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哲民十论之一:论哲学

2022-03-12 22:48 作者:哲民论语  | 我要投稿

2022哲民十论之一:论“哲学”

 

论“哲学”

宋哲民

2022年1月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的一篇文章:“人民需要思想,而不仅仅需要娱乐和知识”。这篇文章是围绕思想和知识,而阐释哲学是干什么的问题。许多观点有其“真”并有其“理”。但是,赵汀阳先生对思想的偏好,以及对知识的偏见,我有所不敢雷同之处,这必然又会涉及到“知识与哲学和意识与思想”的问题,而涉及哲学是干什么的问题。

赵汀阳先生认为:“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合法性都是个问题,都需要被反思。对知识的合法性的批判就是哲学,所以哲学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使人去思的思想。” 赵汀阳先生说:“知识生产却是供应一些答案,在这些答案中,事物被描述成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这些知识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正确知识的比例是多少,关键在于,假如思想变成了一种程序化的生产方式,只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就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那么,思想就终结了,人类就进入了集体脑死亡”。在这里赵汀阳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知识有没有对错、真假之分的问题,以及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问题;二是知识与哲学,是不是相互不同的事情,乃至赵先生认为:“对知识的合法性的批判就是哲学”的知识与哲学相互对立的观点;三是知识生产仅仅就是“学园”的事情,是“知识分子”的事情,而不是人民大众的事情。赵汀阳先生认为:“大学的工作方式是把知识当做产品来生产,并且把它传授出去,其中具有产品生产和产品营销的运作方式”。 在这里,我同样需要在三个方面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一、知识没有真假、对错之分,思想却有意识形态的对错、真假之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知识的来源。知识是因为人类的生存需要,在与自然存在险恶的生存条件的抗争之中,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形成了思维与存在一致的真相知识,即真相对应为真的呈现真相的真相知识;形成了本原与终极统一的理性知识,即理性对应为真的理性知识实现方式;形成了本质与表象同一的本质知识,即能量本质对应为真的本质知识的实现存在,这些呈现真相的真相知识,实现方式的理性知识。实现存在的本质知识,同构“为真存在”的知识体系承载真相、承载真理、承载本质存在程度,启蒙智慧人性力量的文明人类和文明世界的根源问题,而成为了知识的增长与价值增值同步,与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同等的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历史进程;也就是形成了知识存在程度承载真相、承载真理、承载本质存在的文明人类和文明世界的文明历史进程。因此,知识没有对错、真假之分,而是“为真存在”、“已经存在”、“客观存在”的知识体系。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吸毒的知识,而把吸毒的罪过,怪罪于知识,而是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意识形态思想出了问题。知识虽然有淘汰和更新的过程,但是,并非知识不存在了,而是过去的、过时了的知识,并且仍然会有用。我们之所以能够把过去的真相,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能够把现在的真相,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能够把未来的真相,实现在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之中,就是因为在知识体系证明真理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理性人性基础,来启蒙智慧人性力量的认识自然、改造世界,乃至创造自然的生产生存方式,人们才能够实现生存需要、产权需要的财富存在方式的人的权力的文明历史进程。

从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而论,人类并非再是自然生存方式的自然人类,而是呈现真相、实现方式、实现存在的“让知识成为可能。让知识实现存在、让知识存在成为真理”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因此,知识没有对错、真假之分;并且知识体系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别。只是在知识细分的呈现真相之中,知识具有具体的、单一的、类别的区分,具有过去的知识、现在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的区别;知识体系却是系统的、综合的、整体世界的承载真相、承载真理、承载本质属性的文明人类、文明世界的一致性、统一性和同一性的文明世界,即世界是可知的知识体系的思维与存在一致、本原与终极统一、本质与表象同一的终极属性的文明世界。即使是自然存在的自然世界,也已经是知识存在程度承载出来的自然世界,否则我们如何能够知道这个自然世界呢?我们所见的一辆汽车,不仅能够看见汽车的真相,而且能够知道汽车生产出来的理性知识实现方式,并且能够知道汽车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一整个的实现存在的知识体系,就是因为知识存在的真相属性、真理属性、本质属性的已经存在、客观存在的知识体系的缘故。

二、知识体系在证明真理的过程之中,形成哲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已经能够知道,任何社会变革的人类进步和发展,都会产生理论先行的问题。就是因为,知识体系在证明真理的过程之中,能够形成当时代至高的文明境界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理论基础,来导引人的认识和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作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之所以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理论家、哲学家、文学家等等的学术“大师”,并且这些学术大师的理论,虽然争论不休,但只能淘汰和更新,而始终批而不倒,并且形成着导引人的认识和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理论依据作用,以及形成着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作用。就是因为在他们时代的文明境界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学术理论,具有了某些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和本质属性的知识体系的历史价值。我认同赵汀阳先生“哲学并非是一种知识”的说法,但是我认为,哲学是在知识体系证明真理的过程之中,形成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理论基础,而具有知识体系承载真相、真理、本质属性程度的理论基础作用的缘故。甚至可以认为,真理存在于知识体系之中,真理存在于至高的文明境界的理论基础之中,真理存在于人类智慧人性力量的生产生存方式之中;即真理存在于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之中。

赵汀阳先生十分偏好思想。虽然我赞同赵先生:“我们之所以思想,终究是因为生活出了问题,假如生活不出问题,就没有什么值得思想的”的说法;但任何人都有思想,都会思想,因为思想是知识存在程度支撑的智慧人性基础,具有人格特征的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思想不能够形成至高的文明境界的理论基础,那么意识形态思想就会成为思维与存在分离、本原与终极脱离、本质与表象分裂的“二元对立”现象,即形成表象特征对置、自然规律背反、自然法则对立的二元对置、背反、对立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弊端。又显然,没有知识体系支撑人的智慧人性能力,人连思想都不会思想,就更加没有了真理属性的文明境界和生产生存方式的本质特征。我赞同中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江怡教授在“以未来的眼光审视这个时代”的文章中,提出哲学对整体世界认识的说法。因为人们在知识细分的本体论认识世界中,是一个“唯心、唯物”的本体认识论,而粉碎了表象特征的自然世界,来逐一呈现真相,来形成生存需要的表象有用性价值的生存资料;而哲学却是在一个被本体论粉碎了的表象特征的世界之中,收拾起一个完整的本质特征的整体世界,来展开一个整体的文明人类和文明世界的理论基础。因此,意识形态思想与理论基础虽然相互关联,但不是一回事情;意识形态思想与哲学学术的论证,也不是相同的事情。但是,无论是意识形态思想还是哲学学术论证,以及理论基础的历史作用,又都是知识存在程度标志文明境界的体现方式,又都是知识存在程度支撑人的智慧能力,所体现出来的人类文明程度的结果。不过哲学学术论证的理论基础,却需要体现出超越性和优越性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至高的人类文明境界,才能够起到导引人的认识和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作用。思想与科学类同,能够体现文明程度,但并非能够体现人类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至高的文明境界。人们需要意识形态思想,因为意识形态思想是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智慧能力体现方式,但是更加需要至高的文明境界的理论基础,因为理论基础是经过学术论证的知识体系,而具有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的历史价值。

我赞同梁树发教授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说法。因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已经进入了“本体论终结,上帝已死,思的任务”的新时代,人类变了、世界变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与“唯心、唯物”的本体论理论基础的过去时代完全不同了。我也十分赞同赵汀阳先生“在审慎乐观中等待未来”一文中,提出“基础研究”的问题。的确哲学本身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性质,而并非是“心灵鸡汤式”的意识形态思想。知识来源于每一个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乃至创造自然的生产生存方式,因此,思想也就能够来源于人的生活;哲学却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提升出至高的文明境界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理论基础,来导引人的认识和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作用。也因此,意识形态思想是需要以知识体系证明真理的理论基础为依据,是需要学术论证理论基础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为依据;否则,意识形态思想就是随心所欲的想法,会形成人性背反的意识形态思想,甚至会是任意性的空想和妄想的意识形态思想;就会脱离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的本质源泉和根据,脱离学术论证的理论基础依据,而成为不受制约的人的目的和利益最大化实现方式的意识形态思想。这种意识形态只有一种声音的所谓思想的统一,文化信息的所谓主流一致,必然就会失去质疑、辨别和纠错能力;必然就会形成社会权力垄断力量恶性膨胀的困境;这在人类过去的历史进程之中,已经是被证明了为什么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会是一个尼采所愤怒的灾难性启蒙与觉醒的历史恶性循环的问题。

三、知识生产、价值生产、财富生产,是每一个人的人民大众的事情

我们从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与价值增值同步,与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同等的人类文明原理中,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从事着认识世界的知识生产,改造世界的价值生产、创造自然的财富生产的生产生存方式;只是这些知识生产的知识产权,价值生产的智慧产权,财富生产的财富产权,被一些人的目的和利益最大化实现方式的一些人的权力垄断去了,形成了天赋人权的产权垄断,丛林法则的社会权力垄断力量恶性膨胀的一部分人的权力的社会形态;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不仅会失去自然人权的自然生存资源,而且会不断地失去生产生存方式的产权资源,成为劳动工资待遇与生产资料相同生产成本的生产条件,成为了没有产权利益可言的“无产职业者”,而失去了产权人权的人的权力。即劳动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劳动保障,并非是产权利益的人的权力,是人的表象特征价值还原的成本属性,是与生产资料成本价值还原没有区别的生产成本,而并非是产权利益剩余价值的产权权力。

没有人别谈世界,没有人类的生产生存方式,就别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经经历了人力价值规律狩猎生产的奴隶社会,已经经历了体力价值规律农业生产的封建社会,已经和正在经历劳动力价值规律的资本社会,人类的生产生存方式,必然还会经历智力价值规律、智能力价值规律、创造力价值规律的产权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知识生产、价值生产、财富生产的生产生存方式,是人民大众的事情,是每一个人的智慧能力的生产力与产权利益的生产关系的事情,也就是马克思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事情,而且并非是遥远的事情,而是当代已经产生了“非资本”产权股权,而具有了产权利益实现方式的事情。对这些当代实践现实和理论创新的无动于衷和无视与回避,才是哲学学术腐败和哲学理论堕落的根源。哲学并非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文化信息,哲学并非是随心所欲意识形态思想,哲学并非是在“金字塔”里的自我欣赏和故步自封的事情,而是通过反思、质疑、批判,在真相、真理、本质属性为依据的学术论证,来获得理论基础导引作用的事情,而是与每一个人的价值的生产力和每一个人的权力的生产关系紧密相关的事情。哲学脱离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历史进程,出离人类文明境界的理论基础作用,脱离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力的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哲学就会腐败、堕落,而会陷入“欺骗和误解、谎言和背反”、感性和随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信息之中,就会掩盖真相、遮蔽真理、本质无语。这样的所谓哲学,才是学术腐败、理论背反和人性堕落的根源,而必然会导致社会灾难的积累和社会基础的崩溃的无法解决的境地。

 


2022哲民十论之一:论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