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分析图都搞不定,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做设计?
你想过没有
就是关于
你为什么总也做不好分析图的问题

诶
这好像或多或少
说的就是屏幕面前的你呀

学设计的你
连张分析图搞不明白
那可怎么办哟

埋头苦肝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盲目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无论写作还是做图
正确的表达往往意在笔先
首先我们并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
分析是为设计服务的
它甚至可以把设计
从开始到结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开始分析吧

设计前期
大家都知道的嘛
设计并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有产出的过程
而是通过大量相关的场地信息提取分析得出的
分析、整理、处理
进一步启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此时的你已经可以用图示语言将手头信息表达成图纸了
01-历史 · History
任务书的选址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它在历史与社会中存在的痕迹一脉传承
汇集成地域性的历史文化
而讲到地域性
分析要点无外乎历史文化环境跟社会文化环境
做设计除了可以从历史文脉中选取灵感概念
对当地传统文化、建筑、社会结构的尊重也应得到相应的体现
历史的变迁与延续用对比的手法展现真是再好不过了
最好能够将大量信息集中在某一轴线上
随时间过渡
城市的肌理、建筑的空间以及人文的发展
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多个节点的归纳、整理
分析在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下各种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
探究此时此地空间形成的各种可能


02-地图 · Map
接下来就需要研究一下场地周边的环境了
就是标注表达对场地周边环境会对你做设计造成影响的元素啦
包括建筑种类、道路等级、流量、植物种类、广场大小以及形式等等
将必要元素清晰有条理地记录在你的图纸里
一定要注意表达元素的专一性
另外网格化地图真真的是高逼格利器哦
首先最容易get的是
仅使用OpenStreetMap等工具制作建筑与场地的色块图
这样制作图纸胜在简单易学
还可以为其他分析图提供底图
其次是利用cad进行细致填色制作的线稿图或是色块图
这样的图纸在表现方式上更为个性化多样化
而且可以携带更多我们收集到的信息
比如地形和一些其他元素


03-场地 · Site Analysis
任务书中一定会对场地进行一些基本的介绍
基于这些介绍
就可以先来研究研究场地啦
场地分析首先要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从日照风向、景观价值到区域发展状态、周边资源
都可以用于分析、整理、处理
进一步启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在这个过程中
你就已经得到大量的可用信息并可以用图示语言表达出来了
场地分析中一定要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图纸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但表达次要信息时
总是一样的
pure&clean
低饱和度色块或是细线条与次要信息简直绝配
在这样的情况下
点缀色标出的主要信息才会突出
从最宏观的区位到最微观的场地流线
在信息量完整的前提下
色块或线条的表达方式都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一定要注意一图一事的原则
避免分析图表达的信息过于杂乱
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04-肌理 · Texture
通过研究城市肌理跟建筑的组合方式
包括平面上的建筑形式与平面形体控制
立面上的建筑形式、材质与天际线(周围建筑高度)
剖面上的空间形态以及自然环境肌理
甚至是街道聚落这类更宏观一些的平立面肌理
手边的设计就不再是脱缰野马
而是成功融入周边环境的好设计了
将大量相关的信息
通过抽象、总结得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集合
将这些内容有序地罗列在图纸上
便成了一份优秀的肌理分析
相应的空间以及平立剖的处理思路
也已经跃然纸上

05-交通 · Traffic
俗话说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分析在场地分析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以我们将它单独拎出来讲
交通分析大约可以分为线状与片状两种
前者分析车流人流道路等级
后者主要分析可达性或是影响范围
由于信息的单一
图纸的表达上反而并没有那么困难
不过一份出彩的交通分析还是很吸人眼球的



设计过程
01-生成 · Generation
设计推演往往与前期分析属于承接关系
设计过程实则是用建筑语言去体现前期分析的内容
并将这个过程图视化
这个形体生成的分析往往是体现
形体的演变过程
利用建模软件导出轴侧或是透视图
再稍稍加以处理
一组简洁清晰的分析就很快做好啦
当然模型照片的形式也十分讨巧啦
别出心裁又不需软件功底
不过本身也有费时费力的缺陷
所以两种都各有千秋嘛


02-功能 · Function
设计过程中功能分区
往往是对形体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
表述设计过程时
我们不妨将功能分区一并展示出来
为增强图纸的易读性
介绍功能分区与排布时建议简化模型
甚至可以直接将建筑简化为轮廓
一定要严守简明扼要四字
不同的功能配以鲜明且对比较强的色彩
手绘或是小图标的利用会迅速提高图纸的逼格哦





设计展示
众所周知
设计本身主要还是
由平立剖等基础图纸来展现的
但是随着软件与设计的发展
它们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应的
设计的三维表现形式也早已经变了好多个模样
轴测图、透视图、爆炸图
它们总是结合着各种各样的分析信息出现在图面上
再稍微加以渲染
便是妥妥的门面担当了








设计后期
维特鲁维说过
建筑的三要素是“坚固、适用、美观”
接下来设计后期的分析就主要围绕着建筑的适用性展开
包括日照、节点、节能
这一部分几乎是设计亮点的集中处啦



看过这么多图之后
小教室君想说
分析参考图纸的优缺点
可以找几张类似的图做对比
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与形式
也可以详细拆分一张图
详细分析它记录的元素以及所用的表现形式
大量且用心地分析每张优秀图纸的特点
并尽力将之用在自己的图纸上
就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啦
你肯定也想到啦
万能的小教室君怎么会
只带这么一点点图来见你呢
不过受推送图文的限制
只能放这样一点点啦
假如没看够的话
嘿嘿
小教室君这就放出福利

资料目录
1设计前期
1.1历史 1.2地图 1.3场地 1.4肌理 1.5交通
⒉设计过程
2.1生成 2.2功能
3设计展示
3.1平面图 3.2立面图 3.3剖面图 3.4平立面排版 3.5活动
3.6流线分析 3.7分解图 3.8爆炸图 3.9等角透视
4设计后期
4.1日照 4.2节点 4.3节能

资料部分展示















领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设计小教室
后台回复“NP 分析图”
就可以立刻抱走全套资料啦

欢迎大家关注并分享我们的设计小教室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干货与技巧分享哟~
长按二维码点关注
我在小教室等你


免责声明:
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由设计小教室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