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各型坦克和歼击车辆汇总(十二)八号坦克

作者声明:本篇为通俗军事科普类,请勿将《坦克世界》等相关游戏进行代入式解释或质疑。

就二战德国的超重型坦克而言,在很多德国军事爱好者看来均不陌生。今天出场的主角可谓是其中几乎最闻名的一位,即八号坦克——鼠式超重型坦克。

起源
——这个标题其实意义不大
各位读者大约都明白德军主力坦克发展的动力,即苏德战争。鼠式是苏德战争对更重更大坦克需求的扩大化。战争的需求催生的超重型坦克和巨型坦克在希特勒的推动下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实质上,这就使得鼠式坦克能够产生。
在上一期我们提到,狮式坦克是超重型坦克的蓝图。鼠式坦克在发展中秉持着从狮式及之前沿革下来的基本方针:“无坚不摧、坚不可摧”。所以,我们在介绍前便不难知道,鼠式坦克将具有三个特性:全车重量大,火炮威力强,装甲配备厚。

发展
——称号与发展背道而驰的车生

鼠式坦克的发展开始于Typ 205计划。计划的起因很简单:元首身边的大红人保时捷博士趁着会见的时候和元首提出了发展超重型坦克的计划。当时的德国风言风语中说过苏联要搞一个100吨的陆地巡洋舰坦克(跟德三的疯狂简直小巫见大巫),结果元首成功被忽悠了,支持了这一计划。(根据元首在武器方面大舰巨炮的主义,怀疑元首是不是偏爱一切大号的东西)
这个元首吹上天的计划在当时得到的是装甲专家的一致反对,认为设计这种东西的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没脑子,还不如修几个有实用价值的堡垒。但是元首还是元首,一般来讲敢怒不敢言是常态,但对于坦克工厂来说,订单意味着大笔的马克——有钱拿,有饭恰,要听话就听话!武器局是上级,惹不起,那就更得听话!
根据小胡子的计划,这辆坦克应当符合如下标准:
高防护性(这个还好,下面的观众表示赞同)
搭装55倍、71倍的128mm或150mm火炮(坦克底盘们闻听愤然离席,发动机们一边看着HL230哆哆嗦嗦的样子一边怒骂着离开了)
全重180吨(全场暴怒并殴打了主持人,所有人愤然离开)
所以说鼠式坦克从一开始就是个问题不是吗?
然而就这个标准,计划真的就正式定型了。这件事发生在1942年5月。
1943年1月,驱动巨鼠的生产开始了,那正是斯大林格勒轴心国军队缺少坦克被包围的痛苦的季节。当时参与鼠式生产的都是我们相当熟悉的厂家:硬件制造的克虏伯公司、戴姆勒-奔驰、斯柯达公司等,电子或发动机制造的西门子公司等,以及之前在主战坦克生产上不太常出现,而在自行火炮上相当活跃的阿尔凯特公司(Alkett)。其中,阿尔凯特公司负责组装,这无疑也表现了鼠式相对更倾向于自行火炮而非坦克的设计。
1943年5月,鼠式的一个全尺寸的木制模型出厂,小胡子十分满意,并决定量产150辆。也就是说,鼠式尽管只有两辆出厂,却是实打实的有量产型的坦克。
1943年12月23日,西方圣诞节前两天,巨鼠赫然出现在阿尔凯塔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这辆坦克后来被称为“鼠1”坦克。当时的“鼠1”仅仅完成了车体工作,炮塔没到位,于是混凝土浇筑了一个55吨的炮塔顶替(可见为了达到实验效果,无论是木制、铁制还是混凝土都还能接受)

1944年1月,“鼠1”奔赴斯图加特的博普林根试验场(Böblingen,保时捷的公司实验场)进行继续试验。期间,鼠式坦克暴露了缺少重量级坦克制造的德军的常见问题——悬挂系统的强度不足。即使如此,其他的问题仍然小得可以接受,坦克设计师非常庆幸它没有开着开着就碎成180吨的零件,那可不太好组装。而在这些事情之外,它的真正的炮塔到试验结束也没能现身,而是1944年6月才下了生产线。
鼠1的速度,不得不说已经很惨了,只有23-28kph(千米每小时),小胡子怎能高兴?(然而这实际上比鼠2还要快的)他飞扬跋扈的命令保时捷在1944年6月前拿出一辆完完整整的、武装齐备的鼠式坦克。毫无疑问,令人秃头。

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鼠式坦克抵达博普林根,而累的秃头的保时捷员工直到6月9日才把缺的部分全都拉到那里组装,然后进行试验。这个时候鼠1的炮塔也基本上真神归位了。
1944年8月,在克虏伯即将完成将近4个车体时,鼠式生产被叫停了,一切只基于现有的两辆装配。
当年10月,在德军于东线已经惨败的时候,两辆鼠式坦克被运抵库麦斯道夫(Kummersdorf)试验场(专业的装甲兵试验场)进行最后一阶段试验。如果动作快的话,他们还可以赶上几场战役,不至于枉费秃头,可是鼠2出了问题,驱动系统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发电机竟然匹配不当(HL230:你们看我干什么),柴油机的曲轴也有问题(考虑到鼠2分批组装的玩法,曲轴出问题也不奇怪了)。
1945年3月,发动机终于抵达了,试验之后也有效,两辆坦克基本上完成了试验,可以使用了。鼠式坦克在战争结束前,终于还算有了个完整的生命。
武装
——金盔铁甲,龟壳相当

鼠式坦克的武装规模,在任何一种出现的坦克而言都是空前绝后的,188吨的全重仅仅是一个特点而已。
从尺寸上,鼠式不像是本名(Maus,鼠或Mäuschen,小老鼠),而更像最初的命名(Mammut,猛犸象),其车宽3.67米,车高3.70米,车长达10.09米(量产型达12.14米),几乎如同学校的常规教室的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规模。
从装甲厚度上,鼠式登峰造极,最常用的炮塔正面达220mm,如计算炮盾可达480mm(炮盾实际是280mm,所以这个统计数据颇有些奇怪),采用圆弧形设计,几乎是一堵钢墙。炮塔的两侧和后方均为210mm,采用倾斜设计(两侧60°,后方75°)。车体的正面无论是上部还是下部都和炮塔正面一样,为220mm,35°的倾斜装甲。正下方120mm的装甲令飞溅的弹片无隙可钻,即使是采用垂直的两侧也有185mm,车尾也是55°160mm装甲。总体来看,连虎王坦克都属于难以击穿的类型,鼠式这样的坦克借助常规装甲武器击穿更是天方夜谭。
主武器,如小胡子所梦想的,采用了128mm KWK44 L/55主炮,尽管如此强劲,180吨的全重仍足以使它开火时仍能牢牢钉在原地,因为这样一门火炮虽然是坦克安装的极限,却仍不足以使鼠式为此加固底盘。而其副武器,除了2挺常用的7.92mmMG-34机枪,甚至还有同类曾经装在德军主战坦克上的75mmKWK 44 L/36.5火炮!可见鼠式威力。
鼠式在设计上也有三个备用的射击孔,其中后面的射击孔用于同配备但并非直接武装的MG151/15mm机枪(在量产计划上配备2-3挺,高射、平射兼用),也可去掉而使用其他武器,另外一些是车组成员备用的射击孔,可用自带武器或车上备用的MP44射击。

需要指出的是,128mm 44 L/55并非鼠式坦克定型的火炮计划,真正意在安装的是128mm L/70火炮。鼠式坦克在计划上考虑安装的火炮有88mm100倍或107倍火炮、105mm52倍火炮、128mm61倍、66倍、68倍或70倍火炮,150mm38倍、55倍火炮和170mm52倍火炮。然而,前三种在口径上或威力上并不符合最初要求,128mm61、66倍的火炮分别计划安装于埃米尔坦歼和猎虎坦歼,亦未使用于鼠式。150炮因为生产厂家遭遇持续轰炸而不能继续生产研制,170炮则过重,不能用于鼠式。最终,128mm火炮中,55倍被安装于原型车也是权宜之计,并非最初计划的成员。鼠式的一切设计,实际上看齐于没能成型的70倍炮。
就鼠式现有的配备,即55倍炮,在1000米上可垂直穿深246mm,或以30度击穿203mm。在2000米上可击穿IS-3、M26的全部装甲。在3500米上则可以击穿谢尔曼、丘吉尔、克伦威尔、T-34/85、IS-2的全部装甲。倘若70倍炮入列,1000米穿深如上述两项可达345mm和276mm,可以在1200米上击穿IS-7首上装甲(即使IS-7自身也做不到),在3500米上屠杀大量重型坦克,在6000米上击穿当时主力现役坦克的装甲。虽然,也基本属于超视距作战。
两辆坦克采用了不同的发动机驱动,鼠1采用1050马力的MB-509汽油发动机,鼠2则是1200马力的MB-517柴油发动机。保时捷计划安装戴姆勒-奔驰1800马力的DB601ARJ用于量产型。平均发动起来,每吨大约9.3马力,这也使得它的速度仍然稳定保持在20-25kph(加装戴姆勒-奔驰发动机的可以达到32kph,可爆发至38kph)。但理想的行程可以达到1860千米,如越野大约可以支持一半长度,约950千米。
为了保证188吨的坦克能够任意同行而不压坏桥梁,鼠式坦克还被设计了一套潜渡通气筒,和之前的水下坦克设计相似。这样一来,鼠式可以轻松进入8米的水深渡河(考虑到其作战半径上大部分的河流规模,这基本上已经是任意通行)。
鼠式最终的履带宽度达1100mm,配12个拖带轮,驱动轮在车后部采用电传动。鼠2的生产在车内又进行了一定改进,驾驶系统采用更为先进的电传动系统,同时也有为密封备用的车内供氧系统。
总体上看,虽然缺陷颇多,鼠式仍然是相当恐怖的一种坦克了。无可否认的是,鼠式是“无坚不摧”和“无坚可摧”的。
花样
——刷存在感的仅有的变形计划
鼠式坦克实际上也有其变型计划,如大多数坦克一样是防空和歼击车两种。防空类的设计和量产型基本一样,区别是火炮变成了2门88mmFlak43高射炮。(朝天天启?惊!)计划随德国灭亡最终结局不明。

而歼击车计划,只停留在口头上,将鼠式底盘加上大型战斗室作为自行火炮。考虑到克虏伯积压的底盘,这并不令人吃惊。只不过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行。
结局
——扑朔迷离的灭亡和充满补丁的暮年

有些传奇总是会捅出去,别人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鼠式的一号车和二号车似乎在战争后期分离了。一号车在鲁尔区的埃森和未完工的3号车一起(资料谈及苏联部队寻获,考虑到埃森位于鲁尔区,即齐格菲防线后部,发现者应当是盟军部队,因而资料存疑),在战争结束炸毁。

2号车,因为属于看齐量产型且唯一全副武装的,被完全齐备并运往柏林(存疑,出发点不明)参加了战斗,下面是战斗的引述,仅供“娱乐”。
二号原型车被全副武装地派遣到附近准备战斗,在柏林郊区附近发现苏军并与苏联军MS部队发生战斗,最开始在距离苏军3800米处开火,发射了8发炮弹,但是无一命中。于是八号坦克便等待苏军接近再对苏军坦克进行射击,当苏军坦克移动到距离八号坦克1300米的地方后,八号坦克开始了下一轮射击,发射了剩下的60发炮弹,利用了火炮测距仪以及红外瞄准仪等设备,共命中28发,击毁8台IS-2坦克和18台T-34/85坦克,苏军坦克也对八号坦克进行射击,但是大多数未能命中,命中的也没有对八号坦克造成伤害。八号坦克后因主炮弹药耗尽而被车组人员引爆了副炮弹药以免八号坦克落入敌人手中,被苏军所利用。此役是鼠式坦克的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
——某不明来源资料
需要指出,这一资料具有相当糟糕的可信度,有很强的个人娱乐成分,但不得不说考虑到鼠式如今的藏品是1.2车拼装的,这一问题相当扑朔迷离且难以琢磨,很可能其中有实际发生的原型事件,但被过度加工。

总之,1号车的车体和2号车的炮塔(只采用炮塔证明二号车和一号车的销毁方式不相同,可能因为二号车的弹药装载了,属于人为内部摧毁)在德国境内拼装,1946年5月4日被送回苏联进行测试,1978年该拼装车被送入库宾卡博物馆进行展览至今,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晚年。
除此之外,鼠式坦克一共有9辆量产型。2辆是如今鼠式的前身——鼠1、鼠2。而有4辆被希特勒下令拆毁了,另外3辆已经进入阿尔卡特的工厂进行拼装工作,不幸的是被盟军缴获,因缺乏利用价值而被拆毁。这便是鼠式坦克命运多舛的一生。

往期回顾






更多内容尽在我的个人文集中,欢迎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