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亚洲三大「巨型水龟」!吃素住寺院的「圣龟」| 庙龟

2019-09-24 15:24 作者:肆养_频道  | 我要投稿



成体


幼体


庙龟  Hieremys annandalei


科: 地龟科 Geoemydidae

属: 东方龟属 Heosemys

别名:黄头龟,黄头庙龟,绉绸龟,圣龟,丝绸龟

分布: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缅甸可能也有分布)

体长:40 ~ 60 cm

活动习性:偏水栖,活动时间一般为早上或傍晚

适宜温度:22 ~ 28度,冬眠温度不低于 10 度

保育级别:濒危 (IUCN 2.3),公约物种 CITES II



它是水龟中的『巨人一族』。


纵观整个亚洲,可以跟西瓜龟和泽巨龟并列亚洲最大的三种水龟,除这三种外还有亚洲巨龟也是常见的宠物巨龟(水龟)。据资料显示庙龟的最大体长可达 80 公分。当然在人工饲养下比较难达到这种尺寸,一般只能长到 40 公分左右。而且,长至 20 公分以上时,生长的速度就会显得缓慢。


巨型水龟的另一位成员 - 泽巨龟。体型比庙龟还巨大
庙龟是一种巨大又温和的水龟


在野外,庙龟多栖息于沼泽地或潮湿的森林,较不会出现于河川,但曾有学者目击大型成体出现于湄南河口盐水区,但其真实性并不确定。


庙**部呈黑或橄榄色,涵盖浅色斑点。3 条黄色线条由鼻孔上方,下方和吻部上方延伸至颈部,尤其幼体最为明显。腹甲为黄色,每块盾甲均有黑色斑块,随年龄黑色斑块逐渐扩张。四肢为深灰色,并且前肢布满大块鳞甲。尾巴较短为灰色。


庙龟成体后,整体色彩会变得朴素


幼体体色比较艳丽,大部分是呈现较圆的体型并且背甲中央有一明显的脊陵,随着岁月之成长体型会逐渐变为细长型,凸陵也会逐渐消失,背甲会变得光滑厚实,完全变为黑色。幼体头部留有黄色彩纹,也会慢慢褪色。成龟的头部虽然很像巨山龟,但背甲大都呈全黑色,所以很容易分辨。


幼体脸上的黄色彩纹非常漂亮
背甲中央还有一条明显的脊陵


在雌雄辨别上,体型可以明显区别。雄龟体型较大,尾部粗大;雌龟体型较小,尾巴细短,而且雌龟腹甲无蝶绞,肛盾缺口较大以便产卵。



偏水栖,也会上陆溜达


庙龟较偏水栖但亦会上陆,所以必须设置陆地环境。需要较大的水区,水不用太深。相较而言,幼庙更喜欢水栖(用半水栖的方式饲养也 ok)。


庙龟对于水温的反应并不太敏感,在水温稍低仍会进食,但这样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还是尽量将水温保持在 25℃ ~ 28℃ 较妥当。特别是幼体,保持一个较高的水温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状态稳定的个体,几年间就会长得非常大,很给饲养者成就感,也需要饲养者提供充裕的空间。



在饲养环境下,庙龟给人的感觉并不非常活泼。


养的过程中需要安静的环境
庙龟的环境设置比较简单,除了需要水陆设置外,还需要注意下水温


水温控制和冬眠一般当温度 18 ℃ 以下不喂食,环境整体温度需要保持在 23 ℃ 以上,不能长时间低于 20 ℃,若无条件加温,则可停食。无须担心龟会饿死,只需保持一定的潮湿。过冬温度为 10 ℃ 以上为佳,不能长时间低于 5 ℃ 。


成体庙龟过冬水深至颈盾以下即可,幼体可提升至背甲。过冬时,尽量少惊动龟,温度也不要提高到 17 ℃以上,否则,龟将苏醒爬动,从而消耗体力,对龟有害。翌年开春,气温回升到 20 ℃以上后,可开始投饵。(本小段资料出自百度百科,达叔没有查到关于冬眠的更多佐证资料,准确性并不确定,供大家参考之用)




小时吃肉,长大吃素


杂食性。幼时较偏肉食,随年龄逐渐转为草食性,以蔬菜、花朵及水果为主食。在野外环境中,庙龟有时会到陆地上吃植物和水果。


一只野生庙龟正在吃掉在水面上的浆果


整体上,庙龟是一种偏素食性的水龟。饲养时只供应水龟饲料,对它来说显然不完美,需要精心准备适口的蔬果。蔬菜水果类,可以切成薄片放置水中,让它们可以轻易咬断吞食,它们可是会吃得很高兴的。如果饲养场所设置水场与陆地的话,它们也是会在选择陆地进食的,其模样跟陆龟吃菜没什么两样。



上文也提到庙龟比较内向,新来的龟可能因紧迫感而拒食,最好暂时避免惊动,待它熟悉环境后,可以香蕉、芒果、木瓜诱引开食。


白化个体


可能是庙龟成体体色过于朴素,导致庙龟受欢迎程度一般。但庙龟的白化个体却非常受欢迎,真是个看脸的世界。



繁殖


庙龟只要饲养得当,一般 4 ~ 5 年就可以成年。雌龟每年产 1 ~ 2 窝,每窝产 2 ~ 9 颗,孵化温度为 26 ~ 30 ℃。


基本每年都有少量的人工繁殖庙龟个体



名字的由来


本龟种以外观而言,严格说起来并无明显特徵,只能说是当地的一种本土龟种,在当地的龟迷之间也甚少有其讨论的话题,虽是如此但此龟种却又是很少人不知道的;这可能是拜它的别名『圣龟』所赐。


大家都知道圣龟是「放生到寺庙的龟」,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的佛教徒普遍都有买龟去寺庙放生的宗教习俗,虽然不同地方放生龟种不同,但显然庙龟在放生龟界是响当当的一号。


顶着圣龟之名


据说在当地的寺庙入口处有众多的摊贩都有贩卖此龟,现在我们来探索一下卖龟与放生者之间有趣的流程,就不难发现「供」与「需」之间的微妙关系,通常信徒相信借由放生的宗教仪式可以减轻本身的业障或借此增加自身的福报,而小贩会因应信徒卖龟放生的需求而至附近的栖息地捕捉龟来贩卖牟利。



于是就「龟」满为患了,但是现实的世界里却无此现象,真是不可思议(当然亦有极少数是例外的),究其原因是有人定期将放生池的龟回收,经过清洁整理后再重复卖给信徒,信徒再跟摊贩买龟放生;如此完成一个商业型态的放生流程。


一个小男孩在泰国寺庙池塘边喂食庙龟


除此之外由于庙龟体型大、肉质厚,以前它们也成为中国食用龟的主流。CITES 组织为了保护这些亚洲龟种免于灭绝,在近几年都已把它们列入 CITES II 的保育类。因此中国国内也开始养殖这些大型龟类供食用使得野生族群也终于获得舒缓的机会。


现在对庙龟野外种群的保护正在加强


对于喜欢大龟的朋友达叔再次提醒下,如果你真的想养一只庙龟,请务必选择人工繁殖(CB)个体。野生环境中的庙龟已属濒危动物,再说这个龟种的野生个体放在人工环境下,适应性也是问题。


别买野生庙龟


文丨Darwin

图丨Internet

编丨Darwin



亚洲三大「巨型水龟」!吃素住寺院的「圣龟」| 庙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