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态调整——请忽视各类公众号中发布的复习进度大调查之类的东西

2022-11-06 16:23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前言 

本文请到了去年备考并上岸的师姐,为大家现身说法。整篇文章照顾到了大家心态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知行每篇文章的编者按也就是这段话部分,都是由班主任大师兄亲自撰写。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这句话“请忽视各类公众号中发布的复习进度大调查之类的东西”,那不过都是扰人心智的商业活动而已,拒绝观看,才是人大法学考研人。

考研备考期间,最难的往往不是动辄十几本专业书的复习任务,不是折磨无数人的一页高数做一天,也不是每天坚持早出晚归地去图书馆学习,而是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每天不骄不躁地完成学习任务,坚定地向着目标迈进。从9月进入三轮冲刺阶段开始,每天除了考研复习冲刺,还时不时有一些其他事情打乱你的节奏,比如9月的时候有研究生考试报名,院校彻底确定后会更加担心自己能否考上,10月的时候有司法考试、毕业证件照采集等,11月份还有毕业论文的事情,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时不时还要去做核酸检测等等,这些种种事情虽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但是也容易打乱你一天的复习节奏,易造成焦虑之感。而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常常是备考学习的基础,甚至能决定最终成果。那么,在此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好自己心态呢?笔者通过去年自身的真实感受,浅浅为大家叙述一下我的经历和方法。

一、三轮阶段心态不稳的原因

1.复习效果不显著或者说未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到了九月冲刺阶段,许多同学都已经过完一轮、二轮复习,背书也背过一两遍了,此时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成果了吧,结果拿到专业课问题一看好像还是不怎么会、脑海中没有相应知识点、英语阅读怎么还是错好几个,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瞬间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到现在了还是这样的水平,后面就三个月时间了还怎么能考得上?!如下图1所示,是我9月时做一篇新题型阅读的结果,我在暑假时已经复习完新题型并感觉足够掌握,结果九月的一篇训练就是降维打击。

2.备考复习追求完美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国内法院的top,考研选择这一院校,毫不夸张地说,确实是一个很难很难的目标,你要超越很多很多人,更为艰难地是你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因而许多同学备考时就认为自己必须足够完美才能考上人大,法理学法律史等专业课的背诵必须一字不落、民法中的每一个规定刑法中的每一个罪名必须牢牢掌握熟记于心、英语阅读必须保证全对等等,那么这种过于完美主义的追求可能会在9月时给你狠狠一击,因为你发现你做到一字一句都背诵下来,你的阅读还是会出错,民法中某一侵权规定还是没记熟,此时则极易陷入自我怀疑、陷入极度焦虑中。

3.复习进度过慢、学习任务仍然艰巨

到了9月,有可能同学专业课背诵还没背完第一遍,英语翻译和完形也许还没弄,政治也没开始复习等等,担心自己后面时间过短,无法复习完,再加上网上时不时出现如下图2所示这样的复习进度大调查、哪一阶段复习应达到什么标准的公众号推送等,你一对比,却发现自己都不达标,进度调查里其他网友复习状态超好、学习时长高达10小时以上、专业课背完几轮几轮,更是加剧你的焦虑不安,压力山大。

4.周围环境影响

首先是身边的同学过于“内卷”,些许同学会在朋友圈发自己的学习日常“今天又是15h的备考”啥的,众多公众号、网站上等会有许多网友评论“你还没看政治?我1000题已经刷三遍了”“我专业课都背了五轮了”“我英语已经已经刷了三遍真题了”,包括我当时也会听到周围有朋友说他室友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凌晨2点,如果真的把这些话听进去了,除了使自己心急焦虑、怀疑自己不如别人外,无一丝好处。

其次是在三轮阶段,许多不考研的同学去实习、找工作,后来看着其他同学工作也很稳定顺利,而自己相当于前途未卜,便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要考研,直接去找工作是不是更适合自己。

最后是众多公众号和网站会发布考研人数等等,今年有400多万人报考,却有300多万人无法上岸,影响自己心态。

5.备考期间被其他事情打扰

哪怕是冲刺阶段,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考研复习中,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更别说法考考研同时准备的同学,必定有几天要去考试不能复习考研,此外还有偶尔身体不舒服需要休息、毕业论文的事情要联系导师、需要参加学校部分活动、班委要处理班级事务等等,例如我自己周末需要去较远地方上语言课、入党要去参加党员教育活动等等,很多同学总是在碰到这种事情时,认为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被打断了,没法按时完成任务,从而感到心烦意乱。哪怕事情处理完后,也没法继续静心学习不知从何开始。

二、心态不稳下的错误方法

1.盲目堆砌时间学习——熬夜

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有很多同学认为似乎每天学习时间越长,那么学习效果就一定会更好,所以常常在晚上熬到一两点甚至更晚,第二天又得强迫自己早起,造成睡眠不足、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滑等等问题,如下图4所示,反而学习状态不好、效果不佳,每天如此反复只会是一种恶性循环。考研注重的是学习成果,并不看你是否学了10+小时,与其盲目追求学习时间的长度,不如想想如何提高效率。

(考研背诵内容已经非常庞大,如果再因熬夜使记忆力减退,不仅未有任何帮助,反而拖后腿了)

2.每日学习计划过于繁重、无喘息空间且无法完整——眼高手低

从9月开始,距离12月份正式考试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因而很多同学过于着急,担心自己前期进度过慢、无法复习完,想尽可能快地复习完成,从而给自己规定了过量的学习任务,比如一天就要求法理学要背三章、法律史要背两章、刑法还要背诵两章,除此以外还有政治英语的安排计划,看起来好像很合理、每门考试都有兼顾到,但是实际执行呢,政治英语不提,你一天要用多少时间来背诵这么多的专业课,就法理学一门每一章的内容能够完整背下来都已经很多了,这个背诵既不是走马观花地看,打开书马冬梅,关上书就是马什么梅、孙红雷了(调侃之言,但确实是很多同学过于追求主观能动性、却忽视客观实际的后果),也不是只背诵思维导图大纲或者标题就可以了,而是要仔仔细细地背诵具体内容。这样眼高手低地制定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一天哪怕不休息也无法完成,既使自己过于劳累,同时因常常无法完成任务而更加沮丧、打击自信心。

3.放弃某一科目或某一板块

同样,在三轮冲刺三个月中,有部分同学因备考内容实在过多、认为自己无法兼顾,所谓“战术性”选择放弃某一科目或者某一板块,以便“更好”准备冲刺其他科目。首先是放弃某一科目,英语或数学就是常常被人放弃的科目,如下图5所示,该同学的其他成绩非常好,甚至总分也很高,但是恰恰英语只有28分,没有过国家线,那么即使总分达到该报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没用,甚至因为单科不过国家线,连调剂的机会也没有了,考研既然规定了有这么多科目,那必然是不允许你放弃任何一科,战术性放弃某一科目与战术性在优势学科上努力拔高、劣势学科上保证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次是放弃考试内容中的某一板块,比如考研英语一的完形填空或者翻译,确实很难,并且完形填空分值很少,一题只有0.5分却有20题,那么此题的性价比就很低,因此有部分同学就会选择放弃这一板块,考场上有时间就做没时间不如全部写同一个答案,至少有2.5分,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对于一些英语基础特别特别差的同学是有效的,但是你考的是人大,你的竞争中,对手不说全部报名的人,至少能够进复试的100多人中,大家都是很厉害的,你刚开始就在考试中放弃了7.5分,那其他板块你能拿多高的分数去与他人竞争呢?

4.沉浸式听心灵鸡汤视频

备考期间当然会出现疲惫、缺乏动力的时候,人之常情,此时看看心灵鸡汤视频,像某考研数学老师的经典视频“你这个年纪是怎么睡得着的?”等等打打鸡血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视频也不是每天都要看的,你难道每天都会缺乏动力吗?某些同学在心情低落时看了一两个视频后,便一直看进去了,最后视频看完了人当然是很有动力,瞬间能量加满,但是呢时间也过去了,你的背诵内容没背、该刷的题没刷,一天的时间除了一腔热血,什么也没有带来,最后只剩在床上躺着焦虑了。

5.放弃考研

从9月开始,放弃考研的人不断增加,尤其是在9月正式报名研究生考试的时候,看着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内心越来越自我怀疑,“我真的可以超过他们考上人大吗”。一直到后面,考试越临近,复习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找了各种理由如今年没有准备好明年再来、还是去找工作吧诸如此类等来选择放弃考试。

三、如何正确调整心态

1.坚定目标、明确方向——内在动力支撑

首先,请你一定要确定自己铁了心是不是要考研。近两年来,因疫情原因,大量公司裁员,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就业难,导致考研报名人数越来越多,许多同学随波逐流地报名参加考试,22年已达470多万人,今年预计人数将破500万,而研究生招生人数却没有大幅度提升,仍旧是僧太多粥太少的状态。所以,请明确自己考研的根本目的,请明确自己是否真的想读研、是否喜欢读研,这既是对你自己的未来负责,考研从来不是人生的唯一道路,要结合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考虑,也是让你想清楚后坚定目标,千万不可以、不允许、绝对不能在后续冲刺阶段中再放弃。有人为了继续提高专业水平,有人为了以后更好就业,有人也仅仅是逃避现实找工作等压力,不管如何,请确保你的目的能够支撑你走过接下来的路,不然尽可趁早放弃。

其次,考人大的难度很高,但是也没有那么高,如下图6所示,人大每年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相差无几,只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就是人大、非人大不可了,则无需再担心竞争者是否过多、他们是否比自己优秀很多等等问题,笔者本科也只是个普通双非,大学四年未曾发表论文、也没有竞赛奖项(如果这些足够好,就走保研道路了),只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复习之路,目标一直在那里,你总会走到最后的。我从9月开始,百分百确定自己一定只考人大,不会更改目标后,就将自己手机iPad等的壁纸均换成了人大的校徽,如下图7所示,每天时时提醒自己的目标,目标坚定、方向明确,就不会再害怕动摇!

2.认清事实

首先,不要盲目追求完美主义的复习,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大考研要求很高,但是也没有到要求你必须掌握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将书本上的话一字一句地背诵下来,比如刑法有400多个罪名,难道可能要求你每一个都熟记于心吗,罗翔教授也曾调侃,他也不知道在家私自打水井定非法采矿罪,因为水属于矿产。既然如此,那我们考研也不可能是每一个罪名都考察吧,自然是基础为王、重则恒重。如下图8所示,以法律原则的功能为例,在创制方面有“法的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它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等等”,这是书上的原段落,我们背书确实应该尽可能追求原文背诵,但是也没有必要把一整段话都记下来吧,事实上也难以记下来,那么这段话的核心不就是法的原则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吗,重点是记住核心内容,其他论述难道不可以自己适当编写补充吗?比如知道了决定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必然决定,自然是有什么样的法律原则,就有什么样的法律制度。

其次,“别人没有你的想的那么厉害,我们也没有那么差劲”,我们总是认为人大考研的竞争者无比厉害(当然很厉害,但是也没有那么夸张),比如读了多少论文著作、专业课都背诵了多少遍了、英语必然是阅读全对了等等,再加上看到网上网友那种专业课都背了十几轮的评论等,更加心烦意乱,过度焦虑觉得自己不可能考上了。其实,包括自己而言,笔者也是从9月才开始算是认真有效背诵专业课,问了很多周围考上人大法学的同学,背诵一遍就能保证全部记得是不可能的,大家也是耐心完整背诵完两遍后,背诵速度才开始加快。许多人也就是从9月开始背诵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是踏踏实实复习,并一直坚持到考前。考研路上的这些担忧不可避免,曾看到一句话,我们都是单独在一个看不见的小黑屋里洗衣服,既不知道自己的衣服洗干净没有,也不知道别人的衣服洗的如何,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去洗,衣服总会干净的。所以,不管何时何地,请相信自己,不要怀疑自己,步伐也许很慢,但一定要坚定向前。如下图9所示,冲刺期间,特别是越到后期,笔者同样非常怀疑自己能否考上,尤其是知行的学员都感觉非常厉害,但是正如师姐所说,他们的厉害,并不影响你的优秀,你也很厉害,所以不要从心理上打压自己,“你真的能考上人大吗?”“别问,问就是能!”,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你才可以真的做到!

最后,认清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科目上都做到特别厉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保证所有科目在过录取线的基础上,将优势学科尽可能发挥到极致。例如,如上图5所示,有些同学确实不擅长英语,英语基础很差,难道因为考人大就必须要求自己考80以上吗(英语一80以上真的很难),其一这很难做到,从心理上给自己过高压力,反而容易在复习和考试时心态崩掉;其二这会让你花费比旁人多很多的时间,不利于备考的效率。以笔者自己为例,自身英语基础较好,高考英语140+,而最不擅长的听力部分考研没有,那我相信自己通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达到80+的目标,且每天在英语上花费时间不用太多,后期冲刺时每天最多一个半小时,而专业课中我对知识产权法真的不擅长,好像怎么学也不开窍、无法入门,那满分50的情况,我尽量保证能拿到60%的分数就可以,而其他法律史等优势学科,就尽可能向着高分冲刺。这样的话,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后期冲刺时不至于因劣势学科的学习效果不如优势学科而过于沮丧,以致陷入焦虑。

3.制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核心是考上

首先你要明白,研究生考试也是一场考试,尽管它相比司法考试来说是选拔性考试、而非是通过性考试,但是,只要不是只选拔一人,那么就没有要求你必须考第一,必须400+分数。如下图10所示,人大法学每个学科的招收人数并不少,例如刑法就有8-9人左右,那么我的目标是考研上岸,而不是我一定要去强求自己达到第一、前三这样,我只要保证自己能进到这9人里面,那我就成功,至于到底排第几、分数是不是比同样考上的人低了,没有人care。

其次,给自己制定一个“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确保自己能进复试线,比如一般是375,那么这个是一定要到达的,而最高纲领是什么呢,是你在自己拼尽全力学、努力垫脚去够一够、有可能能够达成的最高分数,这个不同学科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所以尽量争取到一个尽可能高的分数会尽可能增加你复试的优势。

最后,“最低纲领”用来给你减压,“最高纲领”用来给你提供学习动力。当后期压力过大,或者成绩为达到理想效果时,想一想你的最低纲领,毕竟自己是要考上,比起后来逐渐放弃的同学,自己在考上这一目标实现上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不要给自己施加过高的心理预期,这样心态平稳一点,如下图11中学姐所说,人大的考试并非是要求完美,是允许瑕疵、小错误存在的。当后期有所懈怠、动力不足时,想一想你的最高纲领,现在每多努力一点,初试分数高一点,就是在减轻后面复试的压力,以现在的吃苦换取后面的轻松一点。

4.学习计划“时间与任务相结合”——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快感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要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能完成、但是完成又需要抓紧时间、不可常常偷懒马虎。学习计划的安排,就笔者个人而言,根据不同学科,按照时间的量或者任务的量来匹配。首先是时间的量,比如适合于专业课的背诵任务,我制定了早上从8点到11点半背诵理论法学科目,没有具体细化到到底背几页、是背一章还是两章,一是每天背书状态不一定相同,二是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多少程度也不同,那我就以时间的量来安排,保证自己至少认真全面仔细完整背诵完一章,至于是否多背一些、多背几页内容,都视当天情况而定;其次是任务的量,比如英语学习,那我就会具体制定,今天要做一篇阅读+一篇完型+并看完相应讲解视频+背作文的一半,这是当天一定要完成的,时间花费最多在1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视具体的量来减少时间。那么这样时间和任务相结合来制定每日学习计划,首先是可以确保自己很大程度上能完成,每天都能完成相应计划安排会极大增加学习的快感,就像游戏通关一样,完成任务就像关卡一样,这一关完成才会期待下一关,并且因安排了时间的量,那每天有可能因状态很好而多背了一些,就如同今天额外的收获和奖励一样,带来惊喜;其次是由于安排了时间的量,每天的学习压力不至于过大,不会总完不成目标,同时时间段的学习也可以灵活应对突击情况,比如早上临时要去测核酸检测,那我也可以中途去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从心理上并没有破坏我的每日学习计划,我在这个时间段里还是有背书。

5.专注自己

首先是专注于自己的复习进度,请忽视网上或者公众号中发布的复习进度大调查之类,一是每个人考取院校、专业不同,进度没有可比性,二是你一定会看到复习进度特别快的人,这种情况只会让你焦虑不安、极有可能打乱自己的步伐。如果实在忍不住想看或者不小心看了,那就转变你对待复习进度调查的心态,其一,这个调查中一定有部分人的进度并不快,那你就想原来这么多人没有认真复习,那你这么认真每日坚持岂不是上岸几率更高;其二,把进度调查当作对自己的一种提醒,是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状态,比如公共课方面,到了9月你的英语完形、翻译、作文、新题型阅读板块都还没有开始准备、你的政治还没有开始学习,那这时候是不是应该让自己调整步伐,抓紧一下安排这些内容的学习,那如果你本身有节奏、有计划,复习步骤有条不紊,就不要因别人的安排而打乱了。

其次是专注于自己的考研备考,减少无意义的社交活动,最好是关闭朋友圈。一是朋友圈里难免有朋友会发吃喝玩乐的照片等,这种安逸享乐的消息只会让你更加觉得自己的辛苦,造成强烈的心里不平衡,甚至还有同样考研的同学会在朋友圈定期每日更新距离考研还剩多少天之类或者是自己的学习计划,真的让人非常焦虑!千万别看别看别看。二是考研备考本来就是一条孤独的路,除了偶尔学习上的疑惑、复试方法的迷茫外,可以问问师兄师姐、老师或者研友等,你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平淡如水的,安安静静地备考即可,往常和朋友的闲谈之类请不要在这段时间出现。三是到了10月份,会有很多保研上岸、出国留学收到offer的消息传出来,或者是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这些消息难免会让浮躁,似乎大家都有着落,而自己仍前途未卜,请你明确:从选择参加研究生统一考试的那天起,你和其他同学就已经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已经完成当前目标,而你仍需走自己的路,专注于自己的方向就好。

最后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既然确定了人大法学这个目标,就不要在后期东想西想,甚至去想放弃的事,除非你今年放弃了不会遗憾、也不会想着下一年再来什么的,那就别想这些,专心做好当下的事。人大考研目标真的很不容易,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除非不可抗力(比如身体出现问题确实没法继续复习),都请你想着自己的目标克服下去。如下图12所示,这是我去年11月底的时候突然出现身体不适,需要去医院检查,在排队等检查的时候,仍然想的是我今天的法理学还没背完,所以接着在医院座椅上背诵,包括在去医院的路上不方便看书,那我就会选择在脑海中回忆知识点,似乎只是在一天备考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当然很难受,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好好准备,就我还要出现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小小地emo一下后,想着考人大,想着自己的目标,就不管其他了。(当然身体健康最重要!我也没有到特别严重的程度,只是需要吃药并定期检查)

6.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身体健康,是良好学习状态的基础。虽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始终是物质决定意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不舒服,且不说能否坚持每天高强度的学习,至少精神状态就不好,很难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自己多睡一会儿。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两个周的事情,所以以熬夜等方式过度内耗自己的身体,一两天还行,长时间下去是身体迟早会不舒服的,备考期间每天都坐着学习,已经非常不健康了,如果再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等下降,生病了反而影响学习。

其次,每周适当运动几次。一是运动能够保持身体充满活力状态,有助于身体健康,二是运动真的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备考压力、焦虑不安等情绪。许多同学总是担心运动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但其实,运动缓解了过度用脑所带来的疲惫、释放学习的压力,运动后的精神状态更好,与其坐在那儿低效率的学习几个小时,不如用其中一个小时去运动、去释放自己。笔者备考期间,如下图13所示,每周去跑步2-3次,既保持身体机能,又使自己变得轻松,有时候学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真的会特别疲惫、再遇到难解的知识点,则更加心烦意乱,运动完虽大汗淋漓,却也将压力释放的,瞬间满血复活,更好地进行晚上的学习。当然,如果实在不喜欢运动,饭后出去散散步也非常好,给自己换换环境,不要一直压抑在学习状态下。

最后,尽可能不要因压力大暴饮暴食、常常吃油腻辛辣过甜的食物。可以理解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想吃东西,可以适当奖励自己吃一顿,但是经常暴饮暴食,既容易长胖,还对肠胃不好。特别是女孩子,如果吃得太胖,且脸上因压力大又冒痘,看着自己没有之前好看,心情难免更不好了。

7.缓解焦虑最好的方法——马上行动起来

焦虑的根本原因不就在于心里没底、觉得自己学的不够好,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行动起来,比如把英语的作文背一篇,把法理学中某一板块知识再巩固一遍,把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再学一遍,当你开始做这些事情后,心思完全落在学习上时,那你也就没有心思去想焦虑的事情,而且当你做完后,作文背得一篇了,专业课又巩固了一个板块,那还有什么值得焦虑的呢?你不是已经学习了一部分了吗?这大概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吧,没有背就去背,背得不牢就再背一遍,做自己能做的,自然也就没空东想西想了。

晚上睡觉前,大概是最容易胡思乱想、焦虑的时候了,觉得自己忙忙碌碌一整天又好像没有学什么东西,所以笔者每天在睡觉前都会回忆一遍自己白天所背诵的专业课,法律史或者法理学,当你认认真真去想的时候,就没空想其他的,既摆脱焦虑,也输出一遍知识加强记忆。并且回忆复习专业课知识点,真的很催眠,可能还没想完就睡着了。

8.学会适当放松自己

每周抽一段时间,去和朋友出去玩一下、看场电影、吃顿好吃的如下图14之类,真的学不下去的时候不要过于勉强自己,机器都还需要休息充电,更何况是人呢。比如笔者在考完司法考试的时候,如下图15所示,就去海边狠狠玩了两天,什么也不想,好好放松,回来了想到自己玩了两天,会更加迫切地想学习、更有动力。

四、结语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一句话“没有什么大道理能让你从一个不喜欢坚持的人突然变成一个喜欢坚持的人”,能够坚持下来也不过是自己每天默默咬牙、擦干眼泪继续走下去而已,也许走得很慢,但一定要坚定向前!

以上内容仅是笔者自身,经过考研期间的学习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一点拙见,若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予以指正。考研之路任重而道远,前路漫漫亦灿烂,愿能给予大家些许帮助,谢谢!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心态调整——请忽视各类公众号中发布的复习进度大调查之类的东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