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日本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大和级

2020-03-02 19:30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大和级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大一级战列舰,也是人类海军史上最大一级战列舰。大和级原计划建成四艘,其中丸三计划两艘即大和号、武藏号(实际建成);丸四计划两艘,信浓号(建造中改为航母),纪伊号(停工后废弃解体,拆解下来的资材用于伊势、日向两艘战列舰的改造)。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极力争取扩大自己的海军力量,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1936年,日本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6月日本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海军部认为,美国海军实行大舰巨炮战略,要依靠战列舰才能取得对美作战胜利,而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日本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更大吨位、更强火炮和更厚装甲的质量优势来抵消美海军数量优势,这便是大和级的由来。(然而大和不是高达,更不是宇宙战舰)

大和级结构图

标准排水量:64000t

满载排水量:72810t

舰体尺寸:263m×38.9m×10.4m

动力:12座锅炉,主机功率110250kW,4轴,3舵

航速:27节

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9门三联装460mm/45倍口径主炮,三联装155mm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mm口径高射炮6座,三联装25mm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后130门,真-男人们的防空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mm,炮塔(正面)650mm,炮座560mm,弹药舱顶板270mm,上层甲板55mm,主甲板200mm,指挥塔495mm

舰载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2500人

大和级效果图

1937年11月4日首舰大和号开工,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0月出海试航,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舰正式服役。二号舰武藏号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8月5日竣工。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6月,大和号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战列舰舰队和航空母舰舰队分开使用。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南云中将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拥有4艘航空母舰),而大和号则在300海里以外无所事事。6月14日,大和舰回到柱岛锚地。

1942年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呆在港里很少出战。1943年2月11日,武藏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由于爆炸的冲击导致船舷支撑装甲板的弧形部件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壁,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进水约3000吨。1944年3月29日,武藏号由帕劳出港时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水线以下舰艏,造成大量进水(3000吨)。4月3日返回吴港修复损伤。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增强了防空火力。武藏号没有像大和号那样追加安装6座双联装大口径高射炮,仅加装了小口径高射炮。

1944年6月,大和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联合舰队把拥有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第2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在这场航空母舰大战中,日本第1机动舰队损失惨重撤离战场。大和号第一次用主炮向来袭的美国飞机发射3式对空炮弹。

1944年9~10月,美国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22日日本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2舰队执行捷号作战计划,参加莱特湾海战。10月24日,日本舰队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武藏号被14枚鱼雷和16枚炸弹命中沉没。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10月25日晨,在萨沃岛附近,日本第2舰队发现美舰(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在32000米距离上对美舰开火。烟幕和雨幕、空袭以及美国驱逐舰的攻击行动干扰了大和号的射击。中午时分,大和号开始回撤。26日,大和舰又被航空炸弹命中。1944年11月24日,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后,1945年3月19日,吴港受到美军空袭,其间大和号没有太大损伤。

一号炮塔受损的大和号

1945年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

这一次,美国海军动用了一个航空军来打它。

12时30分,大和号在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军舰载机轰炸,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击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附近,其中2枚225千克炸弹穿透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38分,大和号又被2枚中型炸弹击中,后部射击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12时40分,美机第一颗炸弹坠落到“大和”甲板上 。12时45分,大和号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命中。13时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鱼雷命中。13时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鱼雷命中。14时被3枚中型炸弹命中。14时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左舷中部、后部各命中1枚鱼雷。右舷主机只能提供12节的速度。这时左舷倾斜6度。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鱼雷1命中。至此,大和号共受到美军386架飞机多波次的攻击。14时23分,大和舰第3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大爆炸,战舰顷刻葬身海底。

大和沉没时的蘑菇云

大和级三号舰信浓号于1940年5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建造。太平洋战争打响后,两艘巨舰的建造工程便停止了,此时信浓已完成舰体工程的50%,具体情况是中央部建造至水线附近,前后部建造至弹药库底部附近,动力系统也已安装一部分。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南云机动舰队惨败,一举损失4艘主力航母,于是日本海军在其后紧急修订计划,依照当时正在建造中的大凤,将信浓号改装为大型装甲航母。

信浓号航空母舰结构图

标准排水量:62000t

满载排水量:71890t

舰体尺寸:266m×36.3m×10.3m

飞行甲板全长:256米。飞行甲板最大宽度:40米

动力装置: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8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12座。输出功率:150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27节(由于动力系统问题实际最高航速在20—21节左右)

续航距离:10000海里/18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40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8座,三联装96式25毫米机炮37座,单装96式25毫米机炮40座,28联装对空火箭发射器12座(实际只安装了一部分)。

舰载机:47架,其中烈风舰战18架,流星舰攻18架,彩云舰侦6架,备用机5架(实际没有搭载任何战机)

乘员:2515人

信浓号航空母舰效果图

1944年10月5日,信浓号下水。10月8日匆忙举行了命名仪式,作为天皇代理的米内光政海军大臣亲自到场,赐予舰名“信浓”。11月11日信浓号进行第一次公试航行,12日零式舰战、天山舰攻、紫电改局地战斗机舰载型号试制紫电改二、流星舰攻、彩云舰侦等各种型号新型战机纷纷在信浓舰上进行了起降试验,由于信浓的甲板实在异常宽大,所有起降试验都获得了成功。11月19日,信浓终于宣告竣工,编入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而就在这几日之间,人类海战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菲律宾大海战已经结束,连同小泽机动舰队在内的整个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事实上已被彻底打垮。此时竣工的信浓当然不可能扭转日本必然失败的战争结局。

试航中的信浓号

11月28日13时30分,信浓驶出横须贺港,滨风在前方、雪风在右舷、矶风在左舷实施护卫。与此同时,美军潜艇射水鱼号(SS-311)在恩赖特海军中校的指挥下正在东京湾南方海中巡航,其原本的任务是救助轰炸东京后落海的美军飞行员,但由于当天并没有轰炸东京的任务执行,射水鱼号处于自由狩猎状态。19时左右,矶风和信浓都侦测到似乎是美潜艇的雷达电波,但电波信号断断续续、很快消失,阿部舰长下令加强警戒。20时30分左右,射水鱼号瞭望员报告发现右前方有“小岛在移动”,恩赖特艇长认为那是一艘飞鹰或大凤型的日军航母,下令追击。尽管信浓此时最高航速只有20节,但作为一艘潜艇的射水鱼号要追上它并不容易,且晚间10时45分左右,恩赖特发现一艘日军驱逐舰向其接近至3000米距离,不得不暂时退避。这是滨风号驱逐舰(但恩赖特将其记录为矶风),发现海中有疑似潜望镜目标而向其接近并做好了炮击准备,但阿部舰长认为炮击只会暴露自身所在位置,命令驱逐舰返回,继续在信浓身边守卫。信浓舰上并没有人对敌军潜艇踪迹的出现感到吃惊或害怕,夜宵照常享用,通信室中的年轻士官们听着盟军的日语广播不亦乐乎。但就在午夜时分,信浓的推进轴发生过热故障,速度下降至18节以下。以之字形反潜路线航行的信浓在29日凌晨3时左右,与坚持不放弃的射水鱼号之间又缩短了距离。恩赖特艇长抓住机会,3时17分在1280米距离上连续发射6枚定深3米的鱼雷,信浓右舷尾部首先被命中,随后右舷后部及中部又接连被命中3枚鱼雷,右舷外侧的3号锅炉舱很快进水灌满,舱体裂缝造成临近的1号、7号锅炉舱也进水。三艘护卫驱逐舰急忙以深水炸弹攻击,射水鱼号潜入水下,记录了14次深弹爆炸冲击,所幸没有被直接命中。

信浓号舰长接到的初步报告是部分区域进水、右舷倾斜6度(实际达到9度),造成死亡和受伤者各数名。他认为如此巨舰被击中这几枚鱼雷并无大碍,因此做出了大错特错的决定,令信浓继续维持18节航速航行。虽然这个命令使得躲过深水炸弹的射水鱼号无法实施进一步追击,但信浓本身就不牢固的防鱼雷突出部与舷侧装甲带结合部被定深较浅的鱼雷爆炸撕裂,风大浪高、海水流速极快的情况下还不将航速降下来,海水趁势大量涌入破口处。偏偏这时左舷注水装置阀门又发生了故障(极有可能是缺乏经验的应急处理员操作不当),向左舷注水恢复舰体平衡的举措也不能实施了。

凌晨5时左右,右舷蒸汽轮机停转,锅炉舱在8时以前也完全停止了运转,舰体右倾达到20度。已经有海水漫至上甲板。信浓舰上打出了要求驱逐舰靠近、以缆绳拖曳信浓航行的信号旗,但此时进水严重的信浓已无法由驱逐舰拖曳,缆绳承受不住力量断裂了。10时35分,舰体倾斜已达35度以上。10时57分,信浓沉没于潮岬东南55海里海域

信浓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保持至今而且未来恐怕也很难被打破的纪录:它是航母历史上被击沉的最大吨位航母,同时也是潜水艇战史上一次攻击所击沉的最大吨位军舰。信浓还是唯一宣告竣工之后仅仅10天、第一次驶出外洋不过10小时就被攻击,不到20小时就沉没的航母,当然也创下了日本海军正式军舰的最快沉没纪录。

备注:两艘大和级的送葬者

超级祥瑞雪风号

雪风号驱逐舰,刚刚归属第17驱逐队便“克死”了老舰金刚。之后更是近距离目睹了信浓号和大和号两艘巨舰的沉没,而自身毫发未损,可谓海军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幸运星。

旧日本海军大型战舰介绍-大和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