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审美观的由来,以及相貌所传达的信息

2023-05-25 10:03 作者:人宗  | 我要投稿

 在人类世界中行走,会经常听到一种言论【美貌不能当饭吃】。实际上我们在看到一些人的相貌时,往往会觉得某些人的相貌看起来非常顺眼,觉得此人的一生,最差也不会沦落到什么凄惨的地步,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相”。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短时间内仅仅从相貌上采集出的信息,为什么会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人类审美观的由来】 

我们可以试着对树木进行观察,会发现它们长的千姿百态,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很明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树木比较粗壮,哪些树木比较有韧性,哪些树木生病了......由此可以推算出,哪些树木长的比较好,哪些树木出问题了。然后会发现,根本不需要仔细的推算或细分,因为看着比较顺眼的都是长的比较好的,看着不顺眼的都是有问题的。

其实,看人就像看树一样简单,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用这种方法看人经常被打脸,无非就是带着有色眼睛看人。用俗话讲,那就是【被猪油蒙蔽了心智】。 社会规则,并不代表生存规则。能在社会中出人头地的人,必然是懂得运用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很明显,在当下的社会规则中,知识是比相貌重要的。与其说知识比相貌重要,不如说创建这套社会规则的人,最初就是一些相貌较差,被人类所忽视的一群丑八怪。他们运用智慧,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体系,这个新的规则体系完全就是以自私自利为目的而建立的,理所当然的,最适合在这个体系内生存的人,就是创建者。

但是这个新的规则体系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必须得有一批人,加入并承认这套新的规则,在牺牲自身利益的同时,让创建者受益后,这个社会体系才能生效。也就说,如果没人加入这个社会,并在这个社会中牺牲利益,那么创建者将彻底沦为一个小丑。 

很明显,这个世界上相貌好的终究是少数,于是,更多的人为了自身获取更多的利益,新的社会规则,就成为了主流。 如果说相貌是天赐的,相貌所带来的利益是天地赠予的话,那么靠知识获取利益就是自己争取的。上天赐予的人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因为这是天地所赠,没有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而人为争取的就不一样了,人为争取想要获利,天地不给,就必须要以掠夺他人的形式来实行。这就是社会中充满怨言的原因,身为一个被各方掠夺的韭菜,没有怨言才怪。

关于人们为什么会有“富贵相”这种认知,以及富贵相的由来,用传统的【五运六气学说】解释最为恰当。但是单用五运六气解释,现代人很难理解,于是,我就以西方的科学角度解释为主导,来尝试进行解析。

之前我发布过一篇文章,是概述人类体内的两个中枢神经的,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基因。并指出,主导控制自身行为的念头,有理智的是大脑发出的,没有理智的是基因发出的。很明显,现在说的审美观,以及在人类的审美观下所产生的所有念头,都是和理智不沾边的。

也就是说,人类关于相貌的一切认知,都不是大脑传达出的信息,而是基因所传达的信息。

关于基因不会思考这一点,我不想再次重申,不理解可以去查百科。

因为基因不会思考,所以基因主导人体的各种行为时,办出的往往都是各种蠢事。之前的论述中,我都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基因的行为的,因为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是很难和社会断绝关系的,就算自己不直接参与社会,家人在社会中生存同样会影响到自己。并且某些教科书就是把人类和社会绑定在一起的,说人类是什么社会性动物。因为人类不可避免的要在社会中生存,而社会又是一个比拼智力的地方,如果让基因这种不会思考的中枢,控制人体的行为在社会中生存,会被社会蚕食的连渣都不剩,所以,以往我对基因的评价全都是负面。西方科学对基因的评价也都是批判性的,毕竟现在的社会是以科学为主体的,而基因对科学又一窍不通。 

基因的认知,全都是经验之谈。基因所有的经验都是经过20亿年这个漫长的过程总结出来的,很明显科学是近代兴起的,基因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科学产生的影响总结出有效的经验。虽然基因的经验无法很好的运用在以科学为主体的现代社会,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基因的所有认知。 

今天我就以自然的角度,讲解下基因的优势。比如,基因在20亿年这一漫长的经过中,形成的审美观,都能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 

【审美观】最初是基因为了顺利的传承下去,总结出的择偶经验。比如,和有富贵相的人交配,就可以降低后代夭折的概率。 

那么问题来了,基因对【富贵相】的认知,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时需要参考上一篇对树木的观察。

相比于畸形的树干,我们为什么看着笔直的树干更加顺眼?这种顺眼的本质,就是基因在20亿年中对树木的观察经验。

基因经过20亿年的观察,总结出一个经验:相较于奇形怪状的树木,笔直的树木更不容易生病,寿命更长,更加不容易折损。

基因在记录各种树木的体态特征这一过程中,发现了某一类优质树木所具备的共同特点,认为具备这些特点的树木更容易存活,容易存活就象征着好运,而好运就是值得亲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具备【笔直】这一特性的树木看起来更加顺眼,而是具备笔直这一特性的树木让基因觉得是吉利的,才选择产生好感的,有了好感自然就看着顺眼了。

我虽然不想在此废话,但是依然要申明下,我并不懂树木长寿的特征,就算是上面所用的【笔直】也并不是什么贴切的形容词,更不是长寿唯一的特性。看起来顺眼,是一组综合的体态特征,并不是指单一的特性。我所说的这种笔直,是在宏观上的概说,并不是指树木在微观上必须笔直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才行。

如果说人类对树木建立的审美观,是希望亲近吉利的事物的话,那么对人类建立的审美观同样是以此为根基进行拓展的。

我们每当遭遇一个致使我们产生感动、羡慕、嫉妒等情绪的局面时,为了积累丰厚的人生经验,我们都会把这种遭遇铭记在心。那么问题来了,“心"是指的哪里?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会认为是记载心里,而不是记在脑子里。因为大脑是思考的地方,与其说这种纯属经验之谈的信息根本不在思考的范畴,不如说人们在运用这种经验信息时根本不会思考。

举例:

  1. 你看到小明在吃冰淇淋时,展现出一种极为满足的神态。这种神态让你铭记在心,产生了一个念头不停的催促你体验一次冰淇淋。

  2. 你的好友谈恋爱了,你看到他们在谈恋爱的过程中极为甜蜜,从而产生了羡慕和嫉妒的情绪。这种羡慕和嫉妒的情绪,不单不会引起你的思考,反而会让你丧失思考的能力,迫切的,甚至不顾一切的要谈恋爱一次。

大脑虽然有储存记忆的功能,但是这些信息很可能不是大脑储存的,因为大脑是产生理智的地方,而这些信息却不包含任何理智的成分在内。此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感觉一下,回忆我们重要的事情。

【回忆】是思考的功能,所以在进行回忆时,我们的精神是聚集在脑部的,回忆触发了上部大脑的运作,大脑在运作,是可以清晰感受到的。

那么记忆呢?大脑运作后,调动记忆,是不是又触发了中部心脏的运作?

我们清晰的可以感受到,上部的大脑通过回忆,把藏在中部心脏部位的回忆调动了出来。心,就是人体的中心,这是一种人类最常态的感受。不要怀疑这是我在胡扯,因为这是标准的中医理论。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指导,我也无法百分百肯定记忆是从中部的心脏调动出来的。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再结合自身的感受,我才敢说,记忆是藏在心脏里的。

在你怀疑记忆是藏在心里这种理论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有这种亲身感受,而不是胡扯什么自己都不懂的科学。

科学证明大脑是储存记忆的地方这种说法本身就问题,科学还没有发达到可以读取大脑的地步。调动记忆确实需要大脑的运作,但是记忆却没藏在脑中。西方科学把身体调动记忆之前进行回忆时这种大脑的运作,证明成了记忆储存在大脑中,是因为他们目前的手段还只能对大脑进行简单的观测。

由于这种令我们铭记在心的记忆,不包含任何理智和思考的成分,也就是说,这种记忆就是纯粹的经验之谈,而经验之谈就是基因记录总结的范畴。也就是说,这种令我们产生情绪刺激的记忆,基因已经记录总结了20亿年。

就像老鼠生来就会打洞,就像鸭子生来就会游泳,人们时常把这些物种的生来就具备的能力定义为天赋以后,就停止思考了。【天赋】是什么?万事万物的运作,背后都有一套支撑的逻辑和机理,天赋的机理是什么?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对天赋的机理进行了不容置疑的论述。论述中表明,所谓的天赋就是基因的记忆。

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逐渐沦为我们的负担,不停的在引导自己犯错的审美观,其实是基因进行长达20亿年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而总结的就是,拥有这些让我们看着顺眼的体貌特征的人,他的人生会更加顺利。

比如有“富贵相”的人,肯定不会沦落到什么凄惨的下场。那么和富贵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同样会有一个较好的结局?因为他的结局是相对稳定的,把自己的关系和他牢牢的绑在一起就行了。

所以,基因为了自己在传承中不会断绝,会拼命的记录自己每一生一世中,所遇到的高质量品种,都有什么体态特征。这种记录持续了20亿年,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审美观。也就是说,我们看着顺眼的,都是亲近后会给自身带来吉利的。

那么问题来了,基因20亿年观察总结出的看人经验,怎么像个笑话一样,往往会被说成是狗眼看人低?

这个问题非常好解释,因为近5000年以来,人类文明的崛起,致使人类的社会环境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变了。特别是19世纪以来,近200年人类社会的变化,在近5000年这种大转变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令人膛目结舌的转变。试想一下,清朝时期的人们,能想象我们如今的生活吗?事实是,基因的这种经验,在清朝时就已经不适用了,何况是现代?

那么问题来了,不适用就是没用吗?通篇文章,我不停的在重复【20亿年】这个字眼,你们知道通过20亿年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一个什么概念吗?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词汇形容,这种长达20亿年总结出的规律就叫【天理】。天理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则。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套自然规则无法在现代运用,并不是这套理论出现了问题,而是现代社会规则完全和自然规则格格不入,才无法运用的。所以这个社会上充满了矛盾,充满了负面情绪,充满了争斗,充满了谎言。

审美观,就是建立在顺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为我们可以轻易的看穿树木的生机是否强盛,所以我们仅凭审美观的第一印象就对树木做出评价,往往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树木没有违反自然规则,而且树木也不会说谎。

人类就不一样了,你敢当面说一个人相貌丑陋,或者有什么病,他会怎么做?恐怕不和你当场拼命就是好的了。由于现代社会规则不允许“斗狠”这种行为,所以人们往往会怀恨在心,千方百计的证明你的认知是错的,想尽一切的办法打你的脸。比如,丑的人自己知道会被歧视,就会更加刻苦努力的在社会上获得成就,让自己的成就转化为武器,击溃一切闲言碎语。

天、地、人三道是一个整体。三道中,人道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人道的规则不是固定的。法律就是体现人道规则的一个方面,很明显各地和各个时代的法律都不一样,而且法律只是人道的其中一部分,代表不了人道。

三道违背任何一道,都会给自身带来灾难。很明显,基因20亿年的总结经验就是天道的规则,天道的规则之所不灵验,是因为现代有人道规则在背后撑腰。这里人们就很容易把天道和人道看成是对立的关系。其实人道规则中,也仅仅只是保护一些相貌丑陋的人而已,人道庇护弱者有错吗?这不单没有错,还是一种对所有人都有益处的事情。歧视别人的相貌丑陋可不是顺应天道,只是个人的恶趣味罢了。

但是,把黑的说成白的,就是标准的违背天道了。比如一些相貌丑陋的人,明明自身的处境非常一般,甚至可以用非常差来形容。但是他们不满足于人道的基本照顾,压榨自己的潜能,甚至压榨全家的潜能,就算通过借贷款骗人,也要“风光”一次。本来80岁的自然寿命,让自己作成了40岁,把压榨自己的寿命获得的一些利益,说成是什么奋斗得来的,在一些傻子面前耀武扬威,忽悠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这么做会让自己寿命大减,不然也不会选择这条路,这就是违背天道的结局。

太累了,脑子都快炸了,先写到这里吧,这个话题暂且就到这里

人类审美观的由来,以及相貌所传达的信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