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神话核心

(注:本文的原稿由英文撰写,翻译时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请谅解。本文主要参考了学者Roger Griffin的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请读者阅读时自行判断。)
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神话核心
摘要:“法西斯主义”一词起源于古罗马一种称为“fasces”的酷刑工具。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世界政治和世界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将法西斯主义理解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方式以及与法西斯主义相关的神话元素,包括其解释、理论基础和实践。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神话、意识形态
1. 介绍
纵观世界历史,法西斯政权以其专制政策、排他性做法和对民族主义的呼吁而闻名。然而,这些特征的基础往往是复杂的神话叙事和符号系统,用于证明和加强政权的权力。如何将法西斯主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中的神话元素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法西斯运动利用神话叙事来构建理想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手段,我想强调神话在构建法西斯主义合法性及其作为神话的不足方面的核心作用。此外,了解神话在法西斯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对于理解世界历史上一些相关的民族主义、威权主义和排他性运动也至关重要。因此,分析神话叙事的使用及其在法西斯意识形态中的弱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基础和运作机制。
2. 将法西斯主义理解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套信仰、价值观和目标,被认为对维持社会政治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将倾向于充当保守的反动力量)、改善社会政治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改良主义的进步力量)或推翻社会政治现状并用另一种秩序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况下,它将表现出乌托邦,革命的一面)。作为一种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结构,意识形态可以被描绘成道德和政治信念、拒绝反对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理想秩序和实现它的政策的微妙但趋同的愿景的动态互动。
至于法西斯主义,虽然缺乏与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先驱相提并论的主要理论家,但仍然可以确定其推翻现存社会、建立新秩序的“革命”意识形态目标。
2.1 对法西斯主义本质的解释性描述
法西斯运动不仅包括意识形态、政策、性格、结构和风格,而且必须在自己的历史背景下运作并与之互动。因此,法西斯主义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非典型但典型的,这取决于它的独特性。因此,我们一般对“法西斯主义”一词缺乏共识,因为它可以以各种类型的社会政治形式展示。主流观点倾向于将法西斯主义定义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学派,其神话核心是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单调表现 (Griffin 8)。
当然,试图从其他思想流派的角度来理解法西斯主义可能是有见地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公理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颇有影响,它指出法西斯主义涉及意识形态斗争,而不是来自对个人思想的洞察力。相反,它们被认为是在历史支配的背景下“被动”继承的,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称之为“结构理论”,其中个人“主动”修改意识形态,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Giddens 17)。换句话说,就像物理学中光原理的波粒二象性一样,意识形态可以被认为是个体的和超个体的,这取决于它是如何被研究的。
2.2 法西斯主义的“理想型”特征
在我看来,解构任何复杂的社会学术语的一个有用方法是将它们视为“理想型”,包括法西斯主义。“理想型”一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西米利安·韦伯创造的,它是一种通过创建简化模型或非具体概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该模型或非具体概念可以捕捉特定现象的基本特征(Rogers 90)。
韦伯的理论对法西斯主义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创建法西斯主义的一般和抽象定义需要我们找到法西斯主义的共同和“最低”标准,这是“Einzelerscheinungenand”(单一现象)(Burger 127)的交叉点。同样的思维方式也适用于法西斯主义以外的大多数政治运动或意识形态。
3. 法西斯主义神话的基本逻辑
从本质上讲,意识形态的政治神话基础有助于动员其支持者和活动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神话”一词并不一定是指用来证明一项政策正当性的特定历史神话。相反,它包含了作为所有意识形态基础的非理性驱动力,这些驱动力不能仅仅用其表面的理性或“常识”逻辑来解释。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法西斯主义一直被称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神话。与宗教原则不同,政治意识形态认为形而上学的事物优先于世俗的事物,其合法性不是来自口头承诺或书面保证,而是来自一种世界观,即社会的稳定或革命取决于支配一定程度历史时间的人类组织。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的混合体的存在可以归类为“政治宗教”(Voegelin 126)。在某种程度上,法西斯主义也呈现出“政治宗教”的特征,比如希特勒的“千禧年预言”。
3.1 法西斯主义中的回文神话
“回文发生” (Palingenesis)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社会学术语。回文神话的起源是宗教,我们可以称之为“涅槃”或“重生”,在表现层面具有艺术、仪式、语言的特征,在更深层次上代表“精神重生”。世俗的回文神话并非来自宗教神话,而只是人类神话中以世俗形式表达的天真情感。无论如何,认为死亡和复兴的象征意义只属于基督教或“西方文明”是荒谬的。它是宗教,神话和魔法思想的中心主题,可以在世界各地遇到。从“第三罗马”理论、马志尼的“意大利民族”,到布尔什维克所认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这些都表明了回文神话的意识形态成分,即旧秩序被摧毁后,新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诞生。在这种情况下,“回文神话”一词指的是革命性新秩序的愿景,它为意识形态提供了情感认同。
法西斯主义的愿景也是如此,法西斯运动旨在建立新秩序,而旧秩序——通常是资本主义和犹太人——将被法西斯运动的暴力摧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世纪初日本帝国的法西斯运动。与回文神话相对应的日本法西斯主义愿景就是所谓的“帝国之道”。虽然这个概念表面上似乎不包含“重生”或“新”的元素,但它本质上是虚构的和没有根据的,这是“日本文化中'怀旧'思想的乌托邦表达”(BBC 1)。
3.2 法西斯主义神话所隐含的结构弱点
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过,当所有意识形态都作为推翻现有秩序的革命力量时,它们就都有“回文”的特征。回文成分在法西斯神话中占据中心位置。它承诺用“青年、英雄主义和民族伟大取代老年政治、平庸和民族软弱”(Charteris-Black,242),带来秩序和健康,创造一个令人兴奋的新世界,以取代以前存在的旧的、被支配的世界。这些政治意见可能是幼稚的或矛盾的,但法西斯主义仍然可以保持其吸引力——因为法西斯主义最重要的恰恰是它的神话力量,而不是它的可行性或社会影响力。
然而,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中乌托邦成分的主导地位也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实际负面影响,严重限制了其作为政治力量的有效性。首先,关于法西斯主义叙事的回文神话面临严重的分岐。即使在相同的政治文化中,也很容易产生广泛的独立潮流和派别,除非其中之一能够通过伟大的领导和战略将它们凝聚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运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纳粹党的长刀之夜事件。其次,法西斯主义只能成为一种对抗性的意识形态,这是其在国家危机背景下的革命魅力所必需的。一旦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相对和谐,法西斯主义的神话力量就会因私人生活重新凌驾于公共生活之上而削弱。在现实世界中,西班牙佛朗哥政权的民主化遵循这种模式。
4. 总结
总之,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基于其政治理论和政治神话的意识形态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它也可以用其他类型的政治思想来解释,比如马克思主义。同时,用“理想型”理论解释和定义法西斯主义也是有用的。神话元素对法西斯主义和其他一些政治意识形态至关重要。包含涅槃或重生元素的回文神话在法西斯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复兴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法西斯主义面临政治分歧或面对相当稳定的社会环境时,其关于宏大叙事的神话成分将面临许多挑战。我相信,了解法西斯意识形态的神话核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本质。
摘引
Griffin, Roger. “The 'Nature' of Generic Fascism.” The Nature of Fascism, Routledge, 1991, p. 8.
Giddens, Anthony. “Elements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s Angeles, 1986, p. 17.
Rogers, Rolf E. “Back to the Origins: The Ideal-Type Methodology in Social Sciences as Developed by Max Weber.” Max Weber's Ideal Type Theory, New York, 1969, p. 90.
Voegelin, Eric, et al. “The New Science of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Modernity without Restraint the Political Religions, the New Science of Politics, and Science, Politics, and Gnosticism, Univ. of Missouri Press, Columbia, Mo, 2007, p. 126.
Hobart, Erika. “A Uniquely Japanese Take on Nostalgia.” BBC Travel, BBC, 25 Feb. 2022, 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200119-a-uniquely-japanese-take-on-nostalgia.
Charteris-Black, Jonathan. “Tony Blair and Conviction Rhetoric.”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 2011, p.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