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安迎] 005【地球自转】
By:Shepherd 魏泯i

写于2021年8月9日19:00左右——给B站的朋友们:
1.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更新笔记了哦,现已加入目录功能。因为这篇笔记是分享最早的一篇笔记,访问量也最多。所以就把这些字写在这里,相当于把这里当作一个门户吧。 我今天是突发奇想的,因为今天正好有一位B站的小伙伴私信我反馈了访问的问题,当我查看这篇笔记,发现了一些使用上的其他问题,索性就更新一下。当然我只是优化了一部分,其他优化持续拖延中~(哈哈)
2.因为这一笔记是在线笔记,只能通过网络访问,我自己也是这样访问的。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我反馈一些笔记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指出笔记的使用问题,很感谢你们。也有一部分小伙伴会出现无法访问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遇到过),我暂时推测有可能是网易的移动端的服务器偶尔出问题,在PC端目前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使用,我很希望克服服务器带来的访问问题,我目前想到的解决方案是自己尝试导出PDF文件格式,然后分享到云盘中,不过只是想法,还并没有实施。因为这样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导出的笔记,我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在线更改(也就是说无法再进行优化),而我现阶段打算优化一下笔记的排版和做一些补充。
3.另外,我统计了一下笔记的访问量,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夹杂在评论区里面的那些链接访问量只有几百。我觉得应该是翻楼不太容易,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笔记里面做一个笔记链接的汇总目录,这样应该会更加方便使用。我一开始没有想到迄今为止仅这一篇笔记(005)有一千八百多的访问量(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访问),我看到被访问的这些数字真的感觉到很开心。(截止2022年4月19日 访问量8000+)
【笔记目录】(新)
加入于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自然地理部分(目前只有自然地理部分,咳):
001【导言】
001 没有什么知识点,只是一些随便记的一些东西,所以没有分享链接
002【经纬度网】
003【地图】
004【地球自转】
005【等高线地形图】
006【地球的公转】
007【地球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
008【板块构造学说】
009【大气的分层和大气的受热状况】
010【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1)】
011【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2)】
012【常见天气系统】
作者:魏泯同学i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207620 出处:bilibili

本篇笔记的主要内容:
地球自转的两种描述方式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地球自转的周期
太阳日
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晨昏线
时间或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与日界线
地转偏向力
相关例题

一、地球自转的两种描述方式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就是说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地球运动的考察难度是逐年下降的,但是知识还是会涉及一些的,因为这一部分还是地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的。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问题与思考】
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如何在地球上找一个办法去测量?
(1)记录杆侧影长度最短时刻,得出两次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
虽然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但是,他们的和是相同的。
(2)用两次日出在地平线上的间隔测量。
并不准确.
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也在公转,当以西为起始方向时,随着地球的公转导致地球本身位移,太阳已经不在正西方,而是仍要继续转一段距离。所以其实用这个方法去测量,所得的数据其实是超出一天的标准时间的。
以上的方式来计算太阳日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太阳日不是地球真正自转一周的时间。
1. 太阳日:两次朝向太阳的间隔,我们叫做太阳日。太阳日的时长为24小时,地球所自转的度数为360°59′。它的意义就是 日常的一天,但并不是真正的自转一周的时长。
那么还是要说,如何测试地球真正自转一周的时间呢?
2. 恒星日:
(1)介绍: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恒星日。为了计算地球旋转一周的真正时长,人类想出了参照恒星的位置恒星来测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所自转的度数为360°,一个恒星日的时间是 23h56m4s,地球
太阳日和恒星日二者之间差3分钟56秒。目前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周期。
(2)原理:一颗恒星离我们20万光年远的时候,我们地球的太阳日位移,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其实对于恒星来讲,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对于恒星来讲仍旧是有一个位移的,一个太阳日之间的位移仍是存在夹角的(太阳距离我们1.5亿千米,这个角还不能被忽略)。然而,当恒星距离越远的时候,两次太阳日的位移所形成的夹角就越小。一颗恒星离我们20万光年远的时候,我们地球的太阳日位移,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恒星所在的那个位置,我们就可以看作一个方向了(与物理学中的质点概念相似)。
(扩展)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指地球同步轨道(GEO),是指人造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处围绕地球运行的圆形轨道。因为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卫星与地球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此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被简称为“同步卫星”,又称为“静止卫星”或“固定卫星”。用人话来说,就是同步轨道卫星绕地球公转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
位置在赤道上空,同步静止轨道3600公里。一般来说通信卫星都是这样的,因为通信卫星的覆盖范围要求是固定的,要求连续的信号,一般来讲三到四颗这样的同步卫星就能覆盖整个地球。但是载人飞船就不是走这个轨道,他的轨道是经过极点,然后与赤道是垂直的。
【问题与思考】
问:关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观测角度,通过俯视图来看,地球逆时针旋转,而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地球的自公转方向相反会怎么样?它的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会有什么变化?
这不是虚构的假设条件,金星的自公转就是相反的。
答:恒星日长度不变,太阳日时间变短,角度变为359°1’。
【例题一】晚上21:00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织女星,在不调整望远镜的情况下,第二天织女星又一次出现在天文望远镜的视野中,请问这个时间是几点?
答:织女星是一颗恒星,再次看到织女星,说明地球旋转了一周,走过了一个恒星日。众所周知,恒星日的周期23h56m4s。
而一个太阳日的时间是24mins,这里使用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时间差来进行简便计算是很简单的,由于时间是60进制,所以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时间差等于 24h - 23h56m4s = 3m 56s 。21h- 3m56s = 20:56:04。
三、地球自转的速度
1. 圆周运动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理解就行,实际上很难考到。
(1)角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特点:地球上自转的角速度的特点是处处相等,严格
来说是,除南北两极外,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自转的角速度都是处处相等。
(2)线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特点: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两极,叫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因为是在轴上,当然就什么都没有了)。
以上关于角速度和线速度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误。
【问题与思考】
北京和广州,谁的角速度大?谁的线速度大?
(1)因为地球除南北两极外其他任何地区在自转时候的角速度都相等,所以北京和广州的角速度是相等的。
(2)而线速度则不是如此;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相比之下广州比北京更靠南,更靠近赤道,所以广州的线速度是大于北京的线速度的。
四、自转的地理意义
【问题与思考】
自转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昼夜交替变化吗?没有自转地球也是有昼夜和昼夜交替的。
1. 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严格地描述,地球自转给地球带来了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
这个24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地球自转变慢,假如我们变成了240小时一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一个最主要条件。适宜的温度取决于日地距离,实际上也取决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如果白天变成了120小时,那么,白天就会比现在热得多,不得一百多度?(晒出美味晒出鲜),而相反,夜晚也就会比现在的夜晚要冷的多。因为温度是与光照和时间成 正比的,对吧。
而如果说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了的话,会感觉到......emmm,晕。
实际上地球上具有多种生命是一个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
比如说地球的大小,如果地球再小点,就吸不住现在的空气了。官方点说,就是难以维持现在的大气状况,因为地球表面之所以有大气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这是一个万有引力的问题。那如果说地球再大点呢?变成十倍或者现在的一百倍会怎么样呢?大一点的话就没问题就能吸住现在的大气了 ,但是,它吸大气的能力变强了,这个同时,吸周围的陨石的能力也变强了,这样的话陨石的撞击会更频繁。
脑洞:
一般普通的来自河外星系的陨石撞击到太阳的概率是多大?假设陨石撞击到太阳,会发生什么呢?会被太阳的热量融化吗?
(太阳对于陨石的吸引能力也是很强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九大或者说八大行星就是太阳的卫星吧?这样的话,一般普通的来自河外星系的陨石撞击到太阳的概率是多大?因为各大行星和矮行星也是具有引力的,这对于陨石的轨道是有严重影响的。那么如果说假设陨石撞击到太阳,会发生什么呢?会不会变成太阳的燃料呢?这样会增加太阳的寿命吗?还有,太阳为什么会燃烧这就是个巨大的问题——物理学解释:热核聚变。所以对于陨石增加太阳寿命的这一说法是源自于对于太阳燃烧原因的无知)
地球的大小决定着重力加速度(g)。如果地球变成十倍于现在的大小的话,我们的所受的引力也就扩大了十倍。好比说700N变成了7000N,而我们人类的动物骨骼是支撑不住这样的重量的。如果在这样巨大的行星(或者说高密度星球上)上存在高等生命的话,他们的生物形态也不是我们这样的,应该是那种鼻涕虫,就像史莱姆那样的高等生物。其实有啥高等不高等?都是生物...
2. 晨昏线:第二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晨昏线,就是昼夜交替的那条线。晨昏线是一条线,但是它的一半是晨线,一半是昏线。
学过美术的天文爱好者,理解起来这些地理内容简直不要太容易。
(1)侧视图:常见的几种图,第一种就是侧视图,不管黑暗部分的占比有多少,只要我们分清方向,找对自转方向,就算全黑的地图,也是一样可以判断出晨昏线的。

(2)鸟瞰图:第二种就是鸟瞰图。

晨昏线按照白天与黑夜将地球分为昼半球与夜半球,也将地球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昼弧和夜弧之间存在等长和不等长两种情况。昼夜弧等长时候,就是昼夜平分。如果昼夜弧不等长,就会出现昼夜不等长的情况,在极端情况下就会出现极昼和极夜(下节预告)。
3.时间或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与日界线
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时间()。
(1)地方时:
不同的经线上时间不同(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去思考),东半球的时间比西半球的时间要早,因为这就是东方,东方就是牛逼,东方是日出的地方——亚细亚(日出之地)。
A.比较时间的早晚:
I.在同一个地方,我们过的是一个时间序列,日期或者时间越小越早,例如在北京,六点比
七点早,三号比四号早。
II.而在不同地区,过的是两个时间序列,也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进行比较的时候,
日期越大越早。
例如东半球的12点和西半球的6点,东半球的12点更早,为什么?
东半球已经走过了呀,东半球已经在到达12点之前早已到达过了6点,而东半球到了12点的时候,西半球的某地才刚刚到了早上六点,这就是像两个人赛跑。
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一样,跑得快的那个得分更高更好;也就像两个人比较年龄,肯定是年龄大的人出生更早。
B. 做地方时计算的时候有一个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往东走时间要增加,往西走时间要减少)
地球一圈360°,一个太阳日24hours,所以每隔15°是一个小时,表示为15°/1hour,而每隔1°就
是四分钟的时差,表示为1°/4mins
【(地方时)例题二】图略,115°E的时间是12:00,120°E的时间是?
解析:东加西减。向东了5°,所以 120°E的时间等于 12:00 + 5 x 4 mins = 12:20
【(地方时)例题三】如果在地球的这一面是昼半球,那么如何求出已标注经线的这些地方的时间?那么此时120°E的时间是?

两种思路:
①第一种是直接计算,按照东加西减,12:00 + x = y
x = (120° - 70 °)* 4mins
= 50 * 4 mins
= 200 mins = 3hours 20mins
y = 15:20
②第二种方法,直接按照晨昏线的思路,就可以推出20°W与160°E都是 分别是 6:00 和 18:00
y = 18:00 + x
太阳是永远跟着地方时走的。地图上,经度每相差一度,地方时都不一样。
地方时与时区的引入
安迎老师讲了一个地理故事:10月1日在渤海湾看日出,别人四点叫他去,他计算了一下,9月23日秋分,昼夜等长,6点日出6点日落,从九月到十月,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所以10月1日的日出时间应该晚于9月23日,也就是晚于6:00。所以他就没去。
结果其他人在六点之前就看到了日出,5:59回来告诉他,他表示惊呆了。
仔细想想上面的问题出在哪里?当时他们看的手表是5:59。这个时间是什么时间?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什么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再说得细节一些,东八区的时间是120°E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他所处的天津到大连的航线,在大连的,是120°E吗?
显然不是。
大连的位置在120°E的东侧。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件事,自己的太阳跟着自己的地方时间走的,所有的日出日落的时间,都是看自己地方时的时间。不是简单的看时区。而是要通过计算时区与我们的经度差距来得出我们的地方时,从而计算出我们的地方时,看它是早于时区时间还是晚于时区时间。
大连的位置大约在122°E,所以它的地方时实际上比东八区的标准时区时间要早8分钟。
【(地方时)例题(来自讲义截图)】

【解析】
第4题,北京的坐标在(116°E,40°N),
所以它的地方时比120°E晚x分钟 。(东加西减),x = (120°E - 116°E) * 4mins = 16mins
所以9月23日(秋分日,昼夜平分)这一天,北京的日出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6:16
第5题(高考真题)
① 这道题虽然没说日期,但是每天太阳高度处于最高的时间恰好是当地地方时12:00,该学校(110°E)的地方时与120°E(东八区时间,北京时间)相差的时间为 x 分钟,
x = (120°E - 110°E)*4 mins = 40mins ,所以该地正午的时间是 北京时间12:40
② 3月21是春分日,这一天地方时六点整日出。该小组任然在观测正午高度的时候,110°E地方时处于12点。
而目前处于地方时6点整的地区 在x°。 东加西减往东去,x = 110°E - 6hours * 15° = 110°E - 90°E = 20°E
对比题目中选项,最符合条件的是匈牙利布达佩斯。
(2)区时 (重要程度:五颗星⭐⭐⭐⭐⭐)
A. 划分时区 划分了24个时区,因为一天24小时,完全是人为规定的。全球总共360°经线,一天24小时,正好一个时区也是15°的范围。
分36个、48个可不可以?分70个都未尝不可。
15°经度的范围是15个格子,也就是16条线。
起点还是在0°经线附近,往东往西各7.5°,这个区域的时间叫中时区。往东从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往西去从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有问题吗?有。往东去十二个往西去十二个,加一个中时区,二十五个。多出来一个啊?
于是人为规定,别的区都是15°,东西十二区,各占7.5° 好办了。
其实我觉得何必这么麻烦呢,直接把东西十二区合并为一个12区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话,一个中时区,一个12区,剩下22个东西时区。
得,我还没思考完——老师说:他俩拼在一起,就叫东西十二区。
一种说法是东西十二区分开,一种说法是东西十二区合并。这是两种说法都可以。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能够求出任意一个经度所在的时区。
求时区公式:
经度数/15:
若余数小于7.5,商就是时区号。
若余数大于7.5,时区号就是商+1
那么时区的东西怎么看?很简单。直接看东西经。哈哈。
我有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那就是若余数等于7.5的时候,时区怎么取?
00:23:17

【练习题】
要求:计算出题目中的这五个城市所处的时区。
B. 规定区时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中央经线 = 时区号*15°
这样的话,全球就只有24个时间了。这个时区是纯粹划分,在实际情况下,也并不仅仅是严格按照经线划分的,绝大部分按照国界来走。
那么全世界的时区分钟数是相等的,区别只是在于小时。
以中国为例,中国横跨五个时区,我们最西端是73°E ,最东端135°E,但是我们全国都使用一个时间——东八区的时间,也叫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时间用的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时间(120°E)。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这样,比如美国,东部时间西部时间中部时间 夏威夷时间
俄罗斯使用六个时间,没办法俄罗斯几乎横跨180°的经线。否则的话太乱了。
普遍来说经度跨度大的国家使用的时间多一些。
我们中国曾经使用过乌鲁木齐时间和北京时间两个时间。但是后来废除了。
新疆的话比北京晚三个小时,所有的商店都开到夜里12点。但是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九点钟。
安迎老师在新疆早上八点起来给别人单位打电话找不到人,没人接,还没上班呢,到了五六点给人家里打电话,还没下班呢。总是对不上。
第二天要去吐鲁番旅游,导游说:“同志们,我们明天要出发得非常早!不然就来不及了!”“我们一想,非常早是多早呢?”“明天咱们七点钟就要起床!非常早!”“七点叫非常早!”“八点钟咱们就要出发!”
7月25号 AM 6:00
C. 区时的计算 重要程度:三颗星⭐⭐⭐
常考题型:知道某地时间求另一地时间。
【练习题】
(1)东八区的区时为7月25日 6:00 ,求中时区和西五区的时间。
(2)西八区的区时为7月25日 12:00,求东八区是几点?
【解析】
思路1:方法一数格子大法

思路2:数学计算法
我自己总结一个公式: 丨时区1 - 时区2丨 = 相差的小时数,东加西减
这个“丨”是绝对值符号
例如:
丨时区8 - 时区0丨 = 8hours
则当东八区的时间为7月25日6:00的时候,中时区的时间等于 6:00 - 8hours = 次天22:00 = 7月24日22:00
而当此时,进行西半球时间的时候发现公式错了,我猛地想起以前学过 时差公式 = “同减异加 * 小时数”
则东八区为7月25日6:00时,西五区的时间为
6:00 - (8+5)hours = 6:00 - 13hours = 24:00 - 7hours = 13
问:为什么日本人比中国人起得早还睡得早?是因为勤奋吗?
答:勤不勤奋我不知道,我知道他们他们区时早。
思路1: 东西八区,同减异加,八八十六, 东加西减,7月26日 04:00
思路2:数格子大法,emmm,不过我懒得数,不数了。
【例题】

【解析】
首先要知道纽约的经度。纽约(40.45N, 73.59W)经度是西经73.59。
73.59/ 15 = 4······13.59>7.5 : 4+1 = 5 纽约为西五区。
东八区与西五区的时差为 :
8 + 5 = 13 hours (同减异加)
已确定西五区时间,求东八区时间:
3 月 21 日 21: 00 + 13 hours = 3 月 22日 10:00(东加西减)
B 选项
【高考题】

【解析】
② 地区所在于 120°W,计算时区: 120°W / 15 = 8 ······0
该地区位于西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东西八区的时间差为
8+8 = 16 (同减异加)
东八区时间已确定,求西八区时间:
8月8日20:00 - 16hours = 8月8日 4:00
C项。
【例题】更难的一档题

【解析】
思路(1) :东西八区时差为16小时,这个已经计算过了。北京于18小时前起飞,则要再把时间提前18小时。
那么反过来呢??等下先,先算这道题
降落时北京时间为:4月2日 6:00 + 16 = 4月 2 日 22:00
起飞时,北京时间为:4月2日 22:00 - 18hours = 4月 2 日 4:00
思路(2):按照另一个思路来算,直接将降落地的时间提前后再进行时区换算。
4月2日 6:00 -18hours = 4月 1 日 12:00
换算北京时间(东八区,东加西减)
4月1日 12:00 + 16hours = 4月2日 4:00
思路(3):这是我最一开始的直觉,未经深思的想法
4月2日 6:00 + (16 + 18)hours = 4月2日 6:00 + 34 hours = 4月3 日 16:00
显然不对,下次要修改自己的思考方式:
4月2日 6:00 + (16 - 18)hours = 4月2日 4:00 这样是正确的。
【例题·8plus (自己出的题)】
如果思路反过来,如果题目中的始发地为西八区,经过18小时落地东八区,当地时间为4月2日 6:00,求出发时候当地时间?
【解析】
思路①:先用我的直觉进行计算 难度指数:三颗星 ⭐⭐⭐
4月2 日 6:00 - (16+18) = 4月2日 6:00 - 34hours
= 4月2日 6:00 - 24hours - 10hours
= 4月1日 6:00 - 10hours
= 3月31日 20:00
思路②:分步骤计算,先换算,后减少时间 难度指数:两颗星 ⭐⭐
东八区 换算 西八区:
4月2日 6:00 -16hours(东加西减) = 4月1日14:00
减少时间:
4月1日14:00 - 18hours = 3月31日20:00
思路③:分步骤计算,先减少时间,后换算 难度指数:一颗星 ⭐
减少时间:4月2日 6:00 - 18hours = 4月1日 12:00
东八区-西西八区 换算:4月1日12:00 - 16hours = 3月31日20:00 也是计算完毕
三次计算方式结果一致说明算对了。
【总结】
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如果时间要回溯,都是要减去回溯的时间。不论时区之间的时差是加是减,时区回溯是独立于换算之外的。不能像8题原题那样想当然得认为时间东半球时间早就要加,然后回溯东半球的时间是更早,就要再一次性加下去。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是,这个问题里存在着两个时间序列,这并不容易发现。
还是之前学习的那个道理,对于两地来说,两个时间序列来说,时间越大反而越早,因为这个地方已经走过了。而对于同一个时间序列来说,时间越小是越早,所以这里要分别对他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就是分成 倒时差+计算当地时间两个步骤。
【例题】(情景题)

【解析】
经过一系列的草稿计算之后
得出选D项的结论。
要融入情境,计算即可。
此题有疑问。在计算香港的时候出了错误。错认为05:00已开市
【例题】

【解析】
(1) 11 hours
(2)105°E
(3)加拿大、俄罗斯、蒙古
(4)换算成北京时间再加上飞行时间
(3)日期与日界线: 重要程度:三颗星⭐⭐⭐
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一条线。
东、西十二区特点:时间相等,日期相差一天
A.穿过180°之后日期要改变一天。这是对于日界线的第一个基本认识。

1. 一天过两次生日假如 6.22,在东12区过一次 6.22,然后再去西十二区过一次 6.22。
2. 一艘轮船从东半球经过 180°之前,在东十二区上,轮船上哥哥降生了 ,出生日期是 11月22日,刚过了180°经线,到达了西十二区,这时候弟弟出生了,出生日期是11月21日。(弟弟比哥哥出生早一天)
3. 一艘轮船从东半球经过 180°之前,在东十二区上,轮船上哥哥降生了 ,出生日期是 2009年1月1日,刚过了180°经线,到达了西十二区,这时候弟弟出生了,出生日期是2008年12月30日 。(弟弟比哥哥出生早一年)
【例题】

【解析】A

【解析】
D项是易错项,B项是正确项。但是高考一般不考这类题,这属于脑筋急转弯。
B. 对于日界线的第二个基本认识是:日界线和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所以如图,180°上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也就带来两个认识。
1.当你穿过180°经线的时候,日期不一定会改变。而过了别的经线,日期也可能会改变。
2. 当你沿着180°经线飞行的时候,日期会多次变化。

【扩展】这部分高考不考但是会有这类的练习题出现。 重要程度:0星

这个黄色的线是另一条日界线,这条线为零时线。但是它是不确定的、运动的,在这条线上,当地时间为0点。
我个人把第二条日界线称为“零时日界线”,而把第一条日界线称为“法定日界线”。
零时日界线划分日期的方向与法定日界线划分日期的方向相反,零时日界线划分的日期,东边比西边大。因为就像通过自转的推广,两个时间序列,当然是东边的日期大于西边。而人为日界线划分的日期,西边比东边大,但值得遗体的是,180°的西边是东半球,而180°的东边是西半球。西半球的日期小于东半球也是合乎情理的。毕竟东方是日出之地。
零时日界线的运动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反,他会随时间而顺时针运动。(也可以说它不动,而法定日界线逆时针运动,理解即可。他们终会相遇,又终会分离,分分合合,永远往复。)
当黄色日界线 与 白色180°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全球都成了一样的日期,在没有两个日期。
推论为——当法定日界线(白色)即180°日界线时间为0时的时候,全球的日期相等。
讲到后面,老师说了,这条黄色日界线是有名字的。概念上来说,他叫“自然日界线”,而被我称为法定日界线的这条日界线概念上叫“人为日界线”(什么嘛,还是我起的名字好听啊)。
【(日界线)例题】

【解析】
首先分析,NA与NB两线,哪个是零时(自然)日界线,哪个是法定日界线。
北极上空,北逆南顺,左西右东,NA左为晚,NA右为早,NA为零时日界线。对应的,NB就是法定日界线。
节点1:按我的思路来说,按这个思路下去,东西半球就可以区分出来,而90°经线也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北京位于116°经线,所以此时北京的时间为3月22日。因为作为图中圆的四等分线的90°经线是可以直接目估出来的,所以非常简单,结论速度非常快。难度指数一颗星⭐
节点2:这个时候,正确答案的思路是计算此时零点的度数,通过补角可知NA为60°E。通过这个思路,可以计算出全球的时间,推广性、扩展性、延伸性更强。因为需要计算,所以难度也更高。难度指数两颗星⭐⭐
1415题不考,不选择做了,地球运动的题,难度是没有上限的,多难都有。但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没有必要去考察那么难。
(扩展)欧洲普遍使用夏令时,所以计算时区也要注意,夏令时就是将时间拨快一小时。
对于地球的认识,其实慢慢深入还是很有意思的。

009 41:40
3.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转偏向力会增大。
地转偏向力的成因不加探索。
地球本身不是一个惯性系,我们的运动shiyi地面为参照物。我们的参照物应该是静止的。但是地球本身并不是静止的,地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甚至 也不是匀速圆周。



偏向方向
在实际应用上我们有三大类的东西对于地转偏向力考虑比较多一些。
(1)河流,特别是河流的入海口处
经典的例子: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
河水撞击到海水,撞击到静止水体,流速骤减,泥沙沉积。形成了崇明岛。位于北半球,这个岛最终会和北岸相连还是和南岸相连。

河水会向南岸侵蚀。泥沙就堆积到了北岸。
AB哪个地方更适合建立港口。
很明显南岸把。港口一律安排在侵蚀岸,港口怕淤积不怕侵蚀。我弄钢筋混凝土,它它侵蚀不懂。
泥沙往外挖,太费劲了,你能弄得过长江吗?

(2)洋流,顺着地转偏向力走
(3)风向,也会出现南北差异
但是也不能瞎用地转偏向力,它只对一些没有自动力的物体有影响,而且一些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
子弹不考虑,导弹不考虑,炮弹考虑一丁点(而且是弹道较远),人为的东西考虑的基本都非常少。
自己走的时候,也不用。
哦对了,谢谢你,能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