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套路用得过多,就会减少观影的乐趣:以剧集《极地暗杀》举例来聊聊那些创作手段
六集《极地暗杀》英文原名是The Head,所以本剧还有一个直译的名字叫“头领”,看过这部剧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
这次要换个方式聊这部剧,或者说是从这部剧出发,来看看一些我们熟悉的影剧故事的手法和套路。
这部剧从一开始有人被谋杀,就已经大概知道故事的某种走向。本身完成度没有问题,但就是因为里面能看到太多相似的东西,在我心里分数不会太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影视剧,看得越多,就越挑剔。所以下面要说的内容,无非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桥段、撞梗、套路、模式、诡计等等……
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推理小说的人,对这个名字都太熟悉了,就算没看过原著,也能说上几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其中最经典的模式就是出现凶手案,一群人(10个人是比较标准的搭配),在同一个地点,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
《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以及去年的话题影片《利刃出鞘》都是在这个模式下运转的故事。

而《极地暗杀》的主体结构也是如此,在南极寒冷的科研基地里,10个科研人员,1人失踪,两人幸存,失踪者的丈夫为了查明真相,在警察没有赶来时,自己展开了调查。
代替警察或者侦探角色的就是心碎而焦虑的丈夫乔安。不太一样的是,他要“审问”两个幸存者,都说对方是凶手。一个是形象姣好的年轻女孩梅吉,一个是大叔级别的科研前辈亚瑟。


面对死去的人,活下来的两个人都有嫌疑,而失踪的人是一个突破口。
在失踪的妻子阿妮卡身上,本剧制造了一次意外,是整个故事的关键,从雪地里找回来的尸体,并不在这个6号基地的成员,这成为一个新的线索。
梅吉是第一个被找到的幸存者,想了解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从她口中得知。而在被询问的过程中,她也总是说自己受到重创,有些事情想不起来了,这本身多少让人有些怀疑。
二
即使你不是推理小说迷,不知道阿加莎,也不知道所谓的经典模式,但也许你会在什么悬疑电影十大榜单上看过《致命ID》这部电影,相信那样的榜单上,还会有《恐怖邮轮》的名字。
提到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它在故事主体上也是类似的结构,也是一个人接一个人的离奇死去,剩下的人产生恐慌,互相怀疑。《极地暗杀》同样如此。
只是《致命ID》玩得更邪乎,多重人格的运用,让影片走向一种极端。
《极地暗杀》从第一个人在雪地里被杀,人们就逐渐不安起来,就像电影《致命ID》里第一个被砍头的女人之后,就引爆了恐慌。
还有人因为情绪激动而被当成嫌疑犯绑起来。比如这部剧中的尼尔斯,后来他被绑在洗衣机房,被人杀害。

当然,这也怨不得别人,他差点儿把大家锁在基地外面冻死,你说谁能不怀疑他?
这个类似的情节在《致命ID》里也能找到,那个冒充客栈老板的家伙也是这样被假冒的警察绑了起来。

总要安排一个人,有很大的嫌疑,但是他死了,证明凶手另有其人。在这个过程中,之前电影还有安排了一个被拷在厕所里罪犯,来扰乱视听。
刚才说到洗衣房,也有相似的场景,《致命ID》里第一个死掉的女人,她被砍掉的头颅被放在了滚筒洗衣机里。
而被怀疑是有致敬情结的场面,则出现在日剧《轮到你了》,那个粉红色毛巾包裹的头颅和上面的场景何其相似!
而《极地暗杀》里被铐在洗衣机旁的尼尔斯,真的不能换个地方结束生命吗?

当然,这些影视剧本身,也是有很多相似的桥段,比如《致命ID》里设计的门牌倒数,和童谣杀人消失的小人如出一辙。
三
除了以上这些,在人物的设定上,是我最想说的一点,特别是最后的凶手、大boss的现身,这样的雷同感体验多了,本来要制造的反转和反常规,反而逐渐变成了一种情节设计的常态。
我们还是拿刚才提到的几个影视作品来举例。
首先说《轮到你了》,这位清纯可爱的妹妹黑岛最后成为了那个大boss,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让观众感觉她是最不可能成为杀手的那个人。

《极地暗杀》的最后一集,观众都等待揭晓故事的最终答案。结果最后几分钟,告诉我们的是,看上去楚楚可怜的梅吉果然是个心机女,她完美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讲述了基地发生的事情。

《致命ID》里也有这种倾向,只是它把多重人格玩得太过头了,以至于最后告诉你杀人犯是那个看上去最无辜的小男孩,那种错愕感更强烈。

我们再来看看《利刃出鞘》,可能性质上不太一样,但最终的结局却是,这个家族之外照顾老人的护士继承了这个遗产,包括这座豪宅。
最后拿着“My house”的杯子,俯视整个贪婪的家族成员的感觉,虽然是过于理想化了,但做得比较完美。

四
对比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把《极地暗杀》本身的特点说完。至少,梅吉是因为复仇才这么做的。
在最后她和妹妹的视频对话里,我们才知道,她是为了母亲的意外死亡而来。
故事的巧妙和复杂之处在于,亚瑟是当初在五号基地失手杀死梅吉母亲的凶手。有意思的是,他虽然不是连环杀人案的策划者,但作为引起这个事端的另一起事故的犯罪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失踪的阿妮卡,其实也是帮凶,她目睹了亚瑟的罪行,但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是拿所有人的把柄当作威胁,让他们集体答应毁尸灭迹,烧毁五号基地。
所以,面对眼前寻妻心切的乔安,梅吉自然不能急着暴露阿妮卡的罪行,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好在听过全程的乔安没有失去理智,妻子曾经留下的、已经撕碎的纸条上写着自己的忏悔,这回也终于对上号了。
当乔安按照梅吉指出的方向在车里找到妻子的尸体后,他发现车在出发前被人动过手脚,想都没想,乔安认为那是亚瑟的杰作。

聪明的梅吉,在最后一刻,还成功地把罪名嫁祸给了应该为母亲死亡付出代价的亚瑟。
而动手脚的一幕,也带出另一个让人有些惋惜的现实。由于日本研究员AKI撞见了梅吉动手脚的现场,导致自己被梅吉灭口。

惋惜之处在于,他和梅吉之间本来是有恋情的。当然,现实也许是另外一番情况也说不定,只有梅吉自己心里才知道。
这里只是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来比较,我没看过或被忽略影视剧肯定还有。看到过的影像会在脑中形成一种呼应和连接。姑且把这个当成另一种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