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发现月球陨石!如何判断它来自月球?怎样来到的
南极洲广袤而洁白的冰盖之上,是地球上最佳的陨石寻觅地。12月7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称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已根据国际惯例将其编号为GRV150357,而且这块陨石已经获得国际陨石协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审批通过,说明它的确是公认的在南极捡拾的来自于月球的陨石。
这块月球陨石是由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在地球南极的格罗夫山收集,桂林理工大学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夏志鹏博士介绍称这块陨石重11.74克,大小约为18毫米×22毫米×28毫米,整体呈灰黑色,表面具有明显的角砾结构。

夏志鹏主管陨石的分类工作,他说:“这块陨石不含金属,也没有熔壳,乍看上去几乎认为它不像是陨石,但如果是,则一定是极为特殊的陨石。”后来他将这块陨石的样品做成光薄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并用电子探针深入分析,才发现这块石头不但是陨石,而且应该是来自月球的陨石。

这一发现令他喜出望外。原来这块陨石的矿物组成与地球岩石有明显区别,其表面富含的大量的冲击熔融岩和玻璃碎屑表明它肯定是块陨石,是经历过多次复杂的大型撞击事件后才会具有这样的特征,而在月球样品中,这种特征比较常见,再加上这块陨石的矿物化学成分等方面也与月球陨石一致,所以最终认定它是一块月球陨石。

夏志鹏甚至给出了这块月球陨石的属性和产地,说“这是一块复矿碎屑角砾岩,由来自月球高地和月海的不同岩石碎屑组成的,这种陨石也是了解月壳的复杂岩性的理想对象,对我国嫦娥五号月壤取样后进行的月球样品研究来说,这块陨石也是重要的科研补充样品,通过对它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月壳的演化历史。”
月球与地球相距38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地球厚度的近30倍,应该有不少朋友会很纳闷月球上的石头怎么会跑到地球上?两个球体都有自己的引力,月球上的石头怎么能脱离地球的引力来到地球上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让人迷惑,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陨石都是在月球上被撞出来的,撞击者是小行星或者彗星。

我们看一眼月球表面的照片就知道了,月表上有着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都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出来的。小质量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月球,并不会将月表的岩石撞击到太空中。但是也有一些撞击月球的小天体非常大,我们看月球上有的陨石坑的直径都超过了1000公里,这样的陨石坑通常都是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出来的。

由于太空中小天体的行进速度都非常快,地球轨道附近的小行星的速度大多在秒数20~30公里之间,而月球也在围绕着地球飞行,再加上月球和地球本身又会对小天体产生一种引力加速度,所以小天体与月球撞击时的相对速度有可能更大。

而月球上又没有空气,无法给小天体减速,这样其撞击的能量非常大,月球的质量又比地球小,所以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小天体对月球的撞击产生的能量是比较容易将月球上的石块撞起飞溅到太空中的。

当这些月球石块远离月球来到太空中后,首先就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地球的希尔球半径范围远达地表以上150万公里,远远高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所以太空中的月球石块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下大部分都会坠落到地球上。

而由于地球有浓厚的大气层,当陨石向地球坠落时,进入大气层后会出现烧蚀现象,质量较小的陨石会在大气层中完全烧蚀掉,质量较大的陨石会成为火流星,稍事后会有一部分溅落到地表,成为地表上来自月球的陨石,如果这块石头中金属元素较多,比如铁镍陨石,通常会出现灰黑色的被烧蚀的金属表面,金属含量少的陨石则不会。
消息来源:新华网12月7日报道《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发现一块月球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