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06)

2022-10-12 19:11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片 1.1.1-029】图解反塞式气缸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4】.压弹头。

  压弹头位于吃弹杆的最前端。在半上膛的情况下,可以与弹匣抱弹口配合,起到限制软弹过度抬高,并使得软弹定位,在上膛过程中准确的进入吃弹杆内的作用。

  【5】.滑架连接部分。

  吃弹杆与滑架连接的部分。

  滑架据此拉动吃弹杆,使得内构进行上膛运动。

  【6】.吃弹杆。

  吃弹杆,也称为推弹嘴或是推杆,鉴于其在上膛的时候会将软弹“吃”进去,所以笔者通常称其为吃弹杆。

  在上膛的时候吃弹杆会吃进一枚软弹。吃弹杆内壁的末端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变径设计,此设计可以配合限位杆的变径设计,共同挤压软弹末端的海绵体,使其更好的贴合吃弹杆内壁,形成气密。

  反塞式吃弹杆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吃弹杆”+后面的“压缩气缸”,两者分开后,可以取出位于内部的空保和空保弹簧。

  近期的发射器的吃弹杆的前下端都会有设计倒三角缺口,以防止吃弹杆在吃进软弹时,啃噬损坏下方的软弹弹尾。

  但是早期的发射器都没有这种设计,所以早期的发射器啃噬软弹导致损坏的情况十分严重,解决办法就是自行剪切一个倒三角。

  从真正的发射作用来看,NERF的弹匣式发射器的“内管”其实就是这吃弹杆。因为只有在吃弹杆中,软弹才能形成气密,瞬时气压才能推动软弹使其加速,在飞出发射管后以较大的初速形成的惯性继续飞行,直至落地。但遗憾的是,根据手动将软弹插入吃弹杆的手感来判断,吃弹杆只有末端的有变经设计的一段有气密,也就是说,击发时,空气能够有效推动软弹使其加速的距离不超过2CM,剩下吃弹杆的长度虽然空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软弹,但由于四周漏气,所以推动加速的效果并不好。

  NERF通常所说的内管,虽然带有直纹或螺旋纹,但是他的作用只限于装饰,或是依靠软弹不断的碰壁来实现一定距离内的的弹道矫正。所以他不能称之为“内管”,因为他的直径远大于软弹,这样就无法形成气密使得气缸推出的空气能有效的推动软弹加速,而且他也无法做到有效的矫正弹道。

【图片 1.1.1-0.30】图解反塞式气缸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7】.限位杆。

  限位杆可以限制软弹过度进入吃弹杆,避免软弹发生形变,导致发射失败,卡弹。

  限位杆的此设计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认为是用于阻止非标软弹的进入发射,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因为限位杆的存在,要想软弹发射就必须有着配套的足够长的空腔才能足够深入碰触并顶住空保使其打开。

  反塞式气缸发射器的限位杆,因发射器配备的是弹头深入海绵体较长的经典反塞内置弹,而短于直塞式气缸发射器的限位杆。这使得反塞式气缸发射器可以无障碍的使用精英弹。

  限位杆的末端理论上有变径设计,该设计可以配合吃弹杆内部末端的变径设计,共同挤压软弹末端,形成气密。这种气密可以使得击发时形成的的瞬时气压在刚刚接触软弹的时候,将形成的推力的绝大部分用于推动软弹推动软弹,避免空气从软弹与内壁不贴合所产生的缝隙处漏出,造成推力下降。

  限位杆的变径设计已经证明存在于部分弹轮式发射器上,所以弹轮式不是改短弹不要去除限位杆,极为影响空气推力。而弹轮式改短弹最好也要配套安装上铜管,此举意在缩小弹轮的每个发射弹巢的内径,使得塞入的短弹(或长弹)能更好的贴合管壁,最大限度的提高气密,避免推力下降。

  从手动往吃弹杆内塞软弹的手感变化,也就是塞入时感觉到的阻力变化,可以判断,变径设计是存在的,但究竟是存在于吃弹杆内壁、还是限位杆上、亦或是两者都有,笔者不得而知。猜测两者都有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这样气密效果最好。而且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多次使用,或是长期装弹储存,会导致软弹末端发生永久性形变变薄。

  【8】.空保。

  空保,是两种NERF保护的简称:“空枪保护”或“空仓保护”,其中“空仓保护”只在少数的发射器上存在。而“空枪保护”,则存在于经典系列以后的几乎所有的手动发射器上。

  此处的空保指的是空枪保险,该保护可以在空仓上膛击发的情况下,延缓空气通过的效率,使得气缸前形成一个短暂存在的空气垫,进而减缓气缸撞击压缩气缸的速度,起到保护发射器内构的作用。在空枪状态下击发,气缸推动的空气一部分会通过空保从发射管喷出,而另一部分则会从气缸与压缩气缸之间的缝隙中喷出。

  空保由一个配套的空保弹簧支撑,其一般位于限位杆后,限位杆支撑圈设计有几个孔洞,空保的几个突起可以穿过这几个空洞,在没有软弹的情况下,空保因为弹簧支撑堵住孔洞大部分的面积,大幅降低空气通过的效率。

  空保可以被上膛完成后进入吃弹杆内的软弹顶住后移打开,空气可以较为流畅的经过空保,通过孔洞,以较高的效率用于发射软弹。

  空保的这种被软弹顶起打开的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避免非标软弹发射的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如果强行装入非标软弹,即使可以强行通过限位杆镇守的第一关,也无法顶起空保通过第二关,依然无法发射。

  由于空保由弹簧支撑,加之其后有向前推动的空气,所以,空保并不会在气缸复位后才“姗姗来迟”的复位,而是当软弹还没有飞出吃弹杆时,就已经被弹簧和空气顶起复位了。如此就会导致部分瞬时气压无法快速流畅有效的通过空保行程有效的推动软弹的推力,而且弹簧愈弱影响愈大。

  换而言之,空保是一把双刃剑,他虽然可以在空仓发射时有效的保护内部零件,却又在有弹发射时其反作用的影响射程。

  改造发射器普遍拆除空保的做法正是来源于此因为这个原因。当让,另一个更大原因在于更强的弹簧所带来的更强的空气推力会有概率击碎空保这样的细小零件。

  【9】。空保弹簧。

  空保弹簧位于吃弹杆内部,空保后方,用于支撑空保,支持空保回弹,未上膛状态下顶起空保使其处于关闭状态。

  在上膛吃进软弹,或是手动塞软弹进入吃弹杆或是发射管后,软弹会顶住空保后移,同时压缩空保弹簧。在软弹发射,或是手动拿出后,没有了软弹的限制,处于压缩状态空保弹簧会回弹并顶起空保,使其堵住通道。

  空保弹簧一般会足够强劲,但是软弹末端受到的挤压所产生的摩擦力会抵消空保弹簧的推力,这样软弹放就不会被顶起,进而形成气密。

  但是如果软弹使用次数过多,或是被挤压造成永久性形变,会使得摩擦力失效,导致软弹无法顶下空保,表现状况为软弹弹起,发射尿弹。解决办法就是扔了,换一枚新的软蛋。

  另一方面,将软弹装入发射器内长期存放,会导致空保弹簧长期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其疲劳变软失去回弹力,进而会影响空保运作,可能会导致发射器长期处于空保打开的状态,此状态频繁放空枪会有损坏发射发射器内构的可能。所以不要装弹存放发射器。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0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