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活百科:惊蛰节气

2023-03-20 15:16 作者:bili_92339496930  | 我要投稿






惊蛰三候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三花一开,到处都是春天噼噼啪啪的声响了。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农业和气象专家进一步表示,惊蛰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民谚说“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春耕备耕。


惊蛰习俗


“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

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北方的小麦已开始返青拔节,农民忙于在田间清沟理墒,育苗、施肥,防治病虫草害,播种棉花和玉米。农谚说:“惊蛰春翻田,胜上一道粪。”可见惊蛰期间的主要农事是春翻、施肥以及灭虫。
对于农民来说,害虫是砸饭碗的,必须清而除之。因此,惊蛰的相关民俗就与“虫”有关了。  遍洒石灰避百虫
农谚说:“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因此,选择在虫子刚刚起蛰的时候除之,很适时。俗话说:“除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惊蛰期间,百虫惊而出走,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百姓非常痛恨,想出种种带有巫术性质的做法,久而行之,形成民俗。
鲁东南一带,主妇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以彩纸、秸草或细秸秆串起来悬于堂屋梁上,谓之“串龙尾”。还有的敲面瓢,边敲边念咒语:“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的是蛇)
杀虫,除了使用上述生物武器外,还有化学武器。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就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大家就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春雷响起,好似催促的鼓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活百科:惊蛰节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