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匀教授:企业技术创新如何发挥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机制?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得更远,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机制的作用,又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之一。
陈湛匀教授指出:产学研合作涉及了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机制,包括螺旋内部的进化(如大学与科研、企业与产业,政府与制度)、螺旋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政府、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价值发挥到最大作用。

以下是陈湛匀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我国企业多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方式是指大学高校、公司企业、国家科研所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互换研发信息和资源,并以此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近30%,项目成功率高达70%。产学研合作涉及了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机制,包括螺旋内部的进化(如大学与科研、企业与产业,政府与制度)、螺旋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政府、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价值发挥到最大作用。
海信在我们的认知中可能还是一家家电企业,但是如今的海信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主研发实力的高科技企业。例如海信的智能家电业务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甚至超过日韩。最值得称赞的是海信在医疗领域的贡献。
海信早在2014年就涉足医疗业务,主要是医用显示器、医疗系统解决方案、移动护理系统以及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是海信倾注数十年的图像处理和数字处理核心技术的成果,可以说是外科医生的“治疗神器”。对于一些疑难和高难度的手术治疗,海信CAS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重建清晰的三维影像,帮助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手术方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的成功率,目前海信的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各个医院。
除了自主研发,海信还注重技术创新合作。例如2019年6月,海信与中国海洋大学设立“海信—海大”产学研合作引导激励基金”,与海洋大学创立人工智能、家用电器、5G通讯等方向的科创工作室,加速产学研成果的输出和转化。2019年10月,与青岛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融合发展的方向上进行充分的协同和联合。2019年12月,与青岛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海信与青岛科技大学已经在模具、功能材料、家电和大数据等方向有过不同程度的科技合作,此次合作海信将与青岛科技大学在光通讯、智慧医疗、绝热材料、减震材料等方面进行联合研发和攻关,成立联合研发基地和实验室等协同创新的平台。

陈湛匀,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拟人化企业资本运营理论创始人。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
创造性地提出了统计分布监管资本流动等理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百余名。已出版专著20余本,获得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奖,主持完成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部分课题研究结论和建议摘要已被国务院内参转载。
上海电视台《地产夜话——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在《东方大讲坛》《世纪讲坛》等栏目所做电视演讲深受好评。
长期受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学生授课,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系列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深受欢迎的实战型金融专家。
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等研究,在多家知名公司担任董事,曾辅导不少企业成功上市,具有高度的行业前瞻思维和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