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2023-12-01 20:43 作者:Girl-Mistress  | 我要投稿

(一)经济的发展

1.   农业方面的新变化:
耕种制度革新: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变化: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作物的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逐渐丰厚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   制业方面的新变化:
(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五大名窑
汝窑,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张公巷,以青瓷为主,主要特征有釉色天青色、蟹爪纹等等
官窑,北宋官窑窑址不明,南宋官窑位于杭州,由官府直接营建,又分为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窑址还没有发现,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位于杭州,称为“新官”
哥窑,具体窑址不明,以盘、碗、瓶、洗等为主,其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典型特征
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并不以青色为主,也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其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又分为钧官窑和钧民窑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其他都是青瓷,也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
(2)元朝烧出现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釉里红
(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3.   矿冶业方面的新变化: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4.   印刷业新变化: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5.   棉纺织业新变化:元朝黄道婆推动棉纺织技术革新

6.                                                                  
商业方面新变化: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图示

(2)边境贸易:边境榷场贸易民间贸易活跃
(3)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国税收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4)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5)货币:货币发行量大增,北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影响:①推动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 ②纸币泛滥造成元朝末年通货膨胀
(6)城市:时空界限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坊市分离—坊市不分,坊:居民区,市:市场),时间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草市的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7.   宋朝商业和城市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局相对稳定
②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③社会阶层:市民阶层壮大
④国家政策:商业政策宽松
⑤民族关系: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⑥交通条件:水路交通便利

8.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原因:见“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影响:①交通贸易:改善南北交通和海上运输,推动海外贸易;

②人口分布: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进一步促使北民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③人才教育: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逐渐领先北方(北宋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④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3)图示


9.   元朝加强海运的措施
①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值,缩短航程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二)社会的变化

1.   科举考试分南北卷

2.  门第观念淡化

3.   人身束缚的松弛

4.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5.   土地买卖,不抑兼并

6.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7.   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8.  注意: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9.  北宋社会盛世繁荣、隐藏危机的体现
经济上:坚守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政治: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内忧外患严重;

思想:儒学复兴,理学形成,理学缺陷日益显露

(三)程朱理学的诞生

1.   到此为止儒学的发展历程(如图)



2.   儒学复兴的背景

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理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重建伦理纲常的要求

文化:文化政策相对宽松,为学术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思想: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

其他:儒学家致力于纠正儒学自身缺陷

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的含义
理学是两宋时期的士大夫(程朱)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仁为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3.   两大模块:程朱理学(宋朝,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陆王心学(明朝陆九渊,王阳明)

4.   口号: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   内容:
①“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通过道德修养客服过度的欲望
②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观和认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④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6.   注释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

7.   理学特点:
①进一步理论化、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教、道教因素

8.   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适应统治需要,自南宋后期成为官方哲学,历史影响深远;

②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促进中国文化发展;

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社会和谐。

④逐渐僵化,禁锢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变革

9.   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10.  儒家倡导三纲五常,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相适应=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1.   文学艺术体现了什么
①文学体现两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②艺术体现理学影响扩大,儒学世俗化、个人化、平民化

2.  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阶级:市民阶层扩大,市井生活的需要;

政治:结束分裂,政治上相对安定,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在文学艺术上有深刻反映;

民族关系:各民族间交流频繁,促进文化发展

3.   文学艺术具体表现



4.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特点:
①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经验性: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局限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技术不具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生产力

5.  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宋元科技发展体现:
①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C.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D.影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②两大科学家:沈括、郭守敬
A.沈括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B.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新的立法《授时历》,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影响/地位: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