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的经济衰退(其一)

今年,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写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超过了惊人的50%,显然资产负债表衰退已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那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呢?很简单,就几个字,就是由于资产价格的暴跌导致资产端的价值小于负债的价值。
我们常说1929-1933年的大衰退,日本失去的30年,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衰退,本质上都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
在上世纪时,人们的教科书上并没有什么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有的只是一般经济周期中去库存的衰退。而90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就让人们发现了这个在教科书外的“恶魔”——资产负债表的衰退。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那时候的利率接近于0,按道理来说企业会寻求更多的借款,可实际情况却是纷纷转向还贷了,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就是: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面,日本资产的价格以骇人听闻的颓势暴跌,极大地破坏了数以万计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当一家企业的负债超过它的资产时,从技术面上看就意味着破产,但是在日本所发生的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破产。一般企业破产的标准过程如下:譬如一家汽车或者照相机制造厂发现自己的产品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销,虽然它加大了产品销售力度却依然毫无起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日趋减少,最终整个企业的资产净值沦为负值,这种企业的失败属于无可救药,因为它的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
但是当时的日本以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夸耀于世,这就意味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仍然对日本产品充满需求;也就是说,产品开发与营销以及技术这两大核心部门运转正常,盈利状况良好,企业仍然在不断创造利润。可是许多这样的日本企业照样因为国内资产价格暴跌在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的巨大窟窿而身陷净负资产的困境。那么一个状况良好,正在盈利,但同时又在为资产负债表所深深困扰的企业管理者毋庸置疑都会做出同一个选择:他将毫不犹豫地立即将企业盈利用于偿还债务。换言之,以负债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运营战略的首要目标。只要企业还在盈利,他就有能力偿还债务,因为资产价格不会变成负值,所以一家企业只要持续减少负债,那么它的债务迟早总会还清的,那这时,企业就会如财管教科书上所描述的那样,重新将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它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日本衰退的本质,接下来还会继续将日本的经济衰退以及资产负债表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