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析以碧蓝航线大月卡为例的现象与本质认知
前言:在长期的游戏社区讨论环境中,游戏玩家在涉及到自身利益冲突时,通常会基于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对比进行价值评价。以此类价值评价现象为材料,游戏社区通常会出现规模不等的大规模讨论。但长期的实践表明,此类讨论通常十分混乱而缺乏触及核心本质的倾向,从而使得玩家心态和着眼点长期保持在问题本身的纠缠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大约讨论了如下几个具体内容:1、功利观点下对于“大月卡(通行证)是否合算”问题的分解考察;2、引出“游戏内劳动”概念在大月卡问题中起到的作用并就部分观点进行了分析;3、澄清了对于直接的“游戏内劳动”的不满的核心矛盾并对其价值否定部分进行批评;4、澄清了大月卡机制下免费奖励与付费奖励之间的地位关系;5、将合算问题转化为实践的量化问题,提出了将目光从问题呈现的现象本身转移到对“实践量化”的实质本身上的评价的建议。
正文如下:
九月底十月初碧蓝航线更新中的部分内容在玩家群体和游戏社区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其混乱程度数年难得一见。到现在,即使已经造成了些许难以挽回的后果,但此波大混乱总之是已经趋于平静了。回顾此次事件,笔者希望通过一些粗浅的分析来讨论其中体现出的对于“现象”和“本质”的认知状态,希望对于玩家们此后面对问题能够提供帮助。
首先,在此处笔者希望以“大月卡(通行证)是否合算”这个问题为切入点,探讨现象与本质在游戏社区讨论环境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
“合算”这种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们不妨将在通常情况下获得相同游戏内资产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与大月卡本身进行比较。在此处若是谈论“性价比”的话,那就是偏离了讨论的重心了,毕竟游戏方面给出的这个“大月卡”只要不是对玩家而言是亏损的,那便显然拥有相当的合理合法性。
若以功利(utility)的观点来研究的话,有关定价为68元的大月卡到底是否值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应当归于包含于其中的皮肤——即约克城换装“圣者之翼”究竟是否值得的问题。熟悉碧蓝航线的玩家们对此应当极少会有不理解之处,毕竟游戏中最便宜的付费皮肤的价格也是可以很合适地作为一个捆绑礼包的主体商品进行出售的,而这亦十分类似于国庆礼盒等特殊商品。
当然,如果我们要讨论换装究竟值不值的问题,那也是偏离了我们的主题了。尤其是就画风、画师等因素对换装本身进行价值(value)评价的,其中的审美等公认的主观因素实际上已经占了相当的部分,与此处的功利评价是难以混为一谈的。
如果大月卡中包含的换装在单独定价上反而是高于大月卡的,那在划算上是极其有利于玩家的,毕竟便宜获得了换装与诸多资源,而自己仅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内的稍许游戏内劳动;如果其换装在单独定价上低于大月卡,而其他包含的杂项如石油、物资、心智魔方等能够补充定价和游戏内劳动上的缺口,那么玩家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里有一个很取巧的方法:碧蓝航线游戏本身的日常资源,如石油、物资等,在使用钻石兑换的情况下会变得十分昂贵。如果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较抵消,那玩家们大概又占了不少便宜,但这显然是不为我们接受的。一般而言我们采用通常获得此类资源的方法并非那么困难,而其中所要求的那些“游戏内劳动”大概更能代表我们所要付出的成本。除此之外,为了获得奖励,我们必须完成任务累计点数,这也是另一种更直接的游戏内劳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有人在上述的那种完成任务的“游戏内劳动”上存在不满。因为我们确实可以根本否认大月卡本身所要求的游戏内劳动,使其成为另一种单纯的礼包。但这种对于大月卡机制的不满在否认或削弱大月卡的功利价值上的说服力是很弱的。很现实地说,大月卡作为一种游戏机制是开发运营方面强制推送的,而这种推送模式是此类游戏的基本运行逻辑之一。除非玩家放弃游戏本身或者否认、削弱此类游戏的功利价值,否则玩家在面对对游戏内容的审视时会一直处于“开发运营-玩家”双边关系中的被动地位。
实际上,笔者并不否认国外对于游戏的开发和运营有着一些玩家可以强有力地干涉的部分,比如被我们称作政治正确的那一系列内容。但要注意的是,此处我们说玩家群体影响了开发运营方,实际上是在说社会环境本身对于游戏的限制,只是玩家本身也处于此群体之中并且与开发运营方的交流最多最密集,所以营造了玩家就政治正确问题在“开发运营-玩家”双边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误判。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更本质地说,上述的影响与国内的游戏审查带来的影响是极其相似的。
玩家们虽然不得不接受大月卡机制的推送,但是对于“游戏内劳动”的不满并不会必然随之消逝。我们或许仍然可以指出:大月卡所要求的那些“游戏内劳动”其实是与世界巡游的免费奖励相挂钩的,付费的大月卡在此意义上仍然与单卖礼包差别不大。由此若大月卡奖励必须通过游戏内劳动才能获得的话,那确实是令人不满的。
对于此类观点,需要指出一个误区:上述我们提到的大月卡机制,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为付费部分量身打造的,而免费部分在此处反而更像是一个附属品。世界巡游免费部分包含新船扶桑·META这个重要性佐证事实并不能否定其本身与大月卡系统相分离的事实——将免费部分剥离出来制作成为单纯的累计点数任务获得奖励的形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世界巡游这个活动本身分成免费和付费部分,而免费部分则是所有玩家可以无门槛参加的,这可能使得免费奖励喧宾夺主被认为是世界巡游的主要内容了。在此意义上,世界巡游的运行模式可以反转理解为:完成累计点数任务,付费获得额外奖励,而不是付费加完成累计点数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后者给予了“游戏内劳动”强制性,使之成为必须付出的成本,而事实上世界巡游的“游戏内劳动”仍然是自由的——作为独立的一系列累计点数任务,玩家仍然可以选择不去完成或消极完成。
现在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大月卡(即付费部分)仍然是与免费部分捆绑的,它没有办法规避相应的游戏内劳动。我们可以承认我们之前所讨论的“游戏内劳动”是与免费奖励捆绑的,但大月卡奖励与免费奖励相捆绑仍然间接相当于与相应的游戏内劳动捆绑。确实,对此我们可以想到,大月卡作为强制推送的机制本身的表现形式就是作为世界巡游免费奖励的额外付费部分呈现在玩家面前的。因为玩家的不利地位,自由选择奖励呈现的形式就变得难以实现了,这大抵也是部分玩家认为大月卡“逼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终于到此处,我们可以总结到:在功利的角度上,大月卡值不值的问题聚焦到了世界巡游付费部分成本中占比较少的所谓的付出的游戏内劳动上(不管是用以兑抵杂项资源的还是直接进行的),而这种难以避免的游戏内劳动很大程度上是游戏强制推送的全新机制所带来的后果。
但这种一直以来正常运行的游戏机制更新逻辑就这样因为本身所处的优势地位应该被众人唾弃么?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此问题中不可规避的强制接受问题,但同时也注意到,即使我们由此对于大月卡中收益比较模糊以及缺乏灵活性的“游戏内劳动”持有谨慎和怀疑的态度,但是它究竟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
回想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大月卡究竟是否合算,即问题的重点在于“合算”,而不是大月卡本身。大月卡的合理合法性在上述讨论中已经由“开发运营-玩家”双边关系的特殊结构和随之而来的精巧的计算所代表了,剩下的那些实际操作中的麻烦(难以判断的兑抵)才是仅存的令人颇有疑虑的地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它“不合算”,我们大可对其“口诛笔伐”,让碧蓝航线开发运营方面做出修正;但如果它“合算”,那么一切相关的疑惑都会烟消云散了。问题的重点并非玩家着眼于“合算与否”这个问题本身,而是“合算与否”的答案,前者会因为强制推送的机制所处的优势地位而陷入无法摆脱的不信任之中,后者才可能会通过计算、验证、或尝试的方法去寻求解决。
简单的例子:笔者的这篇拙作到底能不能看?类比上述讨论,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纠结“能不能看”这个问题本身,这种纠结会可能会因为笔者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态或者读者缺乏阅读的耐心而陷入没有意义的争论之中。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获得答案”上时,我们才需要实践的,定性或定量的标准去分析研判,最终获得此问题的解决或者至少是中肯的评价。
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内容,笔者为何费如此口舌进行分析呢?类似地,当我们聚焦“笔者的这篇拙作到底能不能看?”的具体讨论的时候,可能会对第一段感到满意而对第四段感到厌恶,或者认为排版中规中矩但语言文字矫揉造作,也可以觉得本文的前言部分是没有用处的从而将其剔除出评价的对象行列之中。为了处理一个较大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将其分解,逐个研究,最终找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矛盾。笔者之前做的,或者尝试做到的,就是这个工作了。
笔者正是觉得这种细密分析、澄清关系、专注问题的解决的心态是有益的,而那种执着于问题本身,甚至在其基础上纠结“此问题本身存不存在”的情况是笔者在游戏社区中不忍常见的,所以希望与诸玩家分享讨论。当然,笔者自身水平极其有限,本文也会有相当多的模糊甚至谬误之处。但笔者的心态正如前言是不会改变的,这样的分析大概会有利于我们正视各种突发的混乱并且保持本心吧。
2021.10.13 17:43
2021.10.14 13:00 第一次编辑修改
1、增加了【前言】部分;
2、细化并增添了结尾部分;
3、些许措辞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