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门偶得】抚今追昔,说说爱国的郭德纲

2021-07-05 07:12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04、05年那会儿,老郭很各色。

说相声就说相声,他还老骂人!骂同行、反三俗也就算了,那是他们那圈的事儿,可他连不听相声的都骂!

老郭和张文顺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说邻居家孩子会很多门外语但就是不听相声,说“法律要不管我早打死他了”!“炸酱面都不吃,忘了本了!”

这话霸蛮不霸蛮,可气不可气!咋地,人会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就非得听得懂相声啊?管着管不着?人不听相声就忘本、你就要打人家?黑社会嘛你?

再到李鹤彪打了北京台记者,老郭在小剧场破口大骂“这帮孙子”“丫挺的”,还说:“藏秘排油之后,当时我的第一念头是我要移民!把一个这么爱国的人挤兑成这样。”

“爱国”,这话可新鲜。

现在年轻朋友可能不了解,当时的网络公知横行,舆论环境充斥着西方发达国家怎么怎么先进、中国人怎么怎么丑陋,老郭居然一边骂北京电视台一边说自己爱国?

他怎么敢骂电视台,他怎么敢承认自己爱国啊?那个年代,凡是说自己爱国的没有不被嘲的,你一个说相声的,轮得到你说爱国吗?

十几年看下来,不得不承认老郭真爱国。捐款捐物是明面上的,相对省心也更容易博得好名声;我最佩服老郭的,是他十几二十年对传统艺术的坚持,费劲不讨好的,图啥?

老郭真爱相声。

相声多难,可能没人比老郭更知道。

从诞生的那天起,相声就是和穷困窘迫联系在一起的。相声比唱京剧、唱八角鼓的身份低,只能和半乞半艺唱数来宝的艺人合流,成为“穷家门”。

穷不怕


旧社会相声艺人多潦倒。

大名鼎鼎的万人迷李德钖,不足50岁就冻死在野外的壕沟。

戴少甫32岁时被袁文会指挥打手们毒打,回去卧床多日,气闷存心,加上生活困窘,不久便撒手人寰。

张寿臣被国民党军官打得头破血流之后,改行说书,不再说相声。

常宝霆在《我的父亲常连安》中说过:旧社会的艺人难,不红难,红了更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是总演总不红,赚不了几个钱,一家老小就吃不上饭;而一旦红了,树大招风,地痞流氓们觉得你有油水可挤,就三天两头找你的麻烦。

到了新中国,相声艺人们突然从下九流变成了吃国家饭的“文艺工作者”。

吃上这一碗国家饭,意味着相声艺人们不论刮风下雨,都不用担心揭不开锅。

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里,天津老人回忆起过去:在旧社会活着,不是这么简单活着,不跟现在似的,我吃早点,老豆腐锅巴菜,吃饱了完了,不走这种脑子。那时候吃完早餐这顿饭,下午这顿饭不知道找谁了。他们这会儿都赶上好时代了,作艺的愣活八十多岁。也就是打解放后,小彩舞、马三立现在还活着(纪录片于2004年播出)。旧社会吃喝的东西没有现在这么好,现在人都长寿了。

老郭一直说,说相声就像理发剃头的手艺,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我给你快乐,你给我饭吃”。

活着,温饱,这是人最基础的欲望。


说相声的人能大规模地好好活着,吃饱穿暖,也就是到了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

1944年,侯宝林在小梨园顶替京韵大鼓攒底并且挣到攒底的钱,是相声界破天荒头一遭。此前,相声说得再好,也只能倒二,且报酬远低于攒底的大鼓演员。

估计那时候的相声艺人怎么都想不到,如今北京的广德楼、三庆园这样的戏园子居然会被说相声的占了去吧。

新中国,人们不再以艺术种类分演员的贵贱,只要有能耐,观众就欢迎。

知道当年的苦,才珍惜现在的甜。

老郭终究没移民。

老郭非但没移民,反而日渐沉稳下来,逐渐朝着好的方向迈进。自己上春晚,让徒弟上春晚,低调慰问演出,持续培育人才,在文艺战线上从不退却。


2019年,老郭和小岳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肯定。此后,德云社在文艺战线上的表现逐渐明朗。

继声势浩大的龙字科招生之后,德云社趁势又推出了鼓曲社的招生。老郭把相声搞起来,自己去说书了。评书孩子们能接上,老郭又去唱戏了。唱戏有了一定的热度,老郭又去搞鼓曲社。等鼓曲搞起来,老郭还要搞什么?

不管搞什么吧,总之都是“我们”的艺术,是从“杭育杭育”开始,从秦汉唐宋元明清一路传承沿袭、改进发展的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的艺术,这种传统艺术建立在我们独有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而语言文字是民族的生命。

担任过人民日报副总编的梁衡在《为<语文学习>二百期而作》中写道,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本土语言为市场屏障,这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抵御文化入侵,否则将面临民族文化的毁灭。

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要去占领。

喊口号是一种占领,潜移默化也是一种占领。去年的《方方日记》,今年的回形针,还有很多我们还没发现的,这都是“别人”对“我们”潜移默化甚至明目张胆的占领。

而老郭,尤其是流量娱乐时代,老郭的徒弟们对年轻人、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占领。重视传统、传承发展,尊师重道、靠本事吃饭,不用说国外的、别人的东西怎么怎么好,只要把自己的东西弄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就是老郭的贡献,也是老郭的徒子徒孙们的贡献。


对于外行,相声的历史像是八卦演义,而对于行内人来说,那是清晰可触摸的历史,是曾经和他们一样活生生的有着悲欢喜怒的相声艺人。

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现在。

去年的《德云斗笑社》,徒弟们被问到相声演员红重要么?杨九郎说重要,因为它可以决定你能不能达到你的温饱。

能达到温饱就是相声演员的好日子,好日子值得珍惜,值得为之奋斗。

奋斗路上难免坎坷。当年的老郭扛住了,现在德云社长起来的孩子们在各个领域深耕细作稳步推进,后续的人才储备丰足稳定。从为民带货、为国训粉到宣传疫苗、慰问演出,德云社展现和传承的“其实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对于文化来说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了,我们已经不是‘拿来主义’了,我们想自己影响自己。”

这也是相声作为一门带着烟火气的民间传统艺术骨子里渗透的。深深热爱相声的老郭,很难不被其影响,也确实被真切的滋养了,才有了红红火火的今天。

感谢安宁1019、杨小羊_717wo、高家镇、蒙太奇旋律T、萌茶茶1973、云月2020、小慢慢屋、古道fatimah、11085942824_bili、73346894757_bili、15350865510_bili、为有源头可青山、awaterbird、隐逸红尘之中、小福泥家的河马、小冷猫lilo、勿言世寒给我充电!

感谢你们的等待!

感谢三连、点赞的朋友们!

评论区的朋友你们还好吗?

最近写点儿感触和相声相关吧,真期待今年的团综。

【修门偶得】抚今追昔,说说爱国的郭德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