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让你从此玩转六西格玛方法

2021-10-27 16:57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真诚推荐给每一位对六西格玛方法不甚了解,一知半解的朋友。

如果今天你还以为六西格玛方法只是用于质量管理,是个质量管理标准,代表着100万次不超过3.4次的缺陷机会,那你就OUT了,因为作为职场人士的你不了解的太多了。本文天行健就给你深入聊聊六西格玛的前世今生。

一、起源于质量,开始于摩托罗拉

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摩托罗拉(motorola)是全球无线通信产品的领导者, 1974年,全球8个最大的半导体厂商有5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当时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全世界还是很牛的。

然而,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很快异常激烈,1974年,摩托罗拉将电视机业务卖给日本, 1980年失去音响市场,接着影响到摩托罗拉的传呼机市场。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一家企业从他们手中收购电视机厂后,迅速用日本管理模式治理和运作,很快使产品质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电视机的缺陷率只有摩托罗拉管理时期的1/20,摩托罗拉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质量在衰退,管理已落伍。于是,摩托罗拉在CEO鲍勃.高尔文(Bob Galvin)的推动下实施质量改进之路。

1980年,摩托罗拉推行包括质量在内的“四点计划”,开始目标是每5年改进10倍,后来改为每2年改进10倍;

1987年,全面推行六西格玛;

1988年,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世界三大质量奖之一,另外两项是欧洲质量奖和日本的戴明奖);

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间,销售额增长了5倍,利润每年增加20%,实施六西格玛带来的收益累积高达140亿美金,股票平均每年上涨21.3%,效果很好。

当然,六西格玛推进了摩托罗拉的成功,而其衰落则另有原因。

二、由质量目标发展成为流程改善的方法论

经过30年的发展,六西格玛由原来的质量目标变成了管理手段,由解决质量的具体技术发展成为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论,用于组织整体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改进。形成了成熟的实施模式DMAIC.

因为脱胎于质量管理,人们对于质量的追求是持续改进,改进的具体路径就是戴明环,即PDCA,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所以人们对于六西格玛的理念也是持续改进。比较一下下面这两个环,你是不是觉得很像。顺便说一句,戴明环不是戴明的发明,是休哈特的发明,戴明推广的。

这个时候的六西格玛工具类别由原来的统计类、质量管理类扩展到一般管理类。

三、进入了产品设计环节,成为指导设计的方法论

六西格玛依靠对现有流程的改进形成一套方法论DAMIC,但对现有流程改进的空间是有限的。统计表明:一个3西格玛水平的企业充分调动,可以一年提高1个西格玛水平,直至4.7西格玛水平,这时间投入的主要是培训和咨询费用,利润提高十分显著。但接下来再想提高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五西格玛墙”,人们意识到,要对五西格玛墙的突破,必须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以六西格玛为目标的改进设计,于是产生了六西格玛设计,因为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


让你从此玩转六西格玛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