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葛建中:众水的故乡

2023-11-03 14:16 作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 我要投稿

苍茫广袤的三江源是世界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区,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摇篮,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也是我国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孕育、发源了澜沧江的杂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区,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充分关注的县域地区。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其正源扎曲,又名“杂曲”,藏语意为“从碎石山岩中流出的河”,古名“兰苍水”。昂曲是澜沧江源头地区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杂多县结多乡的瓦尔公冰川。向南流入西藏巴青县成为松曲,然后又东流进入青海省境成为解曲,转而流向东南进入囊谦县吉曲乡后流入西藏境内,改称昂曲。扎曲从源头向东南流经杂多和囊谦两个县后,流进西藏自治区,在昌都市,与同样从玉树流出的北侧支流昂曲汇合,从这里开始,才被人们称为澜沧江。这条不同凡响的大江在中国走完2161公里长路,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南腊河口出境后,被中南半岛五个国家的人们称为湄公河(Mekong River),因是众水汇聚之河,在东南亚被称为“众水之母”,也就是“母亲河”的意思。 澜沧江在青海境内称扎曲,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2%,主干流长450公里,众多大小支流有400多条,延伸至玉树市,青海与西藏的共界河长约4.5公里,省界处河道海拔3516米。澜沧 江总水量的15%来自源头地区。在这一地区,大小河流密如蛛网,高山雪峰重峦叠嶂,沼泽湿地散落四野,自然地质地貌景观壮美奇特,河谷森林保持着原生态风貌。 《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这样介绍澜沧江源区的地貌:澜沧江源区山岭分布整体呈羽状,地势由扎曲河源与当曲、莫曲风水岭向东侧逐渐降低。唐古拉山脉之北的次级山岭扎那日根山是长江水系与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色的日海拔5876米,山上终年为积雪和冰川。江源区群山耸立,巍峨高峻。多数山峰孤立分布,山顶、山脚高差达300—500米。山下则为河流和草原。据1:10万地形图统计,江源区海拔5800米以上的山峰7座,均有标高。平均7.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这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高山地貌。同时介绍了澜沧江源头的区域和地理坐标:“杂多县城以上流域称为江源地区,位于东经93°51′~95°18′,北纬32°42′~33°50′之间。含杂多县的莫云、旦荣、阿多、扎青乡的部分辖地以及县城萨呼腾,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这跟弗兰克·金顿·沃德所说的地理位置大致相同。 据史料记载,杂多县古为雍州荒蛮之地;秦汉时为西羌塞外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苏毗女国辖地;唐贞观年间,属吐蕃孙波如辖地;宋朝时,属囊谦小邦;元朝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清初,属青海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范围;清雍正三年(1725年)后,受“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通称“青海办事大臣”或“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雍正十年(1732年)划定藏族诸部落驻牧界址,江源区属格吉、中坝等百户部落牧地;1912年后,先后归中华民国青海办事长官、西宁镇总兵、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节制;1917年隶玉树理事;1929年改属玉树县,隶新建青海省;1933年隶新设立的囊谦县;1939年,江源区所在的囊谦县隶玉树地区设立的青海省第一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直至1949年9月玉树和平解放。 杂多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西南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和东南与玉树、囊谦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山地区,南和西南与西藏自治区(其中南以唐古拉山山脊为天然分界线)的丁青、巴青、索县、聂荣、安多等县毗邻,北靠治多县。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36245.17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 杂多县是长江和澜沧江两大河流的摇篮,分布着澜沧江和长江两大水系,通天河一级支流当曲(长江南源)、澜沧江的正源扎曲均发源于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00多条,湖泊30多个,通天河(金沙江)的另一条支流莫曲也源于此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像杂多一样,同一个地方发源两条世界级的大江河,更有意味的是,杂多县的名字“杂多”藏语意思就是扎曲(澜沧江)的源头。 澜沧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是唐古拉山脉以北的次级山岭扎那日根山,其最高峰色的日海拔5876米,山上覆盖着冰川和终年积雪。色的日冰川面积17.05平方公里,是多条小支流的补给水源。澜沧江源区平均7.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这样高的山峰共有1462座。杂多县的地势由扎曲河源与当曲、莫曲分水岭向西侧逐渐降低。西部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腹地,两山中间有大片的莫云滩、旦荣滩和查用滩三个高原盆地。全县海拔大都在4300—4800米之间,最低海拔3900米,位于昂赛乡的最高山峰莫格拉泽海拔6512米。平均海拔4290米,拥有青藏高原独有的高山地貌。从整体地理环境看,县域内西部地区地形坦荡,山体低矮平缓;东部地区高山对峙,峡谷深切。 随着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立,全社会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经过了加速期,并于2021年正式设立。 杂多县城位于扎曲(澜沧江)北岸,县府所在地是萨呼腾镇,澜沧江支流扎曲穿城而过,有著名的喇嘛闹拉神山和托吉天然温泉。由于澜沧江源头地区远离人口集中的城镇,所以建政之后,杂多县城是离州府和省会西宁最远的一个县城,离州府结古镇223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084公里。 杂多县深居内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具典型的高原半干旱草原性气候特征,寒冷、少雨,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日温差变化大,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长达8—9个月,暖季只有3—4个月。年平均气温0.18℃,年日照数2575.9小时,年均降水量548.5毫米。 澜沧江源区自然环境恶劣,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属雪灾。清代西宁办事大臣文孚在其所著《青海事宜节略》(青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中记载:“七月,慧龄奏:查明被雪压毙格尔吉等族番人户数目。奉旨:其应交银两着分别宽免。”这里所说的事件,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格尔吉部落因遭受雪灾,有人被雪压死。1983年10月发生的一次雪灾,造成阿多乡60%的牦牛死亡;1985年冬季发生的雪灾,让源头地区牧民的各类牲畜损失了30%—54%。由此可见,这里的雪灾多么可怕。 或许正是因为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加上天气条件严酷,自然环境险恶,以前,能够到达澜沧江源区的狩猎者少之又少,这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生存屏障,当地信仰佛教的民众中很少有人猎杀动物,这里就成了众多野生动物优良的自然栖息地。 澜沧江源区广泛分布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繁衍生息着雪豹、金钱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盘羊、黄羊、岩羊、白唇鹿、马鹿、麝、棕熊、狼、雕、鵟、藏马鸡、雪鸡等数十种野生动物和15种鸟类。有10种鱼类分布在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中。在植物当中,被列入《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的就有冬虫夏草、藏茵陈、红景天、大黄、知母、贝母、龙胆、雪莲、小檗、秦艽、人参果、蘑菇等多种名贵药材和上等土特产,尤其以冬虫夏草独特的品位享誉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众多冰川与河流以及丰沛的降水使得这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没有污染,按江源区人口计算,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1.2万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70倍。 我们仅从杂多县各乡镇地名的意思上就能感受到,这里的自然环境都跟山山水水、生灵生态紧密相连,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自然生境。 杂多县县城所在地萨呼腾,藏语意为“野禽洞滩”,这是由建县之前,周围有很多鸭子、雪鸡和马鸡栖居的石洞而得名的。萨呼腾又名“玉于日本”,这是因为当初选址处,有一块青草覆盖着的台坡,类似一块儿绿松石,藏语“玉于日”是绿松石之意,“本”的意思是“草坡”,因此取名玉于日本。 结多乡位于澜沧江流域扎曲一级支流结曲河上游,“结多”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结曲河上游”。境内主要河流为结曲及其支流桑曲、松曲、木曲、罗涌、优涌赛塘涌等。 阿多乡地处长江南源以东阿曲河、扎曲河上游一带,是扎曲河支流阿曲河的发源地,“阿多”意思是“阿曲河上游”。主要河流有阿曲河及其支流库空曲河。 扎青乡以高峰大山林立而得名,“扎青”的意思是“高峰大山”。境内主要山峰有然哲尕哇切吉、昂东赛、农赛、昂南赛,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河流有扎曲支流布当曲、托吉涌曲等。 苏鲁乡境内有结曲河、巴那曲河、羊木曲河、山木曲河等多条河流,“苏鲁”是部落名称。苏鲁乡是虫草的主产区之一,因所产虫草体大质优,被誉为“虫草之乡”。 昂赛乡位于澜沧江上游扎曲河流域的峡谷地带,是中国雪豹分布密度最大的地方,素有“中国雪豹之乡”的美誉。 查旦乡境内河流纵横,当曲及其支流庭曲、巴查措鸟、纽曲、查吾曲穿境流过,境内湖泊众多,有内让措改、鄂措纳玛。藏语“查旦”专指查涌滩、旦荣滩两大西部高原盆地。 莫云乡境内河流有扎那曲、娘扎赛里涌曲。“莫云”藏语意为“绿油油的大滩”,民间有“莫云之地是野牦牛故居”的说法。 在澜沧江源头区域的杂多和囊谦两个县,有苏鲁乡的巴那山野生动物保护区,昂赛乡的原始森林灌丛保护区,莫云乡和扎青乡交界的措查龙野生动物保护区,查旦乡境内的查旦野生动物保护区、当曲湿地核心保护区;另有果宗木查保护分区、昂赛保护分区、白扎保护分区。 这是一片生灵脉动的高原,是一片山水文化源远流长的大地,是一块长久未被人们识别的隐秘之境。 听多了人们的描述,看多了文字和图片上的介绍,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到杂多县去走一走!这个梦想的缘起不仅是杂多县有“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格萨尔》说唱艺术之乡、中国藏族山歌之乡、雪域牦牛文化发祥地”等诸多美誉,还因为在六十多年前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在玉树工作的父亲已经走遍了包括澜沧江上游地区在内的玉树大地,多年来,我不断在父亲足迹所至的三江源地区漫游。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到位于中南半岛的老挝、缅甸、泰国游走过一番,在朗勃拉邦骑着大象走向湄公河的时候,在万象的沿河夜市畅饮老挝啤酒的时候,在泰国望着宽阔的河流轻柔地穿过热带雨林的河谷地带向下游流淌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异常的亲切感。面对这种迥异于玉树高原的热带风景,我陷入了深深的联想:古代的傣族人,将澜沧江从西双版纳及至老挝境内流域的一部分称为“南兰章”,意思为“百万大象”,可以想象得出,这一流域在很早以前就是亚洲象的故乡,当时的景象一定是成群的野象在森林茂密的河岸边游来荡去,原住民和野象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这种聪慧而巨大的动物和人们的关系十分紧密,以至于成了当地人精神生活中的图腾。但除了亚洲象,长臂猿、孟加拉虎、孔雀等也是这一地区的特有动物。同样,在这条大江河的源头地区,也生息繁衍着雪豹、金钱豹、野牦牛、胡兀鹫、棕熊、猞猁、藏狐、雪鸡、狼、麝等多种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可以说,这条流经六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从源头至源尾,都养育了众多珍贵而独特的野生动物,这些伟大的野生动物也为这条奔腾的大河增添了无穷魅力,赋予河流以野性之美和生命的力量,使之成了一条真正的野性之河、生命之河。 也有人说,澜沧江是藏语“拉楚”,意思是“獐子河”。澜沧江南源有一座山,源头地区的藏族牧民称之为龙山,在他们的心目中,那里就是龙的出生地,他们始终认为,澜沧江就是一条长长的巨龙。而在即将走入太平洋的地方,湄公河分别从九个河口入海,犹如九条龙扑向大海,当地人又把湄公河改称为“九龙江”。13世纪中叶,法昂统一老挝并建立了澜沧王国,定都朗勃拉邦……从这些传说故事和历史、地理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条大江河在流经不同区域的时候,就被当地人冠以不同的动物名字,甚至一个王国的名字也被当作图腾般的动物名字命名了。而且,在相距遥远的源头地区和入海口,不同民族的民众对自然和河流的认知有着惊人的相似。坐在亚洲象的背上,看着来自遥远的玉树高原的湄公河水从眼前流过,我的心中又一次升腾起了一定要去澜沧江源头的强烈愿望! 摘自《云上澜沧江》

青海人民出版社

葛建中:众水的故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