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铂医药和基石药业的最新公告看寒冬下的Biotech企业走势
——药企快讯——
在15年以前,肿瘤创新药赛道尚不能跟正在退潮的现阶段相比,彼时亦是创新企业的寒冬。18年以后,迎来高光时刻,众多资本由传统的房地产和老重笨粗的大宗行业进入到肿瘤创新药赛带,催生了无数的Biotech企业,相较于传统的MNC,管线的布局、临床试验的布局、生产厂房的建设,都不遑多让。但创新药的成功率之低、新品上市的高定价与医保支付的难以维系、创新产品的内卷消耗,都导致资本在慢慢退潮。而这时候,更加考验一众投资机构的,是对于产品机制的理解、管线推进的把握、商业化潜力的预估、未来大势的把握。曾经醉心于炫酷的PPT,没有真正的核心内容,再美的装饰都是狗尾续貂。但我坚信,未来的时代,主旋律是价值回归,创新药的赛道,在大雪覆盖,春天来临,会成长的更加茁壮。此时,我们需要仔细记住这个冬天,不同的Biotech企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对未来的投资和布局,有着怎样的启示。今天,主要谈两家具有代表性,自己又多次写过的Biotech企业:和铂医药、基石药业。
——和铂医药——
2022年11月11日,和铂医药-B(02142.HK)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苏州)有限公司与ModernaTX, Inc. 已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将专注于使用公司专有的仅重链抗体(「HCAb」)发现平台发现及开发基于核酸的免疫疗法。协议签订后及在其条款及条件的规限下,Moderna将获授独家可再授权许可,以利用公司HCAb平台衍生的一组针对多个靶点的序列开发核酸产品。Moderna将对协议项下所有即将开展的开发、生产、监管及商业化活动承担全部责任。
2022年10月10日,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与和铂医药达成协议和铂医药将巴托利单抗(HBM9161) 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weihe)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转让于恩必普药业。(延伸:巴托利单抗(HBM9161)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Ab),可阻断FcRn-IgG相互结合,加速体内IgG的清除,可用于多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2021年获得重症肌无力适应症的首个“突破性治疗”认证。)
2022年10月10日,和铂医药表示,基于观察到的疗效不足趋势,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建议,根据特那西普的临床试验方案,终止该试验。(延伸:特那西普(HBM9036)是一种经过分子工程改造的TNF受体1片段,分子量仅为19kDa,被开发成滴眼液眼科局部用药,用于缓解干眼症状,被认为极有潜力在目前缺乏有效药物的干眼症领域,占领大多数市场份额。)
享受18A章制度,没有盈利的企业可以快速上市,解决创新药企融资难的困境,和铂医药正是其中的一家享受该政策福利的企业。既往对于这家企业的关注,全部来源于其管线中CTLA-4抗体,作为Fc增强型的CTLA-4抗体,能够解决我对于具有作用机制争议的CTLA-4靶点的疑惑。对于施贵宝公司来说,对于CTLA-4抗体的优化是一直在进行的,作用机制有争议?那就all-in所有机制,鸟铳打法,中了一个就是胜利。但对于Biotech企业来说,只能赌众多作用机制中的一个。既往随着自己对于CTLA-4靶点认知的加深,我觉得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既往多篇文章已经详细梳理过该靶点。(详见:寒冬中下跌最惨的Biotech,从CTLA-4靶点争议机制说起)
所以,对于和铂,我最大的兴趣源自于解答自己的疑惑,其他的管线产品和最近的BD,我兴趣寥寥。而对于基石药业,我更为关注的是其商业化模式的创新。
——基石药业——
基石药业,经过财务等部门的人事变动和负面消息,导致这家企业的近况,引起更多的行业关注。
11月10日,基石药业苏州产业化基地自2022年11月4日起暂停生产及为生产服务的其他相关工作。基石药业方面称,其产业化基地暂停生产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促进产业化分工更加明细化。
11月11日,基石药业-B(02616)公布,舒格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PD-L1表达≥5%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GEMSTONE-303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之一:无进展生存期。
从最新披露的公告来看,节省开支,度过寒冬,倒颇有些壮士断腕的决绝,这一点是不错的。从GEMSTONE-303研究的成功也看到,还是有些利好因素的。但今时不同往日,投资界对于Biotech企业的关注度,更在于其商业化进程,而不是管线铺面有多宽广。但对于我这个非投资也不炒股的人,更为关注的是这家企业在商业化模式突破(详见:基石药业|创新药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突破者)方面的诸多创新:
入驻博鳌乐城,台湾同步新药上市
借助多类型保险,减轻创新药高定价与医保支付困境
借助EQRx公司,海外商业化加速
这些模式的创新,对于行业是具有引领作用的。
——未来的投资环境会好吗?——
周五的股市利好,似乎是斩破浓云的一道光。焦虑已久的一众企业,也纷纷在散发美联储加息力度不会加大甚至减缓或放弃的利好,真实情况真如此吗?对于医药Biotech企业来说,在大势面前,信心更多的也必然来自于股市整体情况。那我们先谈上周五的利好。
美国终于公布了万众期待的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即通常所说的通胀率,同比上涨7.7%,数据好于8%的预期。这种利好消息,实属难得,毕竟在美联储连续的暴力加息周期中,对于全球股市和汇市都是巨大的冲击。通胀率有好转迹象,自然是当下市场背景下最大的利好,股市遂应声上涨:
道琼斯指数,暴涨3.70%;
标普指数,飙涨5.54%;
纳斯达克指数,疯涨7.35%。
这种纽约股市疯涨的背后逻辑是向好的通胀率,理论上会下挫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动力,反映在汇市上更明显,美元币值暴跌,美元指数暴跌了有2.40%。欧元和人民币都报复性大涨。
在看到压力减少的利好之际,我们也要看到隐忧还是巨大的。中国人民银行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7097亿元,社融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至10.3%;
10月末M2增速下行0.3个百分点至11.8%。
由于10月金融数据在总量和结构上均不及预期,市场普遍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略宽松,降低LPR、降准等均被机构提及。同时,上述提及的全球股市和汇市的良好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减少美联储12月加息的步伐和力度?如果按照价值回归的既定趋势不变来思考这个问题,则很简单,外部大环境趋紧的趋势是不可违逆的,这个冬天才进入中度阶段,你所在的城市不也还没开始下雪吗?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还没实现吗?你的很多焦虑和痛苦,源自于你与既往时代交互太多,才会感受到众多的不适。但反过来思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令人舒适的就是正确的吗?那些人舒适,那些人又困顿呢?在没解决好为何出发的问题之前,要斩断出手的想法。说到医药投资问题,最近的信号就是最近的医保谈判,会有代表创新行业的创新产品与医保支付之间的博弈,那时候才是决定你入场和出场的关键节点,言尽于此。祝寒冬多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