的社会存在本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德语:意识 das Bewußtsein

bewußt Sein 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Wesen本质)其实就是sein的过去分词形式,本质就是消失了的存在

近代认为是意识自身的能力规定着事物的存在,光是感觉是不可能。

意识就是第六识(对应“法”)。(前五识是感觉认识,被第六识规定。)

问题是意识自身的存在问题。

假如不讨论,这种意识就是pure consciousness纯粹意识。

存在之规定不能在意识的内部,怎么办?就把存在从意识内部拖出来——bewußt Sein

海德格尔,不管我们意识有没有去做对象以前,我们已经生活在此世界中了Dasein。Dasein——sein da,da是地点副词,相当于there。人首先在世界之中在(在之中,不是在空间中),而不是在自己的意识内部中在。把人称为Dasein。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思有不同一了。过程process就是历史性的、时间性的。世界(自然和人与人的,这是同一件事,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和人不可分了。社会存在是感性的。

宗教的、政治的(观念的),都是从感性的社会存在派生出来的。马克思的社会存在不是泛泛的社会学概念,否则就会有意识决定意识。

意识的社会存在本性太重要。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不能谈论离开语言的意识。语言不是单个生物体的内心独白,社会性在里面。先验哲学的思维范畴都是在语言中找到的(我推到了瓶子,原因结果范畴)。语言和意识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个性和人类性并不是分开的东西。个性是在人类的共同性中实现的——如越剧在艺术中实现——假的艺术家让艺术为他服务,成为手段。真的艺术家为艺术服务,艺术成就了艺术家。

个性并不脱离人的类存在。

类本质:人类所有个体的成员都有着某些最基本的性质,该性质区分于动物。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类当成自己的对象、(自己的本质)才诞生人的意识。

我对杯子的各种感知、把他们当作对象不能产生意识,只有把它们当作类来把握才有杯子的意识,而杯子的意识的前提是把自身当作人的类来把握。

以类作为人类对象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中国:“白马非马”个别的马不是马类,已经有意识了。

用概念把握的东西不是个别的东西,是类。在思维(范畴体系)中把握到了类。

 

中国人有概念,只是把概念看成共相。但共相无相。理念无相。

拿类作对象的意识,本质上就规定为超感性的东西,叫纯粹思维。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类当成自己的对象、(自己的本质)才诞生人的意识。

 

意识只是存在物的类成为对象物和本质的地方才存在。

1. 我们自己作为存在物首先把我们自己所说的类,把它跟自己分开来了,本来自在的在我们身上我们不自觉,但是如果我们自觉呢?就把我们本属于它的那个类,类本来就在我身上,把它跟自己拉开距离了它成为我的(object)对象了成为存在物,这样···才能把其他存在物作为意识的对象。

 

2. 在费尔巴哈那,这个类仍然是感性的。

马类仍然是感性的。红本身不红,但红始终不是个概念。红的色系、红之一般被我们把握不是我们概念的把握,而是我们直观的对象,不是思维的对象。

胡塞尔,把思维的范畴本身规定为直观。是本质直观;费尔巴哈,类是直观的对象,不是思维的对象。

画家画画很美,不是在概念上把握了……

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个别直观依赖于类的直观。问题是类如何成为直观的对象?结果就是现象学原则:人和动物都能听,但人对听还有听。不是对一个物理声响的反应。对看有看,所以我们能区分暖色系、冷色系。对听有听,所以我们能区分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这仍然在人类范围内,叫感觉的人类性,正因此我们能创造美。

在直观的领域以内,有类存在。

区别于物理学意义,对音乐的听力是人化、灵化的听力,这是美学意义上,感觉到美的能力根据的是类的直观,对类的直观的根据是对直观的直观。

我们怎么对直观有直观的?马克思来回答。

“全部的五官感觉是人类历史的产物。”

 

讨论动物

 

作为语言的语言是对存在的领会。我们人类把对存在的领会保存在语言中。

 

 

马克思:“人并非一开始就有纯粹的意识(先验的),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的空气及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类当成自己的对象、(自己的本质)才诞生人的意识(语言)

 

存在论革命一共有四个步骤,下堂课讲第四个步骤。

【王德峰】马克思哲学导论(第八讲)全20讲-附笔记资料-复旦大学课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