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 机械唯物主义

2023-01-03 10:5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机械唯物主义


  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把世界上化学的,生物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纯粹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也看成是机器,否认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它把事物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成只是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过程的循环和往复,否认事物的质的飞跃。

  在认识论上,它认为人的认识像镜子一样,只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事物。它否认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不懂得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在历史观上,它是唯心主义的。它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把气候变化、地理条件和人口增减等,说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懂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否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早在公元前约五世纪古希腊阿那克萨哥拉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中已有萌芽。机械唯物主义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欧,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有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当时自然科学中只有机械力学得到显著发展,化学、生物学等都处于幼稚状态,形成了一般都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说明一切自然现象的情况;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处于搜集材料、分门别类、实验分析的阶段,这样就给人们留下了一种用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看问题的习惯;这些条件以及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当时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的缺点是严重的,然而却是不可避免的。它比之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在辩证法方面有所退步,但整个说来是前进了一大步,克服了过去的朴素性,并力图用经验材料作为论证的依据。在当时,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对封建经院哲学和维护科学的思想武器,曾起过进步的作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严复由于受到西欧哲学的影响,他的哲学具有机械唯物主义倾向。他肯定自然界是物质的,说“大宇之内,质力相推”,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质”[1]和“力”[2]的相互作用,这在批判理学的先验论中,曾发挥过一定的战斗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同机械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所谓新物理学的错误时指出,它“忽视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差别”。[3]现代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常用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向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进攻。因此,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必须同各色各样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观点展开不调和的斗争。


注:

[1] 物体。

[2] 运动之力。

[3] 《列宁选集》第二卷267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 机械唯物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