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0.24 诸子百家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4、诸子百家
汉代学者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总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如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墨家学派的墨子;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等。《史记·贾谊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这是“诸子百家”一语的最早出处。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和封建秩序确立的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思想战线也呈现出十分尖锐和错综复杂的斗争。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纷纷发表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一时呈现出诸子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正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照。
诸子百家究竟有多少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八十九家”。“百家”系举其成数而言。按照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的说法,百家之中主要的有六家,即: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阴阳家。刘歆在《七略》中列举了十家,即: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这些都是当时著名的影响比大的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