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小米想造车 ARE YOU OK?
小米作为又一家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的跨界资本,小米造车也是吸引了无数粉丝的目光。雷军的最得力助手,曾经掌舵小米最成功业务---小米电视的老将王川将领衔小米造车业务。从定位上来看,小米汽车将主打科技,定位在中高端品牌商。

| 小米造车的迫切
华为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便无法从海外订购芯片。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不得不出售了荣耀品牌,而华为品牌的手机出货量也开始大幅下滑。目前,华为已经开始了“南泥湾计划”,在更多的领域开展业务。

小米目前已经被美国列入“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虽然暂未执行,但对小米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如果能触及造车业务,能够帮小米找到一个新的业务支撑。
除手机外,虽然小米在AI方面布局颇多,但其体量和规模难以成为支柱业务,因此造车成为小米的一个重要选择。

| 走供应商路线或许更现实
如果选择独立造车,小米需要和传统主机厂进行合作,以确保量产车能够快速落地。按照蔚来李斌之前所说200亿的门槛值,以小米自身的体量和主营业务很难直接作为主机厂完整开发一款车。配套的售后与销售网络也将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小米之前也曾和宝沃、开云汽车开展过密集接触,但两家厂商目前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此外,小米还据传与比亚迪广泛接触,不过比亚迪已经有了和滴滴的代工业务,对于成为小米的代工者意愿并不强烈。有意思的是,小米曾联合AMG推出了一款踏板车,还曾推出过授权的吉姆尼车模。

目前,小米已经申请了30多项汽车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以及行车安全方面,包括“用眼睛调节后视镜”、“检测前方行人并自动降低鸣笛音量”等较有创意的专利。
小米的强项是智能和网联生态,车身架构和机械部分并不是小米擅长的,或许成为一家车联网和智能驾驶设备供应商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选择。

| 小米造车胜算几何?
如果作为整车厂商入局的话,小米面对的困难不会比“蔚小理”少,尤其是特斯拉已经国产,对国内品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亮眼的全新理念,想要开发出新的市场并非易事。
目前实力和积累上都不落下风的华为,也没有亲自下场造车,只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业务的供应商出现。

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们尝试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深入核心零部件上游,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一些智能驾驶和网联功能方面,主流厂商急需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小米完全可以借助在互联网领域的经验,成为ZF、博世这样的汽车供应商,这对于小米来说不失为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