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晋城市沁水县郭壁村

2022-09-08 08:20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晋城市沁水县郭壁村

《文史月刊》 2017年08期

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

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与沁水县的另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窦庄村毗邻,民间有“金郭壁,银窦庄”的美称。郭壁村现一分为二,为郭南、郭北二村。

明清时期,郭壁村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辈出,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富甲一方,流传有“日进斗金”之民谣。明、清两代村中共出进士多达十几人。据《沁水县志》记载,明崇祯四年(1631 年),农民起义军攻打了郭壁村之北的窦庄古城堡,三昼夜攻而不克,郭壁村也遭到侵扰。为了不受侵扰和洗劫,郭壁村在明末清初,也修筑土夯堡墙,高筑堡门。

村中的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绵延起伏,不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还保存了基本完整的里、坊式建筑布局。现存传统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 座,阁楼10座,进土宅院13处,行宫建筑l处,祠堂2处,古井18眼。特别是南北长约2500米的一条古商贸街贯穿其中。

郭壁村的民居建筑基本以青砖砌筑,二至三层的四合院布局,重要的建筑均有十分华丽的门楼和照壁雕饰。

崔府君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崔府君庙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重修于金、元时期,而恢弘于明代,清代屡有修葺。庙中的戏台为宋元时期的建筑,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戏台建筑。

郭壁村还有一处非常特别的“行宫”,分前宫、后宫、宫上三处建筑群,入口阁楼上嵌门匾浅刻“行宫”二字。明清时期,村中有张、赵、韩、王四大名门望族,民居也多按族分布,如张氏民居建筑群、赵氏民居建筑群、韩氏进士第、“青湘里”(寨上)民居建筑群、“三槐里”(王宅屹洞)民居建筑群等。

三槐里是王氏族人祖居之地,其标志是临街的“三槐里”石拱券阁。券阁两侧各有两层街房,南侧街房临街设门,门前设柱廊,廊上四柱高擎,足有5米高。北侧街房同样临街设门,但门前不设柱廊。阁内是一条甬道,宽约5米,长数百米。甬道临阁的南北两侧,对称地建有两个垂花门楼,北侧门楼为三层斗拱,门上有“敬天畏人”四字,上端有“进士第”三字。门内西侧为“敦睦院”,院中两层西房,上设挑廊,廊上栏杆雕成竹节,中间用栏板相连,显示了主人高雅的品德操守。

郭壁古村集居住、商贸、文化、防御、祭祀等建筑于一体,建筑类型丰富,是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之作,为研究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张兵供稿)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晋城市沁水县郭壁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