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是四川的,四川绵阳的

2022-09-22 09:50 作者:pandapia熊猫乌托邦  | 我要投稿


图片


在成都熊猫基地,有一只叫“北川”的大熊猫,因长相乖巧可爱而著称。

第一次看到她的游客会疑惑,这个北川,就是我们熟知的叫北川的那个地方吗?

大家猜想的没错,2010年4月26日,她被救助于北川县小坝乡江河村,也因此而得名。


图片
北川


说起来,北川算得上是一只从绵阳走出去的大熊猫。

绵阳,古称绵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如今是四川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历史的传承,和现代的发展,在这里碰撞。


图片
绵阳大熊猫分布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北部
图源:生态学报



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来看,绵阳地处岷山山系,主要涉及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这三个地方。


如今,距离北川被救助已过去12年,关于这个地方以前的故事,和一些新的故事,想说给你听……



图片


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绵阳市野生大熊猫数量为418只,而平武县就有335只。可以说是,讲绵阳大熊猫必讲平武。平武县,有着“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美誉。


图片
图源:绵阳正事


平武是如何保护大熊猫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

故事从这里讲起。

1963年,四川省决定在平武县林区划定一个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1965年,终于建立了我国最早第一批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这其中就包括平武的王朗


图片
今年在王朗由红外相机拍到的衔着骨头出镜的野生大熊猫

图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说起王朗,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中,九寨、黄龙、王朗是藏民的孩子,三兄弟的父母因无法忍受奴隶主的剥削逃难到这里,三兄弟长大成人后独立生活,分别安家在九寨、黄龙、王朗这三个地方。

“王朗”来自藏语的音译,意思是放羊的地方,现在的王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还叫做牧羊场。王朗位于平武县的西北端,与九寨沟相邻。


图片
平武县地图



图片
图源网络


王朗自然保护区刚建成,平武县林业局钟肇敏、当时森林经营所的所长、还有当地的少数民族白马藏族的猎手组成调查组,深入王朗10余天。

这次的成果是,首次提交了一份描述王朗保护区资源状况的报告,提到王朗箭竹茂密,大熊猫粪便多。


紧接着1968~1969年,北京的专家组也来到王朗,在钟肇敏等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展更专业详细的调查,在调查中共计遇见实体野生大熊猫30只。


图片
1968年6月,中科院动物所调查队同王朗自然保护区面积测绘组全体成员合影

图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片
王朗边界1968年测绘

图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家可能发现了,在文中反复提及的钟肇敏这个名字,他是老一辈中,平武大熊猫保护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是平武大熊猫保护第一人

他起草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他带领专家实地勘测绘制地图、他陪同摄影记者深入林区留下珍贵的大熊猫影像资料……


图片
图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3~1983年,岷山山系受竹子开花影响,大熊猫食物短缺,钟肇敏及其家人先后救助了包括燕燕、伟伟、迎新、娇娇等32只野生大熊猫。


图片
1984年,钟肇敏夫妇和救助的大熊猫幼仔“龙龙”

图源:方志四川 金勖琪摄影


《熊猫回家路》这部电影,就是根据钟肇敏救助野生大熊猫的真实事迹改编的。


图片


不仅是抢救病弱大熊猫,1980年代,钟肇敏所在的平武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也就防盗猎,通过发放日历、图册,放映相关电影等,就保护熊猫做宣传。


这儿不得不提及一部1983年的电影《熊猫历险记》,讲述了白马藏族爷孙反盗猎,保护熊猫的故事。

电影在平武县王朗实地取景拍摄,也完整的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白马藏族的民族风情。


图片
图片
电影《熊猫历险记》的部分场景
图片
电影《熊猫历险记》的部分场景
图片
电影《熊猫历险记》的部分场景


白马藏族和熊猫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平武县是白马藏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而隔壁九寨沟的白马藏族,有跳“熊猫舞”的传统,还有“熊猫说媒”的传说,这些就留到下次讲阿坝九寨沟的大熊猫时,再跟大家一一道来。


图片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同胞把和母亲离散的大熊猫幼仔送到大熊猫常来饮水的小溪边,以便熊猫妈妈来认领“宝宝”。

图源:中国大熊猫馆


说回平武大熊猫,到1997年钟肇敏退休时,初见保护成果,在1999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平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有230只,居全国区县首位


图片
平武县保护区工作人员给大熊猫称重量

图源:方志四川


回顾1965~1997的32年,平武王朗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

以钟肇敏为代表的老一辈,他们为后来的平武大熊猫保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来的保护者们也将继续老一辈的使命。



图片


因为保护开始得早,又在钟肇敏等老一辈的宣传带领下,这里的人们对大熊猫保护普遍有着较高的意识,对新的保护理念接受度也很高。


图片
平武的“熊猫稻田”

图源:微平武 宇宽摄影


从1980年代起,平武县与公益保护组织、大学等科研机构展开合作,进入千禧年,保护初见成效。


2004年6月,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架设在王朗的红外相机,首次拍到了大熊猫,这也是我国第一张使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照片。


图片
只能看到被树枝挡住的熊猫的背影

图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上的熊猫,红外相机是我们最好的远观方式。同时,以不打扰为前提,我们也可以在山下,近距离感受熊猫的生活环境。


王朗是最早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以旅游的形式增加当地收入的模式,也被称为王朗模式。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林业部门最早探索的,通过旅游的形式,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图片
秘境王朗

图源:四川文旅厅


自旅游开放以来,王朗就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自然爱好者、学生等前来一探究竟。王朗也在平衡保护和发展中,不断完善着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的模式。


图片
2014年王朗红外相机拍到的大熊猫母子

图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在平武县的另一侧,一支后起之秀异军突起。

时隔近半个世纪,2011年,一帮热爱自然的人,也来到了绵阳平武县,在这里划了一个“圈”,准备大干一场,实践他们的保护理想。

第二年,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与平武县政府签订了50年委托管理协议,他们获得管理权的地方,就是平武东边的老河沟,与王朗,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此时甚至,老河沟还未成立自然保护区,也算是填补了平武的保护空白。


图片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自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王朗之后,平武又创造了一个第一,老河沟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

也许正因为有那么多滚滚生活在这里,让这里的人们在保护自然上总是敢为人先。


图片
老河沟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图片
老河沟很多曾经的猎人成为巡护员

图源:乡见合作社 老河沟巡护员敬怀云摄影


与王朗不同,老河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保护模式,自给自足的保护模式。通过开发推广本地农产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目前已经开发出蜂蜜酒、豆腐乳等有本地特色的生态产品。


图片
老河沟农产品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图片
老河沟农产品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老河沟还玩起自然与艺术的跨界。桃花源基金会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第一个基于自然保护地的国际艺术驻留计划。

邀请艺术家来到老河沟,创作艺术作品。以前老河沟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但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的作品,老河沟的大名会传得更远更久。


图片
青年艺术家徐军拍摄的老河沟山泉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图片
青年艺术家余涛拍摄的老河沟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在平武,不止王朗、老河沟,还有雪宝顶、小河沟、关坝沟等地有着保护工作者活跃的身影。

平武老一辈熊猫保护者,敢为人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新一代的保护者,敢于尝试新东西,把这里的保护故事传播得更远。


图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老河沟双石头站挂牌

图源:桃花源基金会


2015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平武县有335只,蝉联全国区县桂冠。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平武县纳入范围居全国第一。

不仅大熊猫数量第一、大熊猫分布范围第一,而且大熊猫分布密度也是第一,在几代人的持续不断地保护下,这个成果来之不易。

也正是有这么一帮人,让平武,果然担得起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称号!



参考来源:

1.《见证王朗之大熊猫篇》,来源: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号

2.《【人物】钟肇敏:平武大熊猫保护第一人》,来源:方志四川公众号

3.《老河沟:停伐林场转型保护区》,来源:桃花源基金会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B站|抖音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商务合作:pandapia@sina.com

图片

本账号的原创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产品形象等),著作权均归品牌“pandapia熊猫乌托邦”所有,仅供阅读传播,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其他目的。

我是四川的,四川绵阳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