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漫话(一)
偶A开启重庆巡演,塞纳河V2.1版本进入长草期。
版本、长草期,为什么突然引入游戏术语作为小偶像观察的描述方式,主要有几点考虑。过去我们一直把塞纳河五期及之后的成员划为次世代,所以,当沈梦瑶作为五期第一人获得总选第一的时候,塞纳河的2.0版本就此开启。九选的时候,一、二期生全面毕业,三、四期业已进入毕业倒计时,这届神七仅剩一名四期生杨冰怡获得第七名(相比八选5期之前还有4人),让人感慨一切变化得让人猝不及防。我们不妨将每年一届的总选视为小版本,九选之后到今年十选是为2.1版本。
长草期的说法,是因为塞纳河每年的运作已经常态化,延续着:总选—汇报单—新人出道—金曲—拍档—投票单—新人出道—总选的模式运转。在缺乏外部资源输出的情况下,SNH48G本质上成为了纯粹的剧场演出型团体。对我们这一类48模式厨来说,稍微能够体验到版本变化的莫过于新成员的加入和新公演的推出。当一切波澜平复、没有首推、回归日常的时候,是为长草期。
一、323维权
塞纳河最近的大事是“维权”,与之前经历过的“维权”相比,此次饭圈、小偶像呈现出空前的团结。然而,眼下的情况与其计较乐观与否,不如说是茫然。这种茫然从来自小偶像、团体,最后连粉丝都变得茫然了。
粉丝提出的举措看似很具体:
1、开新公演——16~17年是丝芭新公演爆炸的时代。
2、舞台审核合理化——18年之前,塞纳河的舞台上有古典舞、民族舞、传统西洋的都有,美声唱法、民族唱腔、歌剧魔术小品也啥都有。
3、帮扶小偶像发挥创作才能——10年来唯一能谈得上有一定传播度的小偶像原创大概是易嘉爱的《给你》。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些改变的意见都指向一个核心——回到过去。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花同样的钱,过去的体验很好,现在消费被奖励,我们要求达到以前的质量,十分符合逻辑。然而,丝芭的消费者还有一层粉丝的属性,在这个庞大的阵营里面,甚至绝大多数人“维权”的初衷是为了小偶像,而非为了自己。因此,当小偶像觉得“维权”已经毫无必要的时候,这个行动就做不下去了,现实正是如此。
我记得苏杉杉说过,你们(指粉丝)在怀念黑黑的我,但是那个时候的我都不火。苏杉杉是小偶像里面颇具思考能力的一员,显然对小偶像来说,在这个行业里面如何才算成功,认知比较模糊。16、17年的时候外务繁多,从百度指数这个指标来看,达到了近十年中国女团未有之高度,但那时候的总选投票总额已经被今年的数据突破,口袋直播观看流量、鸡腿收入更不可同日而语。相反,当时如日中天的到处上电视、接影视综艺的前辈如今一样沦为素人。如此一比较,尽管祖上留下的仅剩剧场、口袋这一亩三分地,只要搞到了钱,也算一种成功。
对于公司来说,前10年的风投已经全部烧完,如今每一次的决策都必须经过精打细算。女团流水可观的同时,成本也不小,更要被各大股东、老总瓜分去大块蛋糕。在偷摸地尝试了把总选资源从影视、综艺压缩降级到公演人权后,粉丝还能维持源源不断地自我压榨、继续造血输血的现状,公司当然可以无视改变的必要性。
这两天,边缘小偶像开始对“维权”期间损失的收入彷徨,公司的萝卜大棒,迫近的拍档截止日期,都表明这个一开始轰轰烈烈的阵仗在基本没有任何突破的改变下已然接近尾声。

二、娱乐圈的圈层固化
我们不妨以48系的源头开闭作为一个参照系。开闭从17年麻友毕业可以看作次世代的开启,至今度过了6个年头,尽管已经失去了红白、专属综艺、总选等标志性活动,剧场里跳的也是16年前的公演,但开闭作为剧场向的团体,似乎还拥有充足的生命力,18年停办总选后的两年,单曲销量依旧稳固百万。疫情期间出现腰斩,后疫最新一单回到40w,能否重回荣光尚难论断。不过,我们一直的常识“48系离不开总选”却已经被打破。
日本向来是一个“永恒”的国度,对48系实现强竞争的46,属于打败美国海军的另一半海军。而日本女团另外半壁江山的早安系、桃草等也是拥有快20年历史的团体。稳定的娱乐经纪是日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缩影,这种情形对国内48是否适用呢?
2019年夏天,是我唯一一次参加塞纳河的总选演唱会,见证帝国的余晖在梅奔落幕。国内偶像明星向往的梅奔并不大,当年丝芭开的是三面台,不到万人,绕着山顶走一圈,不到5分钟就可以走完了。近日微博之夜在梅奔开,被吹捧成了什么群星璀璨的殿堂,才发现娱乐圈的格局竟只有这么大。塞纳河没开过开闭那种万人级别的舞台,就像内娱在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里充其量是一个耀眼的珍珠。日本社会所谓“经济下行,偶像上行”的道理在这边显然不适用。
赚钱的行业,在我求学的20年里至少已有三四次大换血,与经济态势的变化不同,我们的娱乐行业,从历史纵向看,其稳定的态势愈发显著,例如我们70-00花的作品排序:
1998年《还珠格格》,2004年《手机》,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6年,18年
2002年《金粉世家》,2006年《神雕侠侣》,2009年《仙剑三》,2013年《小时代》,2015年《花千骨》,2016年《女医·明妃传》,2017年《三生三世》,15年,23年
2010年《山楂树之恋》,2014年《一仆二主》,2016年《欢乐颂》《好先生》《七月与安生》,2019年《少年的你》
2017年《嘉年华》《血观影》,2018年《快把我哥带走》,2019年《流浪地球》,2021年《我的姐姐》,2022年《开端》
从70花算起,她们大红大紫不超10年,虽然与大环境有关,70花比80花不安分乱搞,过于大胆自作前程。但即便是一直没有什么底线新闻的谋女郎,她们最顶点的时代也不出十年。
相比之下,80花简直是“常青树”,至今热度不减之余,接演的类型依然是她们20年前的青春偶像剧。她们在70花最巅峰的时候接过接力棒,仅以代表作算,至少守擂10余年,如果把今年还在拍戏的也算上,她们在古偶这个行当奋斗了将近20多年。90花也是在80花顶峰的时候出现,可是她们不但当不成后浪,还即将被她们的后浪拍上。
表面看来娱乐圈常年不乏新人出道、出名、出圈,实际上大把资源还是把握在旧时代手里,新人既缺实力、也缺人气,被资方捧个一两年,身价高了就弃若敝履,流水线式造星。
稳固的娱乐圈意味着,资本不太愿意流入这个利益回报并不丰厚的行当,这种寒气的传递不仅一线明星能够感受到,18线的塞纳河,以及各大公司的女团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所以,后疫时代,没有看到新的女团的涌现,选秀的重启也没有呈现报复式增长,b站最近半年对女团的讨论度大幅降低,国内偶像大环境甚至不如13年。
娱乐圈圈层固化、资本不入,资源难开,对塞纳河来说当然不会是一件好事。然而,也正是其他公司难以推出女团竞品,塞纳河依旧能够躺在它的舒适圈里继续摆烂。就像摆烂的农药,每月依然有近亿软的流水。当下一个时代到来,塞纳河当然也会因积重难返而大厦倾坍,可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出现这种新模式的迹象。chatgap及ai的时代,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V圈,突出人之一面的面对面偶像恐怕会更有优势。这也解释了增锅举着《快逃》都五年了,依然还有实力不俗的新人加入塞纳河团队。塞纳河在国内女团可谓独孤求败,比老东家开闭招不到好苗子的处境要好得多。逐渐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古偶剧充斥影视行业、普通演员下沉短剧制作皆是利好丝芭的大条件,能够抓住机会勇于改变、培养团队的公司才有可能在下一个选秀时代到来之前赢在起跑线。

三、回到原点
因此,回到开头,既然塞纳河已经成为一个剧场表演团体,公演难道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公演难道不是他们的本分吗?或许吧,但看不到变化带来的收益,改变就举步维艰。这次维权中出现的stf对粉丝的态度:b站禁言、删帖、封号等操作,以及长期往来公司和小偶像间发生的矛盾摩擦,都说明公司在对应粉丝端和艺人管理端的专业程度下降严重,这也是千里之堤上的小蚁穴。要知道,我国对待艺人团队触碰底线的态度是零容忍,大厦或倾于一夜,而丝芭似乎尚不愿意在维护的这方面支付成本。
总之,现在的丝芭对小偶像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应该很难回到从前,对他们来说,30岁之前的捆绑合约、高额违约金,不论签约艺人能否给他们赚钱,总归能够狠狠地剥削一笔巨款,这是十年来丝芭最得意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想要加入这个体系、处于这个体系之中的群体,我们没法给出好的意见建议。
站在丝芭第一个十年见证者这个角度来看,当下确实并不是饭塞纳河最好的时代,当然遇到对的人就是最好的时候。因此,尽量按照自己开心的方式去给小偶像支持,当然对新粉丝和有推的粉丝来说,小偶像开心他们才开心。所以,我们也无力规劝任何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要沉湎于资本公司定下的规则和全套,用自己认为好的、合理合适的方式去支持小偶像的事业,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