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异闻杂录》 清 阮氏 (四)

2023-07-22 13:10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周某 周某的父亲死后,请来地理师为他看一块埋葬父亲的好地,看了几个月,没一块是满意的。 有一天,地理师来找周某,带他来到一座山,此山回环有情,地理师说“因您的盛情厚谊,我将这块地献出来,以后您富贵了,希望别忘了我。”于是地理师指画方向,酌点穴道。 有一道人手持藜杖,背着蒲团,从这里经过,见周某和地理师在那儿交头接耳。道人站着听了一会儿,说“看你们的举动,肯定是希望在这儿找下葬处。但此山是白蚁的巢穴,怎么可以?” 周某便请道人讲清楚,道人说“您看东边的那座山,形状有些凹;您再看西边那座山,非常平整,东边山凹处吹过来的风,被西边的山屏挡,风折回向南,在此山回绕。您知道風里为何有虫字吗?就是因为風生虫,風在这山回绕,说明会生白蚁,也就是所谓的山风蛊。” 周某说“白蚁怎么是蛊?” 道人说“白蚁是成伙聚集,蠱字的上面有三虫,三表示成众;蠱的下边是皿,象征坏了的器材,皿,又表示血肉。” 周某此人博学,于是叱责说“道人您说这座山有白蚁,或许真有这么一回事;但利用蠱字来解释有白蚁,未免有些杜撰。” 道人说“《周易》这本书可以解释任何事,你要是四通八达的活学,会发现《周易》是活泼泼的。比如白蚁出没的地方,肯定潮湿,潮湿处必定有水,所以蠱卦有‘利涉大川’的说法。” 周某说“您这话说得太不对。蠱卦的‘利涉大川’,是指蠱坏之极,极乱便应当赶紧治理,所以占断为‘元亨而利涉大川’,您怎么荒谬到这个地步!” 道人说“正如您说的,‘利涉大川’这四个字亦无切实处。但此四字也不是虚话,蛊卦艮上巽下,属于巽宫。巽为木,艮卦内互坎卦,坎为水,利用木头涉水,所以占断为‘利涉大川’。贫道是这个世界外面的闲人,没有是非得失,从来是一无所有,不想跟您在这儿辩论。我是偶然经过这里,不忍心见到这具骸骨被白蚁啃咬,所以多说了几句。俗话说‘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您千万不要被地理师蛊惑。”说完,道人飘然而去。 周某对道人所说的话,极不以为然。后来开圹,果然有数石白蚁,最终周某还是找别的地埋葬父亲。 北地有鸟 北地有种鸟,名为“寒号虫”,《诗》称为“盍旦”、《礼》称为“曷旦”,它们说的就是这种鸟。 这鸟形状像小鸡,有四只脚,肉翅,无法飞远。它拉出来的屎名为“五灵脂”,这屎能行血止痛,方书上有记载。此鸟在夏天的羽毛是五色,此时它会得意鸣叫“凤凰不如我。”到冬天,五色羽毛脱落,样子像小鸡雏,它忍受寒冷号叫“得过且过。” 羽族畜生能有什么见识,它也能了知戚戚可怜的人做什么事都徒劳罔裨,所以不如随遇而安,这样才不会失去自我。“得过且过”这句话,是鸟在自我安慰吗?还是在告诫他人?我就像这只鸟,已证得安贫之道了。 郭姓者 广东番禺县有位姓郭的人,他靠航海贩卖货品为生。 他自己说:曾经有回在海上遇到飓风,缆被吹断,船只能顺风而飘,那个时候根本无法辨别东西南北,船的速度极快,可以说是瞬息千里。后来风越来越大,樯倒舟覆,五十多人各自抱着木头随波上下,到哪里算哪里。 人们漂了许久,到达一处海滩,水浅可立,大家抛弃木头站起来上岸,五十人现在只剩下二十多人,我们忍着饥饿四处寻找出路。来到一个地方,那儿有间草舍,大家很兴奋。 我们走进草屋,里面没人,锅灶盌箸齐备,还有斗余的豆子。人们四处看,其中有人发现一板上有写字说“此地不可以逗留太久,我已经等百人到此了,屋内已经准备一些粮食,这里晚上会有怪物出来吃人,如果留下的话,慢慢的人会越来越稀少,很难生存下来,特此告知到这的人。” 众人非常害怕,分别裹豆努力前行,,肚子饿了便吃一握豆子。到第三天,豆子已经被吃光,大家肚子很饿,但依然勉强前进。走了两天,到达一处像是有人家居住的地方,大家急忙登高眺望,发现树林中有数起炊烟。 来到有炊烟的地方,有三四间小屋,人见我们狼狈而来,急忙关闭大门躲避。我们找了一家屋子略大的叩门,有一老人来开门。老人的后面跟着两个少年,这两位少年各托一个盘子,里面有二十多杯酒,但里面的酒只有杯子的十分四,于是每人各喝了一杯,我们说这一点点不够。 老人走到里间,很久才出来,两位少年依旧如前托着盘出来,这回盘中的杯子略大些,里面盛着米汤,也只有十分七,少年让我们喝下米汤。不一会儿,我们便昏昏沉沉睡去。醒来时,老人已经煮好粥,老人只让我们一人喝一碗。 第二天天亮,与昨天一样,只能吃一碗粥。再一天,我们才开始吃上饭。老人用手指着嘴巴再拍拍肚子并说话,他的话我们听不懂。但是看他的动作,也能了解个大概,意思是说“你们刚来的时候,我一看就知道,你们很饥饿,因为你们许久未吃饭,此时胃虚肠枯,如果让你们一下子吃太多食物,必定会死去。所以你们一进门,我便让你们进来,是怕你们到外边四处求食。我先用一点点的酒滋润你们的肠胃,接着让你们喝米汤开胃,然后再让你们吃稀饭,养元气,让肠胃恢复正常。我在此已经救过很多遇难的人,也都是用这个方法。”我们都跪下叩首感谢。 老人留我们三天,为我们准备干粮,画图指引我们如何走出去。我们一行人依图走了七八天,到达闽地,才跟船回粤。 听郭某说了这些,我想起在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我家乡发生饥荒,路上横躺着很多饿死的人。我母亲好布施,有一位看似非常饥饿的乞丐向我母亲要饭吃,母亲给他一小碗;乞丐吃完离开,走不久,我婶母又追上去,给他一碗干饭,乞丐吃完干饭,没走多远便倒地而死,这说明饥饿太久的人不可以一下吃太饱。现在听周某说老人的所为,真的是解救久饥的好办法。 有人持蟋蟀 有个人他养了只蟋蟀,经常跟人说“我这只蟋蟀能和鸡斗。” 某人听到了,笑说“在鸡肚子里斗,是吧。” 养蟋蟀的人说“您别笑话,我这只蟋蟀斗鸡每次都胜利,您要是不信,可以试试。” 正好,这位某人喜欢斗鸡,他家所养的斗鸡只只高冠采翼,介羽金距,舞非由于鉴形,勇不藉乎涂狸。于是某人选择一只养得最好的斗鸡与蟋蟀斗。 养蟋蟀的人将蟋蟀放入一座用泥土建造而成的小山,此泥土山窍穴玲珑,就如蜂窝般上下左右,通达无碍。这蟋蟀见到鸡来了,便发出唧唧的叫声,鸡见了冲上前就啄,蟋蟀忽上忽下,迅速如风躲避。不一会儿,鸡开始眩晕,蟋蟀顺势跃上鸡冠,咬住鸡冠肉。鸡非常痛,跳了几下,委惫而败。 蟋蟀和鸡斗,一般人的判断是蟋蟀稳死,再怎么牛逼的蟋蟀也斗不过鸡,因为蟋蟀能斗赢鸡,已经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范围了。所以,蟋蟀与鸡斗,那是找死,但是弱者之所以能胜强者,因为强者在弱者的算计中。弱者先选择对自己有利地形,这已经是胜利的第一步,然后不轻易面怼,等对手屡击不中,疲惫了,便出击,这样子弱者便能战胜强者。 松月山房 松月山房,我教学的地方,山房四边小山层峦。山房处于山中,周围有很多兔子,猎人因为这里是教室,很少到此狩猎,所以这儿的兔子见到人也不怕。 我曾经见到一毚兔在吃草,忽然天上一只老鹰扑了下来,把兔子抓了去。因为这兔子肥大,身子重,老鹰无法一下飞上天,看着有些吃力。老鹰飞了一会儿,力量弱了,连着兔子坠到地面。 有一牧童见了,急忙上前抓捕。老鹰想逃,但爪子已经钩入兔子身中,不能脱,牧童举着竹竿将老鹰打死。牧童掰开老鹰的爪子,兔子忍痛跳跃而去,牧童只获得老鹰。 老鹰抓兔子,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事,因而没先估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导致因此而丧命。这样的傻鹰不但不能抓兔子,反而被兔子给害了;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兔子害老鹰丧命,是老鹰自己轻敌害了自己。活在这世上,不但兔子危险,老鹰也危险啊。让我选择,我甘愿做兔子,不做老鹰! 司城堵公 司城堵公霁,是当地的巨富。有年遇到饥荒,粮食很贵,门下司会计请他开仓出粜,堵公不答应;门下司会计又请他发粟赈灾,还是不答应。 过几天,堵公让家人贴告示说“凡是借一石米的,加六偿还,亲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保,愿意的来立券。” 大家见了告示,都议论说“这人太贪了。” 第二年,收成很好,门下司会计拿着借卷准备出门收债。堵公说“把借卷都烧了吧。”司会计很感动也很惊奇,问“您去年这样做,是什么缘故?” 堵公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杜绝奸商的垄断。”于是人人拜服。 余县后江 余县后江的石壁上有泉眼,山下的农田灌溉就靠这泉水。 石壁上的泉眼是正圆形,直径大概一尺左右,泉水喷出离石壁三、五尺后落下,这是因为泉水多而泉眼小,才会这样子喷泄。 当地人心想“可以将泉眼加大,防止喷泄。”于是大家雇来石匠,石匠驾长梯,将泉眼的四周用凿子凿扩大,泉眼里面有个大空洞,大空洞里面都是水。于是再凿去数寸,水势开始缓慢流出;石匠继续凿,水流越来越少。大家想“估计是水流不出。”于是从泉眼处往下凿。哪知道越凿水越少,最后连一滴水都流不出。 有人就此事发表言论说“所谓的泉水是山陵之气所凝的泉脉,石壁上有孔窍,气一通泉水便流了出来,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不是人工可以去制造的;这孔窍经过人斧凿,泉脉被伤了,一下泄气入地,因此而枯竭,” 这或许是一种说法。当地农民贪啊,想开大点,水流多些,本来就蠢还自以为多有智力,便不顾后果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最后一无所得,从原本有些,到最后什么都失去。等你失去了,再想之前我还有些而后悔时,说实在的已经晚了,当初要是不贪求多得点,现在不是会得到更多吗?这就是贪欲的害处。 某令 某令,某个科举的进士。一天他和幕僚玩叶子戏,发现少了一张牌,于是怀疑在坐的有人把牌藏起来了,他除去人家的衣帽,遍搜各人身,都没找到,幕僚也因此很不高兴,各人离开回去。 这事过去十多天,上级领导的公文到,上级查问“我仔细看了你送上来的公文,里面并没有提到赌博的案件,为何里面带着一张二万的纸牌呢?请详细说明情况。” 县令才想起,那天几个人玩嗨时,刚好有公文需要签字,他阅读公文后,不小心将纸牌封入公文中发了出去。于是他赶紧极力斡旋,总共花了三千金,才把这件事摆平。县令自己说“虽然损失了三千金,但总算明白少了一张纸牌是怎么回事。” 当地将这件事当笑话讲。下级替上级办事,原本就必须要恭敬谨慎,跟何况是办公事,更加要当心留意。我以前见过很多因为赌博误事的事件,三千金能摆平的事不算事,但也应该警戒了。 菊不落瓣 菊花不落瓣,这是菊花的本性。世间流传王介甫的《咏菊》诗,有句说“黄昏风雨过园林,吹得黄花满地金。”苏子瞻续作道“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子瞻因这句被介甫记恨,他将子瞻调动到黄州。全国的菊花就黄州的会落瓣,子瞻这回亲眼所见,大大服气。但在《黄州志》里,没记载这件事。 我又去考校王介甫所作的《残菊》诗,里面说“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看了诗,开玩笑说“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介甫听后,笑着说“这是你欧阳九不学习的过失啊,你读过《楚辞》吗?里面说‘夕餐秋菊之落英’。” 按照这说法,是欧阳修和王安石二人之间发生的事,跟子瞻无关。我个人愚见,或许欧、王的事附会到苏子瞻身上,也有可能是王、苏的是假托成欧阳修身上,这倒是没必要去较真。可是落菊的说法呢? 我曾经到黄州,当时刚好是菊花开放的时间,心想刚好可以验证是不是落瓣,便在黄州住了一个月。黄州的菊花盛开之后,会渐渐萎缩而干枯,这确实和别处菊花不同,但也只是单瓣紫菊偶然会落下数瓣,所以黄州的菊花落瓣的说法不能全信。 我再考校《菊谱》,这本书的后序有说“菊花有落瓣的,也有不落瓣的。其中落瓣的菊花,也只是针对单瓣而说。”的确菊花有落瓣、不落瓣的,但也只是黄州才有。根据王、苏这件事,几乎是在讲黄州的菊花尽飘零满地啊。 我曾经在黄州仔细观察众菊花,发现“春花落瓣,秋花落朵;结实者落瓣,不结实者落朵;有须者落瓣,无须者落朵;瓣疏者落瓣,瓣密者落朵;香微者落瓣,香甚者落朵;五出者落瓣,六出者落朵。”这都是前人没有说到的,我说的未必全部包括,但也差不离了,我想大概是秉气各异的缘故。 采消者 采消工人,是在高山的石洞中采集消。 有位姓某的采消工人,他在年轻时就开始从事采消,如今已经快五十了,攀援很不方便,因此不再采消了。他曾经对我说“以前,我持灯在某洞寻找消,在洞里走了大概半里,看见块像床一样平铺的光洁大石头,石头上堆了数升米,仔细看和平常吃的米没什么差别,我试着吃一些,这米香软甘甜,满口生津,于是装了一些到袋子。出洞时,那些白米变成米型坚硬的白石子。” 有人问“为何在洞里香软可以吃,出洞就变成坚硬的石子呢?” 我说“这就如珊瑚,在水中是软的,离水见风就变硬了。曾经我见《仙经》记载说‘神山每五百年打开一次,山开时会出现石髓,吃了可长生不死。王列有回到一山中,看见石头裂开,吃了石髓,他拿了少许石髓带回给稽康,但那些石髓已变成青石。’又在《程氏遗书》说‘南中有人在采石时,石头塌陷,人掉到一个石罅中,运气好没摔死。久未脱险,肚子很饿,只好取石罅中的石髓来吃,他在石罅中困了好几年。后来有位采石人发现这人,将他救出,他被救出石罅的过程,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僵硬,一出石罅被风一吹,立刻化成石头。’按照这些个说法,石头见风便会坚硬,这应该顺应自然的道理。石米生在深洞中,是有纯阴之气熏蒸而成,一见到风日,阴气顿时消散,由润变为燥,遇阳则刚处阴则柔,气决定的缘故。” 对方又说“石米从没听过,古时候没见人说过吃它对身体有益。” 我说“《山海经》里有记载‘玉髓’《仙经》有说到‘玉屑’‘石芝’,虽然说吃它们能长生,但所谓的长生,渺茫得没任何依据,或许就是石英、云母这种东西,石英、云母方书有记载如何服用的方法,我个人以为石头的天性悍,恐怕吃了对五脏六腑不好。” (完)

《异闻杂录》 清 阮氏 (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