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郭家滩唐墓清理简报
西安郭家滩唐墓清理简报
《考古通讯》 1956年0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4年7月,前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淸理委员会——文物淸理工作组在郭家滩淸理了大批古墓,现先将其中一座唐墓(第395号)的材料发表出来。
这座唐墓是一座长方形的单室土洞券形墓。方向正南北。墓道在墓室南端,长方形斜坡式。墓道坑内用五花土铺塡(墓道未作,根据探墓材料取得),墓道尽头有砖券过洞(长1.75,宽0.9,髙1.5米),,用整齐的长条靑砖砌成封门。墓壁四周都是平直的土壁,墓顶为券拱形,墓室内西面有用砖铺成的棺床(长2,宽1米),棺床的边沿是上下层,都用长条砖砌成,衔接处用壶门砖相连(图一),墓室地面的扰土层约有1米深。随葬物因淤土和积水的关系,大部分已移动了。棺床上有骨架一具,大体还保持原来的位置,棺木已朽。人骨架仍在原位置,头向北,尸体仰直。棺床上的随葬物有铜镜、金钗、鉄剪、铜锅、铜盆、铜钱、铅器、粉团、蚌壳等。棺床东侧地面上放置的器物有陶俑、陶罐、陶武士俑、陶鎭墓兽俑、陶马、陶牛〉瓷碗等(图一),兹分述如下:
一、陶器类
(一) 陶俑(图版拾捌,1、2)10个,皆模制,红陶,头戴披风,身穿大翻领服,有腰带,右手平放于胸前,左手垂直,衣襟幷涂有白色,面部涂黄色,髙22.4,宽5.4厘米。
(二) 陶武士俑(图版拾捌,3)2个,模制,红陶,直立,脚踏卧牛,两手握攀向前平出,通高77,宽27.3厘米。
(三) 陶牵马俑(图版拾捌,4、5)3个,模制,两手握拳向前平出。灰陶2个,涂有白胎硃色,高51,宽17.5厘米。泥质红陶1个,模制,幷涂有硃色,高6.5,宽3.8厘米。
(四) 陶鎭墓兽俑(图版拾捌,6)2个,模制,红陶,幷涂有白胎黄色,其中的一个形如猴面⑴如墓兽俑,高32.2,宽14.5厘米;另一个为人面兽身,尖头大耳,通高34.1,宽14.3厘米。
(五) 陶马(图版拾玖,1、2)3只,其中模制红陶直立的大莳2只,高47,长39厘米。小马1只,高19.0,长20.5厘米。
(六) 陶牛(图版拾玖,3、4)2只,其中有模制红陶立牛1只,高14.1,长22.8厘米;另取卧姿的深灰色牛1只,高7,长10厘米。
(七) 陶罐1个,手制,泥质灰陶,平底,高8,口径4.5,底径4.5厘米。
(八) 绘彩陶罐('图版拾玖,5')3件,有盖,轮制,罐面用红、白、黑三色彩绘花纹,涂色大部分均已脱落,通高51.5,口径13.8厘米。
二、铜器类
(一) 铜盆1件,平底,侈口,素面,高5.3,口径19.3,底宽14厘米。
(二) 铜锅I件,素面,平底,腹部成券形,高H.8,口径18.3,底宽15.1厘米。
(三) 白铜盒(图版拾玖,6)2件,素面无纹,大盒1件,高18,直径5厘米;小盒1件,内装有淡黄色粉末,高1.6,直正4.1厘米。
(四) 铜镜双凤双狮镜1件,直径22.5厘米(图二)。
(五) 开元通宝钱13枚,直径2.5厘米。
(六) 铜鑛(图版拾玖,7)1件,上部有螺丝钮形圆球6个连成一串,通高14.5厘米。
(七) 铜合叶(图版拾玖,8、9)3件。
三、 鉄、金,铅、漆器类
(一) 鉄剪2件,因氧化生锈,已成粘合状°一为弹簧式剪。另一件为压挖式剪。长29,背厚0.7厘米。
(二) 金钗2件。
(三) 鎏金首饰残甚,形状不明,在残片中仅见部分显出阴阳纹。
(四) 铅器1包,朽甚,已看不出器形。
(五) 漆器已朽,器形不明。仅见部分残器上有铜合叶和鎏金嵌花叶。
四、 石器类
(一) 石节1件,长5.6,宽1,厚0.7厘米。
(二) 墓志铭(图版拾玖,10、11) 1合,55厘米见方。
五、 其它
(一) 蚌売2合半
(二) 粉团4个,已凝固成扁圆形状,直径3,高2厘米。
执笔者 蒋万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