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猪猪粉饺》:宠物作为拍摄对象(上)

2021-12-05 20:58 作者:糯糯猪毛毛鼠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一只三花短顺荷兰猪,我叫粉饺,女仔,现在4岁半啦


我养了只荷兰猪,叫粉饺。

自从把她领回来,我就经常给她拍照,记录她屁大脸嘟的过程。

后来,我更爱上了给她拍视频,拿来跟猪友们交流。

这些片段式的日常,让我觉得很神奇:

人为什么喜欢拍宠物呢?人拍宠物为什么这样拍呢?


华语世界里,“宅”=窝里蹲,且颇有点社恐、节能的意味。

宅让我们从与人群居进入到与物群居。

有的人选择沉溺游戏世界,有的人选择养宠物,还有诸多其他选项。

如果说游戏世界是虚拟的,那么人宠共处也不尽真实,总之都是两方交流起来不那么对等的状态。

养宠如我,在人居世界中大约已经不求往来,至少不愿随便展开深入交流,那么源源不断从时间空间里挤压出来的被需要、被理解的冲动,转向另一活物更佳。

只是每个铲屎官要求的活物形态不同罢了,我就喜欢眼距宽的、手比脸短的、好动又黏人的、毛茸茸有手感的啮齿类。

被养的宠物,有相互交流理解这等需求吗?

应该是没有的,它们只期待得到温饱和自由吧。

这就产生不对等了。

要铲屎官不把乞食理解为“充满想念地向我奔来”,不把钻被窝取暖理解为“爱我所以求抱抱”,那宠物不就跟周围的冷漠人类一样毫无可爱之处了吗?

怎么过得了心底那一关啊?

宠物不开窍,我们只好洗自己的脑。

我们凝视宠物,除了喜爱之情,还常带着“它懂的”之类脑补,把原本不对等的相互观看补平了。

我们给宠物拍静照,各种最佳角度、完美侧颜,截取着我们最喜欢的部位贴满手机相册。

我们又拍视频,想着为它们做纪录片,背后却是记录我们自己。

人类把遭遇的现实和心理过程,有意无意地投射在跟宠物互动中。


比如这个:

由于每晚花费大量时间陪伴粉饺,被老师批评精神不好,我就拉上“下线”找原因、反省去了~~


有趣的是,我们以为的纪录片实际上跟剧情片边界很不明确。

来看看《猪猪粉饺》系列影像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宠物的名字就很重要。

虽然猪猪买回来就确定了叫粉饺,但是平时我不这么叫它的,这俩字无论普通话还是白话,念起来一点都不黏牙,嗲不起来啊。

可是我又执意取这个名字,因为她刚买回来大小正好可以放进一个碗,标志性的粉黄夹白那面朝上,弯弯的就像大份粉饺。

而且老南宁的粉饺很出名,地区特色嘛必须有的,只要有人误以为粉饺指的是粉色的饺子,我就能傲娇地纠正TA了。

猪友们的猪猪,有些也跟我一样取外貌特征做名字,方便图像和文字联合起来记,有些还冠上了铲屎官的姓,满溢物权气息呢。

接下来就要讲故事了。

如果一个宠物视频没有故事行不行?

这类问题总让我想起很多短视频平台上简单粗暴的“吃播”。

跟人类一样,动物界也流传各种“吃播”,在我们荷兰猪界,科学饲养条件下能吃的东西并不多,因此吃播大多内容是:

新鲜果蔬到货,红黄彩椒绿菜叶,猪在中间吃,色彩特别鲜艳;

换新草了或者磨牙零食出新品了,嚼得嘎嘣脆,声音特别舒适;

家里有好几只猪,召唤一声,排队吃、聚集吃、抢着吃等等。

这些吃播大概率不能叫故事,有时铲屎官给配个欢快软萌的音乐,或者加几句撸猪专用旁白,顶多算有注脚吧。

吃播如果拍得长了,很多看客就腻,基本上超过1分钟的视频,很少有人看到结束。

另外,荷兰猪的猪生就是吃了躺躺了吃,如果不讲故事,很快就没什么内容拍了。

于是我们要搞点故事出来。

什么故事好呢?

我想,故事无论自己留着,还是放出去给别人看,归根结底还是铲屎官自己看得开心最重要,不然TA就不这样拍了。

那么铲屎官既然是人,肯定是让猪猪配合人的想法来咯。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等级。

第1层就别宠物了,它们才不理你,后面4层才是人选择和宠物结成soul mates的根本原因。

就我自己来说,跟猪猪在一起确实安全,她不会害我,不图我的钱,也不管我洗不洗澡;

猪猪让我有家的归属感,房子里要是没有她,我可不一定每天回家买菜煮饭还铲屎的;

猪猪教会我尊重,哪怕再想撸她,如果她不愿意了我也只能忍下来远远看着;

猪猪让我走上自我实现之路,我虽然是拍纪录片的,但要我拍人还是没有拍她那么尽心尽力绞尽脑汁的。

我相信很多猪友都会认同我,所以我们铲屎官出品的“故事”,一定讲出了我们对猪猪的“需要”。


比如这个很出名的视频——

作者注:网络搜索,侵删。这里只放了截图~~


铲屎官看到都要尖叫的,因为实在太治愈了。

我们从同台吃饭、同款餐具、分餐食物这些表象,直接联想出一整套生活大戏,联想到主人和猪猪之间相对无言却相伴的日常,短视频就不止于发泄情绪而是表达情感了。

这个视频如果时长加长,人与宠物的细碎互动更多一些——

比如凭我的经验,猪猪吃东西容易漏嘴,主人得不时捡起来继续喂;

猪猪吃完永远不觉得够,还要缠着你、爬你、高声叫,主人要么把自己的份分给它,要么得安抚它……

那不就完全媲美日系文艺经典《小森林》了嘛!


还有这个视频,转发度也超高——

作者注:网络搜索,侵删。这里只放了截图~~


拍摄的人这样设计,等于一开始就抛出了问题,引导观众堆叠情绪,直到结束时的高潮。

我们一众看客,也就迅速入坑,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欢呼“爱终在一起”的美丽结局。

由此,拍摄者表达了自己想说的(“荷兰猪很萌”),却一点也不生硬,观众们迅速get到了影像表达出来的(“荷兰猪真的很萌”),自觉主动接过那软软的童话般的故事外衣。


(未完待续)




《猪猪粉饺》:宠物作为拍摄对象(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