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自苦 海岳咸通 1 杀降不祥 上

唐懿宗李漼初登皇位,便同时迎来两场摸底考——南诏反了,东南乱了,贼人开始动大唐“钱袋子”的脑筋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运由盛转衰,外有四夷侵扰①,内有节度使尾大不掉。中央政府实际控制区域的萎缩,迫使唐廷另寻续命途径。税赋开源和贸易繁荣“双轮驱动”,成为国家财政新的支撑点。
唐朝中后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扬一益二”的城市经济圈逐步形成,连同广州、泉州、明州这些通商港口,成为了大唐最为重要的“钱袋子”。懿宗即位,摸底考的考题,便是益州、广州、明州“钱袋子”保卫战。
花开两朵,且先说东南裘甫之乱。中国古代有两类造反专业户,落第书生和盐贩子。盐贩造反,往往是乱世将临的前兆。撇去上古时期的胶鬲②、还有陈咬金这种盐商,裘甫应该是盐贩造反的老祖宗③。
①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②夙沙(相传东夷首位制盐者)、胶鬲(鱼盐贩子身份潜伏在朝歌)、管仲(提出盐利概念)被视为盐业鼻祖,扬州现仍存有盐宗庙。
③(颜真卿)以钱收景城郡盐,沿河置场,令诸郡略定一价,节级相输,而军用遂赡。第五琦在颜真卿基础上,创立了食盐专卖制,之后才有了盐税的概念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懿宗屁股还没坐热,剡县人(浙江嵊州)裘甫(也作仇甫)揭竿而起,聚众百余人,攻克象山。得手后的裘甫屡挫官军,兵锋直指明州(浙江宁波)。明州被迫静默(城门昼闭)。仅仅一个月后,裘甫攻陷老家剡县,开仓放粮,招兵买马,威慑明州及浙东道府越州(浙江绍兴)。
可以说裘甫造反,还是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景从者应多为制盐亭场的灶户,这群起早贪黑的底层劳动者并未享受到盐价持续上升的红利。参考两唐书《食货志》记载,彼时朝廷对食盐实行专卖,收购价10文/斗,售价却持续高位运行,大致为300文/斗,利润大头在官营渠道手中。底层灶户的不满情绪积聚已久,极易鼓动。

浙东道军民早已过惯了太平日子,“人不习战,甲兵朽钝”,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吃空饷情况,最终仅仅集结三百人,官军在剡县东南的桐柏山与裘甫遭遇,惨败而归。随后,裘甫在三溪(今浙江新昌)伏击官军得手,浙东官军死伤殆尽。裘甫广纳山匪路霸、江洋大盗等亡命之徒,号称三万,编为32队,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随后,又围绕越州、明州周边展开攻略,攻取唐兴、上虞等地。至此,裘甫叛军实际控制区域以剡县为中心,约4县左右地盘(现今浙东上虞、嵊州、天台、象山等地)。腐化的不仅仅是浙东军,浙东地方政府通过提高佣金方式(13倍度支),邀请浙西、宣歙两道友军驰援。然而两路友军,只收钱不打仗,与浙东军互相扯皮,形势急转直下。

经过兵部侍郎夏侯孜举荐,朝廷急调安南都护王式,任浙东观察使。
王式,太原王氏一门,老干部、前宰相王起之子,靠着门荫走上仕途,举贤良方正科,迁殿中侍御史(从七品),时年12岁。王式是一个颇具才干的救火队员。早年,因为和大宦官王守澄走得太近,被排挤出朝廷,任江南少尹。这是个什么官,大诗人王建曾赋诗:江陵少尹好闲官,亲故皆来劝自宽。宣宗大中年间,王式时来运转,在太原王氏运作下,出任晋州(山西临汾)刺史,博了个赈济灾民的好口碑。

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年近半百的王式,南调安南(越南河内),出任安南都护。通过挑拨当地土著杜氏家族内乱,暂时稳定了局势。并重新建立了大唐与占城(越南归仁)、真腊(柬埔寨)等国的联络。

然而,安南地区饥馑战乱、矛盾激化、人心不稳,内有僚人结寨据守、外有南诏虎视眈眈,时局糜烂,远非一任都护所能挽回。因裘甫之乱,王式抽身调往浙东,脱离泥淖,实乃运气爆棚。

好运不会平白无故降临,夏侯孜的举荐可能是个顺水人情。懿宗继位后,白敏中复居宰辅,白敏中(白居易堂弟)当年是王起钦点的进士及第,投桃报李自然再正常不过。
王式入朝,面对BOSS直聘,王式的平叛策略清晰明确——狮子搏兔全力以赴。懿宗李漼倒也是用人不疑,抽调忠武(河南许昌)、义成(河南滑县)、淮南(江苏扬州)三大军区部队,供王式调遣。
此时,裘甫叛军正四面出击,攻击衢州、婺州(金华)、明州,不能攻克。值得注意的是,明州海商作为唐王朝的利益共同体,自发组织了抗击叛军的武装行动。吃不下明州,起义军转头,相继攻陷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裘甫起义军势力达到了顶峰,控制地盘大约6-8县(现今慈溪、奉化、宁海、上虞、嵊州、天台、象山、临海等地)。

摆在裘甫面前的是一道多选题,下一步往哪里走?二当家刘暀(wang)认为,应该袭取越州,沿浙江(钱塘江)布阵阻击王式,随后攻取浙西、宣歙两道,北上江淮,形成割据;进士出身的狗头军师王辂(lu)说,刘二当家想学孙仲谋,但当时天下大乱,孙家才有机会割据江东,现在唐王朝北方无事,这个模式很难成功。王军师建议,裹挟民众,据险自守,沿海发展生产,一旦实力不济,就逃入海岛。裘甫没有选择刘二当家的上策,也没用王军师的中策,犹疑间,大军滞留浙东,不是不想走,真要离开浙东,跟着造反的这群亭场灶户就散了。
王式这位文官的带兵风格,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约束军纪,杀鸡儆猴,祸害地方的义成军受到严惩(个人认为,这也是唐王朝先前不肯调兵入浙的主要原因);二是保障客军既得利益,“得贼金帛,官无所问”;三是经略安南时积累的经验,反间、游说叛军投诚,利用叛军斗叛军;此外,王经略利用山西豪族身份,招募混编了一支回鹘、吐蕃、浙东蛮族百人敢死队,作为王牌。
经过半年围追堵截,最终将裘甫、二当家刘暀、三当家刘庆围在了剡县城下,王式假意诱降,活捉裘甫等人。隔日,将刘暀、刘庆腰斩于越州,裘甫押赴长安问斩。东南之乱,暂时平息。
两年后,在地方势力支持下,徐州银刀军作乱,驱逐新任长官温璋(害死鱼玄机那位),朝廷改任王式为武宁(徐州)节度使,王式从浙东带着忠武、义成两支客军赴任徐州。抵达徐州后,王式宣布大摆宴席,为忠武、义成军践行。宾主尽欢之际,王式突然下令,擐甲执兵的两镇将士暴起发难,将两千银刀军悉数屠杀。失去了“牙齿”的武宁战区立刻遭到了朝廷的拆分,化整为零。砸了徐州人民饭碗的王式,不久调回京师,任左金吾卫将军(正三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公元874年,卒于任上。

《玉泉子见闻录》有这么一段批注,大意为——杀降不祥,李广难封,王式亦不闻大贵。(胡三省批注《通鉴》里有,四库全书子部《玉泉子》残本里没有)
侥幸逃脱的银刀军余党,不久将再次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