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脾胃有可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不佳是导致腹胀的主要原因,所以,如出现了腹胀症状,应警惕脾胃功能是否出现了问题。 腹胀的人即使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也总会感觉自己的腹部有一种胀满的感觉,或好像有一股气流在腹内滞留不散,不思饮食,有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嗳气等相关症状。 造成腹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中医临床则将导致腹胀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脾胃的功能失调。 生气腹胀: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的情绪,都会使肝气疏泄不畅,引起郁结,以致人体气机失调,使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功能下降,形成腹胀。 其表现症状有:腹部胀满堵塞,肝区和后背均受牵连,甚至产生痛感,一遇生气或其他情志刺激,便可诱发或加重。 同时还可能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甚至吞酸等症状。 饮食不规律腹胀:平时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度、营养不良等均会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升降失调,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形成腹满。 其表现症状为:长期食欲缺乏,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 血瘀腹胀:肝脏之伤,可使气血凝滞,脉络阻塞。久而久之,会伤及肾脏,如肾阳不足,脾胃就得不到温养,从而形成“阳虚”之态,气机失调则导致腹胀。 其表现症状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 虚寒腹胀:如果受了风或者寒冷邪气的侵袭,冷积于脏腑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 也就是说,腹胀主要是由于阳气外虚和阴气内积引起的。 阳气外虚指的是受到了风冷寒邪的侵袭,风冷又称阴气,它若聚积于体内,就会阻塞脾气的上升与运化,使脾胃处于“阴冷”之中,形成阳虚,影响脾胃的升清与降浊功能,使气机瘀滞,产生腹胀。 天长日久,还会导致呕吐、腹泻、嗳气等症状。 湿热腹胀: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湿热严重,湿热之邪入侵体内,壅滞于中焦,使气机郁阻,脾胃呈现阳虚之势,以致升降失调,形成胸闷腹胀。 表现为: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食油腻之物症状可更加严重,并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恶心、大便黏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症状。 由此可以看出,腹胀必须要追究脾胃的失责,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胀,脾胃功能失调才是其关键所在。 所以,避免腹胀的根本方法还在于健脾养胃。 脾胃养生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动作来缓解腹胀症状,如“环抱小腿”。 具体做法是:身体平躺于床上或沙发上,放松身心,双髋和双膝弯曲,双手环抱住小腿,慢慢用气使大腿紧贴腹部。 每次坚持2~3分钟,每天睡前做1~2次可以有效地帮助排气,同时也能防止胃中的气体堆积,保护脾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