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学小马系列:小马的进化——一首分分合合的史诗

2020-03-20 22:33 作者:量子小辐Bongo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本文是由高中混了几年生物竞赛完全不精通的小辐写下的目前马圈最详细脑洞最大的进化史,因此肯定挂一漏万,请多海涵。如有不妥,敬请斧正。所以拉丁学名都是依照当年生竞时睡梦中模模糊糊听到的命名规则乱写的,请多海涵!!!谢谢!!!

      大家好,我是鬼谷小辐,亿万年来,小马利亚大陆有沧海桑田之变迁,小马本身的进化也是一曲千折百转的史诗之旅。众所周知,小马的文化历史不过寥寥数千年,在这地质学时间轴上回首,不过堪堪弹蹄一瞬。大家有没有曾想过,小马凭借出色的智力从小马利亚大陆众多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又是如何获得魔法的眷顾?为何当小马发现自己的特长之后,臀部上会出现可爱标记?可爱标记的作用,在进化学上看,究竟有何作用?

     历经风雨波折,小马一族究竟如何走出历史上的数次天灾,成为小马利亚大陆的头号玩家,与其他大陆的龙族、狮鹫等生物同台竞技?

       这一切的答案,都将在本期中为你一一揭晓。

       在开始之前,先让我对参与讨论的@WhenEverfree表达由衷的感谢,另外特别鸣谢在我身后一直一直支持我的@清明上坟图233,不出意外的话,这篇专栏发表之日应该是她生日,那么生日快乐~小清明~

      下面言归正传。这一切,要从距今大约五百五十万年前至一百三十万年前开始讲起。

 1.奇蹄目崛起与魔力轴心同盟   

        那时候,一群被称为“南方古马”(Austraequo)的生物,生活在如今被称为苹果鲁萨的地方。

古苹果鲁萨平原

        那时候,苹果鲁萨是小马利亚大陆中部的一片肥沃的大草原,这些奇蹄目马科马属生物就愉快的在此生活了好多年。渐渐的,这些社会性(非真 社会性)生物渐渐演化出了各自的聚集地,并学会了用最基础的嘶鸣声进行简单交流。为了更好的迁徙向食物更加充沛的土壤,这群南方古马渐渐学会了观察其他生物习性的节律性变化来判断迁徙时机,这也为后来小马们能够轻易与其他生物打成一片埋下了万年伏笔。除此之外,这种细致的观察和在迁徙过程中对制造简易绳索、独木桥等越障工具的摸索更是为这些古马的脑容量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在这看似平和的几百万年里,这些古马的脑容量渐渐提升到了足以独步小马利亚大陆的地步。

        另外,小马利亚大陆盛产的魔能水晶为这片大陆滋养了一种奇特的生物魔力原虫(Magic-chlorian

        这种魔力原虫本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但能够与魔法场相互作用,以摄取能源或帮助传播。另外,魔力原虫甚至可以利用魔力场渗入一些动物的大脑皮层,摄取活跃的脑电波、神经电信号乃至部分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等)作为额外的高能能量。正如前面所述,作为此刻小马利亚大陆上脑部最为发达的生物,南方古马自然成为了这些魔力原虫最喜欢的宿主。一些魔力原虫侵入了古马体内,并大肆繁殖——当然,许多产生了过激免疫反应的古马因此死亡,但剩下的古马逐渐适应了这些入侵的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了共生关系——大量的魔力原虫随着体液循环在古马体内游走,赋予了古马各组织器官与魔力场交互作用的能力,直观表现则体现为,力气更大,更为坚韧,甚至使前蹄上带有生物电流,可以抓握工具;而当魔力原虫在体内循环一周后,则会进入大脑美餐一顿丰盛的化学、电信号大餐。什么?血脑屏障?在共生进化的漫长时间里,血脑屏障的大门早已向这些小家伙们敞开!同时,为了负担起更多的魔力原虫的生存,脑容量也相应的增大了。此刻,这些南方古马们已经和现在的陆马很像了,因此,我们叫他们为古陆马(Antiquoterraeque)”

        当然,欢乐的时光不可能之久,在距今五百万年左右的时候,一场大洪水爆发了。

2.进化史上的第一次分离

        大洪水从现在的天马维加斯(当时还沉在海底)席卷小马利亚大陆(史称咔泥骐洪积事件),处于盆地的苹果鲁萨平原更是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洪水淹没了苹果鲁萨平原

        古陆马一看,进化的正爽,家被偷了,只能背井离乡。而正如前面所述,古马们在迁徙觅食时会分成许多小聚集部落,因此,在这次逃离洪水的行动中,他们只能各自为战,也为后来的三族分化埋下了伏笔。

    整个苹果鲁萨平原的古陆马的迁徙大致分为了两个前进方向:一支越过道奇路口,来到了现在的吠城附近(那时候吠城是高地平原);另一支则直接闯入了现在属于无尽自由森的地盘,循着地势高的道路进发,来到了坎特洛附近的喀斯特地貌带。

迁徙图

      其中,循着蓝色箭头前往吠城的古陆马们便循着被洪水打断的进化路线,继续演化,进化成了和现在陆马更为接近的吠城陆马(Fillydeterraeque)。这些陆马除了脑容量稍逊与现在的陆马,且没有可爱标记外,与现在的陆马们已经几乎可以画上等号了。然而,向着山崖进军的另一支远征队,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3.独角?翅膀?第二次分离的BUG产物

      众所周知相比起在平原上耕作和采集,想生活在丘陵或峭壁上更为不容易。光靠强壮的肌肉已经不管用了。渐渐地,在坎特洛丘陵附近生活的古陆马们,不得不化整为零,再次拆散为更小的聚集团队,分散搜索丘陵中难以获取的野果等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距今三百万年前,这支命运多舛的远征队,并没有消失在坎特洛丘陵之中。而他们的救世主,正是当年成功共生的魔力原虫

        正如之前所述,这些远征军为了更加广泛地觅食,不得不继续拆分,一些古陆马选择留在拥有大量溶洞的喀斯特地貌中,依靠溶洞作为躲避风雨的依靠,并且利用四通八达的溶洞进行快速的穿山旅行。不过生活在这里可不容易,不仅要想办法在复杂黑暗的溶洞中中照明,而且为了在窄小的通道内活动,不能拥有健壮的体魄,而这两条需求简直自相矛盾!在古陆马阶段,这些聪明的动物就掌握了火的使用技巧,但瘦小的身体穿越复杂的地形本来就很吃力,又要腾出一只蹄子抓握火把照明?这简直不可能!

        正是这种矛盾,激发了小马进化史上最大的一次Bug爆发:魔力原虫在摄取足够的能量后会被神经电流激发出微光,这些光芒正好可以为洞中的小马们提供光明。因此,古陆马的前额逐渐凸起了一块肉瘤,改进的血脑屏障大大减少了流向躯干的魔力原虫,复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网络开始向肉瘤中伸展。。。是谁,打扰了第四天灾的长眠?没错,以后这支瘦弱的奇蹄目制霸坎特洛丘陵的中坚力量,进化史上最大的Bug之一——独角,已经初现端倪!

        那些肉瘤中的毛细血管,原本是为了输送养分而存在,那些神经节,也本是为了给魔力原虫激发光芒提供电信号。但正是这两样本是作为“魔力原虫豪华公寓”的服务设备而存在的组织,竟然渐渐演化出彻底驾驭这些小东西的指挥棒!这些古独角兽(Antiquounicorn)们与魔力原虫磨合的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他们惊奇地发现,向独角(或者说:“魔法瘤”)内输入不同浓度、配比的神经递质以及不同的电信号,竟然可以主动地使魔力原虫们操作魔力场!!从最简单的只需要电信号就能激发的发光魔法(无的魔力子衰变)和悬浮术(高维引力触角构建术),到需要用多巴胺等物质“喂食”魔力原虫(即“蓄力”)才能使用的高级法术,一扇崭新的大门,正在这支瘦弱的长角怪马面前徐徐打开!!!从此,有了各种魔法的辅助,这支小分队在丘陵间自由地生存着,利用着堪比“~”键的力量,成为了丘陵之王。

        除此之外,另外一群更富有挑战精神的远征军们,没有选择进入溶洞作为庇护所,而是勇敢地攀上了坎特洛山,成为了在山崖上蹦跳觅食,如同黄羊一般的存在。

        在这种高危地区,因为竞争者少之又少,即使匮乏的资源也可被充分利用。但是,高回报肯定有着高风险,无数古陆马马失前蹄,跌入无底深渊。

        因此,可能是出于对宿主的保护,这些共生的魔力原虫渐渐开始增强了与γ魔力场作用的能力(详情见小辐的专栏,详细介绍了天马的飞行原理) ,     


        利用反重力系统减轻了这些小马的“重量”(不是“质量”),这些加强过的陆马被称为崖陆马(Cliffterraeque),可以更加灵活地在悬崖间跳跃。当然,为了更进一步的增加灵活性,正如不少昆虫那样,这些岩上精灵们甚至进化出了两根由中空骨支撑的平衡棒!平衡棒内充斥血管和神经,同样成为了魔力原虫们的高级公寓会所,甚至还有从松果体、海马回等内分泌区域直接连通平衡棒的养料输送管路。这些平衡棒内的魔力原虫吃饱喝足,马力全开,强大的魔力反重力场再一步增加了小马的机动性。这些陆马,被我们成为“棒陆马(Politerraeque)”另外,为了便于进入藏身的岩洞,这些平衡棒还可以折叠收于体侧。。。没错。。。下一步,大家也许已经猜到了,让这群陆地哺乳类征服蓝天的武器——翅膀,闪亮登场!

        大面积的翅膀,附上保暖的羽毛——诶,等等,为什么是羽毛??小马不都是毛发吗???啊,这是因为,进化的本质是不定向突变与定向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路途中,有的小马给薄膜翼附上了毛发,有的直接裸奔,而极为少数的个体进化出了羽毛这种科技树歪到姥姥家的玩意。在高原寒流作用下,裸奔的几乎没戏,尽数冻死(薄膜翼本来就是个巨大的散热器官),而拥有羽毛的小马拥有绝佳的空气动力性能,在求偶与觅食时大放异彩,从而异军突起,“消灭”了众多毛翼小马。至此,羽翼派大获全胜,当之无愧地戴上了古天马Antiquounicorn)【想想为什么是绿色的】的桂冠。

        至此,三族的生态位已经全部占领,接下来的数百万年,则各自强化了各自的身体机能和辅助特性(比如天马的控云术,独角兽的魔法专精,陆马的始祖科技树),准备为开拓小马利亚大陆时必不可少的会师做好准备。

4.三族会师和可爱标记

        正如前文所述,为了更好地开拓领域,三族都在洪水褪去后留下的肥沃土地上开疆扩土。陆马数量众多,且拥有较为高级的原始工具,自然率先占领了大量土地,并很快与另外两支亚种产生了接触。

        站在大公主视角来看,这次会师成功简直是个天大的巧合——三族即使拥有了生理上的巨大差异,但生殖隔离竟然没有建立!!!!!

        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就像是我告诉你小辐清明其实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一样,差距如此之大的种群间竟然生殖上的差异小到可以被兼容????

        这真是个神奇的笑话,但奥秘也很简单:这些差异性的进化其实是由魔力原虫的影响而产生的。而因为魔力原虫对宿主的生理要求非常苛刻,一旦有不该突变的基因发生突变,魔力原虫的适应性就会呈直线下滑,甚至引起胚胎致死。久而久之,管家基因都得到了稳定遗传,而强化魔法特征的奢侈基因序都以“增强子”的形式得以保留。(小马遗传和增强子详见小辐专栏。)


        这下,三种小马亚种可以进行愉快的基因交流(为爱鼓蹄),顺利完成会师。

        久而久之,三种特长各异的小马为了更好的相互配合,依然是在神秘而神奇的魔力原虫的帮助下,演化出了“可爱标记”,一种利用抽象形象在臀部彰显特长的蹄段,便于你一眼就能知道这匹小马适合种植、制造还是操作天气或寻找宝石。

        至此,时间已经到达了八千年前。当年的三族远征队已经成为了现代的三种生物亚种,共同在小马国内,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我是小辐,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小辐!!小辐!!!!EEEEEEEE!!!我呢???我呢???夜骐没了?????啊啊啊啊啊啊????为什么没写夜骐啊!!!!额。。。你不是在新冠肺炎那里讲过吗???

你看我今天供图作业

   
你看我今天工图作业都没做。。。饶了我呗???啊啊啊啊别咬我啊!!!!!清明救命!!!!!!唔唔唔唔唔!!!!!!!EEEEEEEEEEEEEEE!!!!!!!!!

科学小马系列:小马的进化——一首分分合合的史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