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铃芽之旅的陪伴。
某个不经意间瞥到房间里元素周期表两边的两张铃芽海报的时候眼皮抽了一下,对我家的铃芽海报是簇拥着元素周期表的,还特地贴成两边各一张搞得铃芽跟门神似的。
上次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当然也是我的最后一次,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事情了。澳洲的电影院可以撑到9月初,真是十分意外,之前有个朋友拉我去看柯南,澳洲上映一个月就下线了,结果提前三个半月上映的铃芽跟它差不多同时结束;只有一家规模较小的连锁电影院接下了柯南,独立的影院几乎没有接柯南的。
从哪里说起呢,你在澳洲上映了这么久的故事?
就写写关于周边的事吧。
我对于周边的羡慕,从听说“新海诚本”,也就是本一,在中国看电影可以拿中文版的时候就开始了。日本本土的这东西我当然老早就知晓了,但不以为意,反正也看不懂,而且是在日本才有。顶多是看了看日本网友朗读麦当劳铃芽联名绘本的视频而已,那个绘本是真好看,画风也尤其清新。谁又能拒绝幼小、可爱、脆生生的小芽苗呢?
我抱着期望,期望着英文版新海诚本其实存在,只是我没有渠道获取消息。
当然是没这东西的。西方对这种东西并不怎么在意,翻译有点问题(带着英语一贯的直白),宣发也照样敷衍,事实上上面提到的柯南那种才是亚洲文化试图走进西方世界的常态。(流浪地球那种其实更惨,因为我去看的那场,我记得几乎只有中国人。只有!)铃芽能够赢得所有电影院,包括墨村唯一一家IMAX的重视并获得相对极长的排片,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但承包下几乎整个欧美的Crunchyroll的宣发并没有同样圆满,后续也没有跟进,完全交给影院播放宣传片来宣传了。(顺带一提,铃芽的宣传片和其他的片子真不是一个画风的,几乎一句台词都没,整个就一MV你们也知道)。
总而言之,没特典,不开心,在二刷去过七百多平大小屏幕的IMAX Melbourne之后尤其如此。七百平的体验真的很夸张,还只要30澳(想象一下国内的一线城市顶级IMAX看一次只要50块钱吧,当然国内也没有屏幕这么大的);电子收据却甚至还是同样简陋,几乎毫无收藏价值。
我想在电影院拿着特典看一场电影。
可是,做不到。
考虑过闲鱼,但想了想感觉那样太冤大头了,拿澳元买确实花不了几个子,但冤大头就是冤大头;再怎么想要,却总感觉不太舒服。这和之前坐飞机去布里斯班看君名不一样,钱给“黄牛”,啧……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一位读者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他可以邮给我一些,我猜测是他集齐每样一份之后剩下的,固然凑不齐一份了,也是极好的。
哎呀那敢情好呀,赶紧赶紧!
——赶紧先存放起来以后再发吧。
我也想早点收到,不过海运跨海关一来慢,二来奇贵,若是可以和家里从中国买东西的集装箱一起走会便宜很多。(是的,集装箱,在中国用澳元买工业制品跟澳洲的价格相比实在是太美丽了……不怕放又注定会用到的从中国一次订购一大批是极好的。)当然,后来父亲回国去办理一些事情了,结果拿到东西的时间得以提前,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既然有这些国内的特典等着了,要不要顺便买一点周边呢,我就想着。要知道,这些周边没几个比澳洲麦记一个巨无霸套餐贵的,这就是汇率的差距所带来的……离谱……总感觉中国汇率被严重低估了。
后来就是一个半月以前收到的特典了。

和特典一起来的是个……可爱的小大臣!

我朋友也老喜欢猫了,家里的大沉不给她玩,大臣也不给嘻嘻(但是她还是让我给发大沉和大臣的朋友圈,有点麻烦,不想让大臣被大沉弄脏了ww)
不管怎么说,总算满足了带周边看电影的愿望!
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告别场。这是澳洲的最后一个仍在上映铃芽之旅的电影院,后来发现这是铃芽之旅在澳洲的倒数第三场,也是我有时间参与的最后一场(其他时候在上课,要不就是看完电影回家得凌晨的阴间时间)

剧院改的影院仍然残留着不少过去剧院时的味道,这种电影院似乎一般是独立的,也就比较容易把铃芽这种电影播得久一点。
即使是时日无多,电影仍然奇迹般有着5%的上座率,有十几个陌生人作伴来看电影,我也是分外感动。有一对白人老人家像是第一次来看,前期的笑点看得突出一个津津有味,笑得那是个前仰后合。后面环姨妈在服务区他们就不太开心了,直到芹泽的顶棚修好,又坏了车门。()能在这种时候看到这种观众,嗯……


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再次看向镇守着元素周期表的女性身影,我如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