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与二胡的渊源

2023-07-16 18:37 作者:青山应是李  | 我要投稿

二胡

二胡,在我的记忆里它总是出现在民间艺术团,稍微好点的它出现在戏台上。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乐器,决定对这样一个默默无闻不与其他乐器争艳却又不失魅力的乐器做点功课。

一、二胡与哲学

硬要说二胡和我的专业哲学有什么关系的话,我想就在于这个“二”字吧。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古代道家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负阳冲气以为和。”汉代之后的儒家也有天下之道谓阴阳,阴阳二气化生世间万物的思想。二胡之名,又极具此种哲理,内外二弦正如阴和阳可以演奏出人世沧桑。二胡之“二”,不仅仅限于局部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某种背景意义,更重要的是其结构模式早已涵盖特定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

二、二胡的历史溯源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古老的拉弦乐器奚琴(裕琴)、马尾胡琴(胡琴)不断演变、发展并派生出来的一件发音柔和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浓郁的拉弦乐器。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杆、琴轴、琴弦、琴弓、千斤、琴码、琴托、制音垫组成。查了一些资料,说二胡的鼻祖乃是一千年前的奚琴。那就顺着这个线索研究。百度百科词条说最早起源于唐朝,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经过不断融合创制了新颖的胡琴。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晚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制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三、刘天华与国乐改进社

个人认为,刘天华先生的国乐改进之于二胡发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功不可没。也许正是由于二胡发展起步较晚,反而不容易受到传统封建的桎梏和束缚,更能与时俱进,迸发新的生机活力。二胡就像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飘零的花朵,在刘天华先生改进后改型定制,最终成为百花中无比鲜艳的一朵。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从小就受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曾向和尚学奏佛曲;中学时期学习了西洋的小号,在开明剧社又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与他身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新文化运动的推进下,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潮推动着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在音乐领域也掀起一股学习西方音乐的热潮。由于对西方音乐的极度推崇,中国的传统音乐地位日益下降。

在当时东西方交流碰撞中,出现了多个派别的音乐思潮,“崇洋派”“国粹派”“中西结合派”等思潮纷纷涌现。刘天华早在青年时代就立志“让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在国乐改进思想上,他反对国粹主义和全盘西化,他在《国乐改进社缘起》中说“一国文化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反过来说,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国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节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

国乐改进社1927年5月于北京成立。刘天华首先着手了乐器的改革。中国流传广泛的各种民间音乐,当时受到了知识分子们的轻视,地位十分低落,发展前途堪虑,刘天华极具慧眼,选择了从二胡这件乐器下手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二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现力。

其次是改良记谱。他认为乐谱的不完备导致优秀的传统乐曲无法保留下来,也间接地造成了中国音乐的衰微。此方面专业性强,没看懂,只知道是从西方五线谱那里获得灵感,对传统的工尺谱进行了符号的增加和改良,极大地弥补了不足。

此外,刘天华进行了大量的二胡乐曲创作。他创作了10首二胡独奏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他的十大名曲被称为“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并使二胡摆脱了依附性的伴奏地位,使其有身份走上音乐会的舞台。4首二胡练习曲更是非常系统的二胡教学素材。

刘天华虽然没能完全实现“让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梦想,但他对国乐的改进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胡也进入了高等音乐的殿堂。刘天华将其一生都献给了音乐事业,其改革思想在今天仍然有进步意义。

四、反思感悟

我们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民族乐器也已经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欣欣向荣,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音乐和乐器的学习走向了功利化,我相信许多人对音乐的了解仅仅是在热门网络平台上听一些口水流行歌,歌曲发行的品质良莠不齐;艺术高考、赛事热门等让我们学习音乐的道路不由得向功利化前进,学习音乐成为了身份牌、敲门砖。还有就是民乐与西洋乐的不平等,倒不是说崇洋媚外思想有多么严重,而是我们的民乐还是在西洋乐的体系制度下生存。我们应该让音乐真正成为修身养性的方式,让它回归纯净。

希望高校多多开设此类课程,如若没有选修课,我想我应该不会主动接触中国乐器文化。我们万不能等到失去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再进行补救。刘天华先生有让音乐“顾及一般民众”的思想,我们要继承先人的意志,让我们的传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诗璇.论刘天华先生“改进国乐”的现实动因[J].黄河之声,2022(09):55-57.DOI:10.19340/j.cnki.hhzs.2022.09.051.

[2]李明明.刘天华的国乐思想及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02):153-154.DOI:10.16792/j.cnki.1672-6758.2013.02.070.

[3]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J].新乐潮第一卷第一号.

[4]刘天华.我对于本社的计划[J].新乐潮第一卷第一号.

[5]杨荫浏.在困难中奋斗的刘天华先生[J].音乐研究,1980(02):5-6.

[6]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戴云吉.二胡文化音乐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社,2021.


我与二胡的渊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