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2022-08-15 22:51 作者:子琰w  | 我要投稿

 【基本信息】

书名:《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作者:田洪鋆、赵海乐(作者均为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本书为作者微信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有关硕博培养相关的推文合集,既有思维层面的讲解(“讲道理”),也有方法论的传授(“讲方法”)。结构上分为【写作意识】【师生互动】【问题意识】【文献使用】【写作流程】五部分,每篇文章的长度大约2~3页,无论是一口气读上几十篇,还是根据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都有不错的体验。

作为一名硕士生读者,我对书中提及的科研工作体验甚少,因而感触不深。但抛开我浅薄的阅历来看,本书为有志于人文社科研究(特别是法学研究)的学习者提供了职业选择与职业提升的建议,也为任何学习阶段的读者介绍了许多简单易操作的科研技巧,如文献管理、文献笔记制作、论文写作规划等。

以下内容基于个人阅读兴趣整理,与原文不完全一致之处受到个人主观感受影响,并非全书内容的摘录(顺序可能也与原文有少量出入),仅作分享。

【写作意识篇】

1.      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虽然没错,但是只要开始算就输了——经济学计算仅适用于无明显偏好情况。只要内心有了倾向的选择,那么真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      学科基础不好(与导师的知识体系无法对接)不要只看教材,首先要读导师推荐书目、听导师的课,同时学习写作、以输出带动输入。

3.      写作很大程度上需要练习,练习的目的是达到发表的要求,不是直接进入成型的投稿文章写作。

4.      没有写作经历和长时间的写作训练,光是知道写作技巧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也就是说本科学法律写作课程不是没用,而是必须边写边学,只学技巧确实没用】

5.      引言怎么写: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文献综述情况、研究意义、研究思路

【师生互动篇】

*本部分基于作者指导学生的经验与体会,可信性强,可以借此了解导师对于学生培养的想法。(当然我是说绝大部分正常导师)

1.      可以从导师那里获得方向指引,但绝对不要向导师要题目(可以问老师“xx选题可不可以写”,同时说明期待得到什么帮助,比如对标题的疑惑)。

2.      写论文的关键环节必须联系导师:确定选题方向时、确定论文标题时(同时也要让导师看参考文献,以及文献阅读与整理情况)、文献综述完成时、大纲定稿时。【我发第一篇论文的过程大概是老师给我说了思路(就是选题不用自己找),给我一周时间查文献,老师看了我的文献列表之后补了几篇英文文献给我,说可以写大纲了,又过了三天把我大纲改完,从大纲定稿到初稿写完大概两周,最后微调了论证和标题顺序,就直接定稿了。结果现在写第二篇老师直接跟我说选题你自己找orz所以对文中提到的这些环节还是感触颇深】

3.      不同写作环节联系导师的意图:(1)选方向时:导师可以帮忙排除选题雷区,可能还会指条捷径;(2)细化题目时:导师可以判断选题的范围是否过大或者过小;(3)确定题目时(拿着提纲去找导师):提出问题(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分析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解决问题(我觉得该怎么办),每个部分都要有典型论文或者案例,导师可以帮忙理顺逻辑,资料能否支撑论点,补充资料;(4)看初稿时:关注每一段内部逻辑是否合理,表述是否适当;(5)初稿修改后:细节问题

4.      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写好的东西去请教导师:思路只有被写出来和表达出来,宏观的东西才能具体化。只有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被修改。

5.      和导师谈论文的雷区:发提纲不要发思维导图;不要把文档命名为“论文”;不要直接问老师“结论应该是什么”;不要在截止日期前才给老师发初稿

6.      怎么提问:所提问题是导师能解决的问题、越具体越好、确保这个问题“非问不可”(至少不能一百度就查得到)、有自己的思考、提问后给导师反馈问题的后续

【问题意识篇】

1.      法学研究的案例怎么选:与学过的法学理论、经典判例、基本原则完全不一致的东西,可能来源于实践(新闻)、阅读文献。

2.      为什么不要轻易写跨学科论文:跨学科研究很可能是不想学法学的托词;真正的跨学科研究要求相关学科都要精益求精;如果要跨学科,论文主体结构一定要是法学逻辑,研究方法一定要是法学方法,剖析原因和提供对策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内容

3.      什么是好的“蹭热点”选题:站稳立场;具有普遍性意义(未来可能还会发生);尽量避免应急性、对策研究题目

4.      准备到什么程度才能开题:有明晰的问题意识(看完全部参考文献,做完文献综述,占总体工作量60~70%)、有清晰的解决问题架构、可以继续研究甚至直接开始写作、再搜集和补充资料只是为了补充细化和深化观点

5.      开题要说什么:(1)标题不等于问题(问题是麻烦、困扰、让人感到需要解决的,具体,真实,解决这个问题对理论和实践都有意义);(2)大纲不等于思路(好的大纲才是思路的体现);(3)装点门面不等于真才实学(参考文献不要造假)

【文献使用篇】

1.      手拿文献和导师谈开题:文科研究依靠文献,导师需要依据文献目录来判断对文献的掌握程度

2.      如何筛选文献:看期刊(法C)、看作者、注意时间(从新到旧)、注意研究方法

3.      文件管理:在论文文件夹里建一个快捷方式到桌面;读完文档后重命名;大修前另存文件并备注日期

4.      参考文献的四性:全面性(尽量大数据采样)、权威性(cssci)、即时性(覆盖半年内的文献)、关联性(与核心关键词有关)

5.      引用文献的误区:引用不权威的文献、非学术性的文献、每说一句话就加脚注(只有事实和观点需要加脚注)

6.      看论文是在看什么:什么都不懂——看事实。懂基础知识——第一遍关注事实以及作者用了哪些论据(还有哪些论据是高度重复的),第二遍关注作者的评判。可以开始研究了——论据能不能用上、案例、结论与作者是否一致

7.      不要为了引用而引用:别人的文章再好,至多综述别人的观点;不能服务于论文中心论点的资料都不是好资料;科研是去芜存菁,要从沙里找出金子给读者看,不是在有了金子之后还特意把沙子掺进去

8.      每当看的资料够写1万字,就动笔写(适用于学位论文)

【写作流程篇】

1.      论文提纲不要包含基础知识介绍:教科书面向的是“陌生人”,而论文面向的是已经知道基础知识但是想了解最新动向的人

2.      摘要的写法:第一句背景句,介绍自己要研究什么。第二句研究路径,即“本文通过对甲乙丙问题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三句结论,要回归到中国问题,建议要具体。

3.      论文能不能写定义和历史?可以第一句话介绍概念,50~100字;第二句话写这个制度在哪一年由谁提出,发展历程,100字;第三句拉回主题,300字。

4.      要用多长时间改文章?如果缺乏理论基础——1个月以上;没有论点——15天;校对和调整格式——10天。(任何修改至少10天!)

5.      如何选择投稿刊物:翻参考文献、找类似题材论文发表的期刊、查师兄师姐发表了哪些期刊、排名不那么考前且此前大量(10%)刊发博士生论文的刊物


【读书笔记】《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