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壁垒:帝国教理与教会史

帝国教理(Imperial Cult)
当人们抛却自己的责任时,那么他们便不再有资格自称为人,自甘堕落成比野兽还卑劣的东西,失去自己在帝皇心中的一席之地。让这些人消逝,让这些人被遗忘吧。
—————————— 来自国教主教会议的核心法令

帝国教理是人类帝国唯一指定的官方意识形态,来自于国教(Adeptus Ministorum)的核心教义,即竭力崇拜帝皇将其神性升华并立为人类救世主,那些相信教理的人认为帝皇是一个立于现世的神性实体。帝国教理一般会由国教或者说教会(Ecclesiarchy)的牧师进行传播,将帝皇言语与意志植入人心。几乎所有本土化形式的帝国教理都可以被国教容忍,但这些神皇崇拜都必须遵循某些核心教条,如对泰拉高领主与国教保持忠诚、竭力践行帝皇的意志、认定帝皇纯神性论,以及为了帝国利益的无私奉献,即便这可能代表牺牲自己的家园世界。在MK41时期,国教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所有反对他们的异端邪说都会遭到镇压,而帝国教理利用为帝皇和帝国服务的核心教义,成为了团结全人类的粘合剂。
帝国教理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包括帝国内的人类,按照教义要求,所有信徒都应当回归帝国的怀抱,即便此地位于银河系的遥远边际。同时,对于智慧异形必须以绝对的憎恶看待,因为它们威胁了人类对银河系的合法统治,而那些不加约束的灵能者和突变体对于人类更是一种内患,更应该加以根除。
帝国教理中的所有教义都是来自于MK30大远征时代末期,帝皇本人的言语力行,但唯独最重要的帝皇非神被刻意抹去了,包括人类应当抛却迷信和有组织宗教组织,拥抱理性科学和无神论等衍生理论也被一同刨除。然而讽刺的是,面对亚空间中的毁灭大能,帝国教理已经由实践证明,是一种能够保护人类防御亚空间威胁的强大武器。
历史

在帝国的平民们普遍认为,帝皇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位不朽全能的人类之神,只有帝国史学家和星际战士们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MK30大远征之初,一切的运作模式都与现在截然不同,首当其中的便是不存在国教,帝皇崇拜仅限存在于以《圣言录》(Lectitio Divinitatus)为教典的地下教团中,整个帝国意识形态以帝国真理(Imperial Truth)为主导,坚决反对帝皇神性论。然而随着大远征的深入,帝国平民们发现帝皇带领的理性之光不足以填补自身心理空缺,也不能保佑自己远离不可名状的超自然威胁,于是他们开始对帝皇进行偶像崇拜,满足自身心理需求。于是在帝国中出现各种帝皇崇拜的地下教团,不过大多数仅限于那些原始退步的蛮荒世界当中。但是随着荷鲁斯之乱,帝皇最终被束缚在黄金王座上,这让以帝皇“升天”回归神性为教义的教团迅速扩张,这些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教团绝大多数都消失或被合并,而其他更成教团功的则会将帝皇崇拜传播至更远的地方。
在所有早期信奉帝皇升天的教团中,帝皇救世教派(Temple of the Saviour Emperor)是最为强大的,得益其诞生于泰拉本土的天生优势,外加上向信众布道的教派领袖“先知”(Fatidicus),曾是位参与泰拉围城的星界军战争英雄,使得教派在帝国海军与星界军中广泛传播,而内务部中的专家与节点中也有着众多信众。教派随着外勤人员传播到其他世界,当“先知”在120岁高龄去世时,整个太阳星域的信众数量已经不可计数,仅在泰拉就有10亿。在后续的发展中,那些拒绝吸收或无法吸收的教团不断被信奉救世教派的暴徒袭击,而对方仅仅轻描淡写的宣布禁止以本派名义行使暴力行为,有些较大的教团,如曾经与救世教派分庭抗礼的光明会(Confederation of Light)都遭到了官方的直接迫害,并在后世被称为第一次信仰战争(first of the Wars of Faith)的事件中被尽数摧毁。实际上,因为光明会的神学教义直接反对教会,并且不接受教会的同化努力,另一方面光明会在帝国上层的发展迟迟的得不到进展,所以在获取帝国元老院同意后决定诉诸暴力,后者本质上是为了防止因教团对立导致帝国内部的分裂。光明会被宣布为异端,无数教派民兵、帝国海军与圣殿兄弟会(Frateris Templar)的狂热分子发起毁灭性进攻,最后整个光明会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小修会和神龛得以幸存。第一次信仰战争后,帝皇救世教派在思想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不可撼动。

当时间到了MK32初期,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类帝皇救世教派,只有星际战士们与教派活动绝缘,继续依照着自己的信仰行事。MK32中期,温纳瑞斯二世教宗(Veneris II)在帝国元老院中获得了永久席位,象征着帝国正式将帝皇救世教派立为国教。在这之后,国教的影响力与世俗权力扶摇直上,帝国公民的思想都会受到教会的管控,那些不信者与异教徒会遭到排斥甚至处死。帝国广泛的领土被分割成诸多教区,由枢机主教们管理,并在当地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神庙、高耸庙宇和庄严座堂。数以万计的朝圣者穿越银河,前往某个圣人圣迹处朝圣,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圣地依靠朝圣经济发展起来,变为由教会人员专门管辖的神龛世界(Shrine Worlds),某些特别重要的神龛世界甚至会成为整个教区的领导核心,由枢机主教亲自坐镇,成为枢机世界。到MK33时期,每个帝国世界都建起了教堂,教会金库满载信徒捐款与什一税,无数的财富被白白浪费在越来越巨大、越来越豪华的教堂建筑中,或是被用作资助圣战,这些行为的目的不是为拯救人类,而是确保教会的政治与财富。
这种畸形发展到MK36时期完全爆发了,继而引发名为“叛教时代”的严重事件。高领主范·迪尔,第361任内务部总长和一位野心勃勃的暴君,通过篡取教宗位置直接掌控了整个教会和内务部,使自己成为全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帝皇意志之上,他的血腥统治最后被新生的光明会与改革派的塞巴斯蒂安·索尔(Sebastian Thor)终结。伴随范·迪尔一同终结的还有教会腐败的体制,塞巴斯蒂安大刀阔斧的将教会改组,并组建异端审判庭处理内敌,在教会武装方面旧有的圣殿兄弟会被全部解散,用战斗修女会取而代之。如今国教已经接纳新思想,变更为由光明会理念主导变成以获取帝皇青睐为最终目标的思想,强调信徒的精神纯洁,以怜悯与自我牺牲为信条,而不是过去对物质与政治的无限制索取。随着叛教时代的余波渐平,如今国教已经成为帝国统治机构中精明能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帝国元老院不可获取的声音。
教条

在人类帝国广袤无垠的疆域中,帝国教理是极少数能够将数光年间,不同星球人类联系起来的东西,无论疆域内的帝国行星是何种地貌,帝国教理的蛛丝马迹都能够被找到。来自不同星球崇拜帝皇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些会将帝皇塑造为代表父权的血系远亲;有些会将帝皇与万物有灵论然联系起来,甚至德维姆利希特(Dwimlicht)的原始以弗所人(primitive Epheisians)直接将帝皇视为星辰之神(虽然都是star god但不是C'tan那个星神),因为他的使者会偶尔从星空中降临。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所有都会认准一个基础,即帝皇唯一,崇拜其他偶像并将他们与帝皇平起平坐都会被视为异端行径,但帝国内部却有着擦边球般的圣徒崇拜。这些圣徒在帝国内部有着极高的声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自己的圣人(即现实中的天主教主保圣人,顺带一提主保圣人分地区和行业,中国的主保圣人是劳工、父亲的主保圣若瑟),并且他们的遗物成为奢侈品进行交易。帝皇崇拜一般是极为有组织的,从巢都高耸屹立的大教堂到原始部落划定的洞穴或圣林,都会被用来主持帝国教理的宗教仪式,而这些迥乎不同的形式一般都需要教会的审核,即便它们看起来十分奇怪。事实上教会本身很少会干涉帝皇信仰的形式,甚至使用人祭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野兽人的帝皇复仇神信仰),这种近乎三不管的形式宽容策略得到的回报,便是帝国教条变得极容易推行,让新近征服的人们心甘情愿的交出灵能者给黑船联合会。
虽然帝国教理本身十分灵活,但为了防止别有用心者与过于亵渎的宗教仪式,教会颁布了数项基本准则:
帝皇曾以人类身份立于凡人之间,是永恒且唯一的人类之神;
不论曾经信仰什么,必须将帝皇定位人类的唯一神;
信徒的职责是净化异端,提防灵能者和变种人,憎恶异形;
每个人都会在帝皇的秩序中留有一席之地;
虔诚的人会心无旁骛的遵从帝国政府和他们上级的命令,因为他们是帝皇意志的衍生。
在帝国教理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要点便是关于“末日观”方面,这种独特的理念在MK41时代变得开始流行,帝国教理的末日观中描述,帝皇终有一日会站起来重拾万年以前未尽的事业,将信徒从银河系中所有威胁中解救出来。大多数人说启示录会救赎所有人类,但有些人认为帝皇会进行审判,那些对帝皇缺乏信任的人将被永世诅咒。对于死者,帝国教理也有所描述,普遍认为帝皇会审判忠诚的殉道者,依据忠诚的坚定程度决定他们是否有资格加入自己的英灵大军。而对于那些迷失者的灵魂,帝国教理却产生了分歧,有些版本认为这些灵魂会重生并获得第二次机会,另一些版本则认为 迷失的灵魂会在往生徘徊,一边冒着被混沌吞噬的威胁一边忏悔,直到证明自己已被救赎,值得为帝皇再次服务。有些传说中还描述到,那些往生的帝皇之仆会在帝国人民需要他们时再次重回现世。
而教会的首要任务,是记录这些受接纳的独特信仰形式,这样让银河系另一端的教士到来时,不会因为个人好恶将这些帝皇信仰定性为异端。教会有时会派遣外务舰队在特定区域巡查,记录新的帝国教理变种,纠正严重的异端行径并向新发现的人类群体传教。对于所有人来说,帝皇是个现世之神,就算身处数万光年之外,但没人会否定他的存在,所以推荐帝皇信仰本身就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有些人对帝皇奉承不严,甚至予以亵渎,但无人会否定帝皇的身体中存有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