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加压控温仪-亚低温治疗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体温是一个人健康状态的信号,显示着人体的生命体征,一个人如果体温处在稳定状态,证明其机体处在相对健康的状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当一个人体温不正常,出现高热现象时则代表了一些疾病将要在其身体出现。

高热是ICU患者发病率很高的病症,它是患者身体在自身受到侵害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应。当体温超过39℃时,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呼吸急促、昏迷、基础代谢率提升等,由此导致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出现病症反应。如果患者不能及时降温,还可造成脑组织的损伤,因此,通过对治方式及时对患者实施降温,是防控疾病的关键。对于高热患者的治疗如果采用药物,一般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应用物理降温法则因避免了这种弊端,成为备受欢迎的降温方法。进入ICU的患者中大部分存在着体温高热的问题,及时降温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ICU护理中,目前还是普遍沿用传统的基础物理降温法,这一方法大多使用冰块,成本低制作程序简单。缺点是因为冰块很硬且有尖利的边角,在遇到冰块融化的情况下,患者的皮肤、垫物就会遭遇浸水,导致压疮,又因冰块在使用时,稳定性较差,直接贴在患者的皮肤,造成强烈的刺激反应,使身体虚弱的病人难以适应。因此,在ICU护理中要注意尽量不给血液循环不良的病人使用这种降温方法,以免因为强烈的皮肤刺激后,造成血管因外力作用形成收缩,血液循环不畅,给体内降温造成新的障碍。

医用冰毯降温法属于物理降温措施,不论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患者,冰毯均有着较好的亚低温脑保护和物理降温效果。与传统降温相比,冰毯不仅可自由调节温度,让患者体温尽量恢复正常,且能在大脑耗氧量降低方面也有效果,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机体免受伤害,中枢性高热患者伤残率、病死率也能得到控制,给患者生存带来希望,且能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常规临床上冰毯的使用方法:冰毯平铺于患者肩部、腰背部,冰毯上铺床单,将温度传感器置入患者腋窝。冰毯降温主要通过控制水温或体温来调节,研究表明,将冰毯模式调整为体温降温模式时,如患者体温与预设体温相差较远,冰毯温度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下降到4℃,拉大患者体温和毯温之间的温差,让血液循环速度逐渐放缓,短时间内达到冷凝水积聚目的,由于人体背部和骶尾皮肤容易出现发红,引起压疮。因此,在以上部位可将冰毯模式调整为水温控制模式,毯温15℃-20℃为最佳,患者体温和毯温之间温差不宜过大,以免患者出现寒战、心率增加或其他并发症,使用水温控制模式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以免患者出现低温情况。
中枢性高热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病情危重的信号之一,其可提高脑组织的代谢率和耗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脑损伤、脑出血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因此,及时地降低体温、控制高热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冰帽一方面有降温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脑组织,防止脑水肿的发展,降低颅内压。因此为预防和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采用冰帽物理降温尤其重要。
物理加压控温仪KWY-I型设备,集冷敷、热敷、全自动脉动加压、亚低温治疗四大核心优势,并且配备了冰帽、冰毯等部位配件,主要针对ICU病房患者使用,给患者进行冷敷降温。
产品特点
1.操作简单:大尺寸触摸屏显示,操作简单方便。
2.性能可靠:航天级半导体制冷模块,制温速度快、体积小、噪音小、免维护。
3.性能防护:实时检测体温、水温、脉动水压、水外,超时、超限、过载、过压、超温、循环液体换水提醒,自动排水、自动回水。
4.自定义模式:冷敷、热敷、亚低温治疗、脉动加压治疗、脉动加压冷敷、脉动加压热敷等6种治疗模式,满足患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5.个性化设计:配有多部位治疗水囊,可满足患者各个部位治疗,常用参数有记忆功能,可以做到开机一键治疗,可长时间不间断连续工作,性能稳定。
适用于各类难治性中枢性发热、重型脑挫伤、脑肿胀、脑干伤、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血肿及各种疾病引起的高热治疗。亚低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减少脑细胞蛋白破坏,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