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中
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永贞年间,参加王叔文集
团改革政治的活动,官礼部员外郎;宪宗即位,王叔文被贬。柳宗元也因此被贬柳州司马, + .
年后调柳州剌史,死于柳州,也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思想家和文
学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古文的理论比韩愈更系统更明确,散文创作也取得了多方
面的成就。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 -。散文的代表作有《封建论》《段太
尉逸事状》《三戒》《永州八记》等,有《柳河东集》。此文大概作于参加王叔文变法时,表现
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愿望。“种树郭橐驼”,意谓以种树为职业的名叫郭橐驼的人。
[思想内容]
文章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
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
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
[结构层次]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交代郭橐驼名称的由来。
第二段写郭橐驼种树技术之高。
第三段通过郭橐驼自述其种树的成功经验和他人种树的不成功的做法,强调了“顺木
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
第四段借郭囊驼之口,讲目前的政治和不善种树的人一样,揭示出“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弊端。
第五段收束全篇,将种树之术与养人之术联系起来,明确提出了为官作戒的主旨。
.[艺术特点]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即以种树之道,“移之官理”。郭橐驼种树贵
在得树之天性,为政也贵在使民得其天性。而那些不善种树的人的做法,与“好烦其令”的
为官者是一样的。
2.本文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郭橐驼善于种树和不善于种树者形成
了对比;郭橐驼种树贵得树之天性和“长人者好烦其令’'形成了对比。
3.本文的再- -个特点是大量采用对话。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和郭橐驼的对话。其
中,作者的问话很短,主要是郭棠驼的叙述。这些对话既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又方便说理,收
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本文以小见大,在平凡的种树活动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和治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