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谈薪资,你亏了吗?
与面试官谈论薪资,真正的重点是,为什么给你这个薪酬会是一个让对方有利的决策。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待薪酬谈判,你会发现,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谈薪酬」的环节,而在于前期的铺垫:如何让对方觉得你是高价值、高稀缺的人选。
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这是另外一个常见的两难困境。出来「卖」,想要个好价钱,但又怕价高吓退买家而失去机会,很纠结。

先说四种薪酬谈判时常见的错误类型:
错误一:任人宰割型。「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机会,薪资无所谓。」
错误二:委屈求全型。怕得不到工作机会,开价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错误三:狮子大开口型。我要求10000块(你和其他人的水准都差不多,市场薪酬是4000-5000)。
错误四:自私理由型。我要10000块,因为上海的生活水平很贵,我还准备买房、出国旅游,10000块勉强维持我的生活水准。
比你报出什么价格更为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报这个价格?什么时候报价格?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你需要做的基本功课是确定价格策略。价格策略的核心,是价值与价格的组合关系。
如果我们把价值分为高、中、低三档,把价格分为高、中、低三档,那么我们会得到一个3x3的组合。
在市场竞争领域,一个合理的定价策略,价格应该低于或者等于价值的层次。高价值高价格、高价值中价格、低价值低价格都算是合理的,但低价值高价格这回事……客户又不是傻瓜。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例如在机场吃碗面都要60块,而且难吃得要命。
iPhone是高价值高价格。而iPad在刚出现的时候,售价500美金,震撼性的功能和外观,相比竞争对手则是高价值中低价格的感觉。据说最初看到iPad后,连深圳的山寨商们也直摇头,觉得仿起来都没有自己的利润。低价值低价格是出现最多的定位。比如你在地摊上买件20块的衣服,没指望穿多久,反正就图个款式呗。
价值定位是价格定位的前提
既然消费者在判断价格时,价值是关键的参考因素,因此,我们在定位价格时,首先需要做的是价值定位。
虽然大多数人没有明确地思考过这件事情,但他们依然会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

让我们回顾一下三种谈薪资的错误类型:
错误一:任人宰割型。「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机会,薪资无所谓。」
错误二:委屈求全型。怕得不到工作机会,开价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他们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定位到了低价值一档,所以在言行中,流露出自然的低价值感,的确也很难出高价争取主动。再者低价值产品,能被消费者接受的,通常就是低价格。而且这个领域竞争一大把,面试官有的挑,你没法掌握主动权。
错误三:狮子大开口型。我要求10000块(你和其他人的水准都差不多,市场薪酬是4000-5000)。
面试官如果觉得你是「狮子大开口」,意味着他感觉价值和价格脱了钩。通常这种情况下,要么是你脱离了价值定位的实际情况来谈价格;要么是你在求职中,没能够成功地让雇主建立高价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