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压力
压力是很多人都有的,应对压力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人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人说压力只会转化为你的病例。
那压力究竟是好是坏?
首先我们要明白压力为什么会产生。
本身压力的产生是源于心理自我保护机制,他告诉你有事情需要上心了,压力就来了。
可以说,预见性思维是压力产生的根源。
如果你完全无法预见一件事情的后果,那么你根本就不会感受到任何的压力。
大多感到压力大的人,都是预见到事情的坏后果,或是最坏结果,然后立马触发下一个心理保护机制,也就是焦虑。
焦虑又会开始各种发散思维,继续扩大事情后果。
从坏结果导向坏情绪,从坏情绪导向影响身体健康,再从影响身体健康继续导向坏结果,然后重复上述循环。
渐渐的你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然后思维也难以转动。这时继续触发下一个保护机制——抑郁。
抑郁可以让你沉浸在痛苦中感受不到快乐,借此来麻痹自己,告诉你自己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并且由于无法思考,所以你会直接省略焦虑的过程直接获得焦虑的结果——痛苦。
明白了压力为什么产生之后,才能继续观察压力。
可以发现,我们应对的压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预见结果后的所作所为。
压力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的想法。
可以这么说,当你认为压力对你有益,那就真的对你有益;当你认为压力对你有害,那就真的对你有害。
因为压力的产生本质上是为了让你去应对当下的事务,它是告诉你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是要让你的生活更好。
如果你认为压力是有益的,那么你会选择面对这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办好,事实上此时压力确实让你的人生更进一步了。
然而一旦你认为压力有损你的健康,但又放不下这件事,那么你所担心的不但有这件事,还有压力给你带来健康上的损害,那么你认为压力有害就完全在正确。
说到这,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压力?
很多人都会有逃避心理,这就是让压力转变为病例的根源。
直面压力,不要逃避。
你要知道,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解决事情,才能改善你的人生。一直逃避只会让你的现状越来越糟直到无法挽回。
你也不要指望这件事的后果你会坦然接受。
上面已经说了,压力来源于你的预设结果。假如你能坦然接受预设结果,那么你也不会产生压力。
但在这说一句,有些人千万不要因此产生强迫心理。
面对现实固然是必修课,很多事情也都需要处理。
但是,只有被自己判定为“压力”的事情才需要去面对。如果某件事情并没有给你当下带来压力,不要处理。
一旦你认为没有压力的事情也必须要去做,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去做的时候,你就会患上强迫症。
然后你会开始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和逃避再次陷入焦虑,重新陷入死循环。
最健康的方式,就是正确看待自己,他人想法,不在意;遇到事情,不逃避;结果如何,不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