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逆转裁判》所思考的,“的说”是舶来品吗?

2022-06-22 15:13 作者:木萧瑟兮江浦  | 我要投稿

对于“的说”一词的蔓延使用,首次印象就是在游戏改动画《逆转裁判》里面举证刑警的口头禅。


游戏《逆转裁判》里面的刑警糸锯圭介先生,他的口头禅就是“……的说”

直到昨天晚上,我看到我的一位同学在语言学作业上提到的问题,使得我对“的说”这一词是不是翻译的来的产生了好奇,即探究“的说”一词是不是因为日语翻译而产生的舶来品。

那么,“的说”这一词该怎么解释呢?

昨天晚上和我的这位同学讨论之后,我又在网上寻找资料,在百度上(记住,百度可信但不可全信,如果你的全部资料都是来自百度,那么你的作业很可能会被你的老师吐槽,因为大学生的学术资料渠道相当多,而你一直在用可信度存疑的百度)关于的说的来源与用法是这么分析的,可分为以下这么几类:

1、网络口头语

2、台湾、闽南一带方言

3、浙江一带方言

4、四川及重庆一带方言

5、四川及重庆一带方言

6、江苏一带方言

7、来自日本语

虽然百度在某些情况下的靠谱度是比较存疑的,但百度百科至少给我们对“的说”的思考有个大致的方向。

那么具体来看,我们说的的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口语中我们也会听到“很漂亮的说”,“天好热的说”“你很无聊的说”。(但是这些“的说”我怎么感觉还是有点日语翻译的味道)这里的“的说”作为口语的习惯后缀,实际意义不大。这种“的说”借用第三方的口吻提出,以减少强加于人的感觉,也暗示对方,不同意这种想法也没关系。而这种“的说”的用法来自台湾,而台湾我们知道受到日本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对证明“的说”是不是舶来品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在闽南语中“的说”一语气词,放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这样”,有埋怨、不情愿的情感偏向。与台湾所使用的“的说”有联系。但是我们看到前面图片的刑警先生的“的说”用法上好像也和闽南语说有所冲突,故此说的可信度不大。

再来看浙江温州的方言里,“的说”两字,是常被用到的两个字眼,音“nān gū”,而浙江杭州萧山等地方言,“的说”置于句尾,通常用来加强一下句子的语气。譬如:“他知道的说”,可以译为:他居然知道的。“他还没回来的说”,可以译为:他怎么还没回来。

从用法上来看,温州,萧山等地方的方言中的“的说”比较接近我们概念里的“的说”。无独有偶,“原来是楞个的说!”的“的说”用法也是这样,这是四川方言。而在青海地区类似“的说”的应用,重心更多倾向于说。

另外,在江苏苏中苏南一带也有类似“的说”的方言 不过一般叫做“说的” 只是调换了“的”和“说”的顺序。与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帖子相近。在那篇帖子上那位老哥就解释了他们老家会使用“说的”其作用和我们概念里的“说的”是相近的。

那么,问题的核心,“说的”是不是舶来品,如果在互联网网页上进行检索,发现支持是日语翻译的有很多,也有理有据。

比如有人提出是日语です的翻译,这一派拥有大量的支持者,而です则是敬语,初学日语的都知道经典的日语判断句式:…は…です(……是……)例如:私は日本語専攻の一年生です(我是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很有可能是翻译时,因为要把日语翻译为中文,而中文没有日语这样的敬语,面对“です”,很有可能翻译为了“的说”在日语翻译论的支持者中,有的认为是です,也有的认为是ます还有的认为是でしょう,无论是翻译的是哪一种日语的助词,很有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使得“的说”大行其道。

那么“的说”到底是不是舶来品,就要看当时在日语书籍,影视剧翻译为“的说”的那些翻译家是出于何种角度来翻译的了,在我们中文,舶来的词汇并不少见,比如早期的“德律风”现在的“麦克风”(我一般还是叫话筒)还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的两位先生,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日语翻译中,面对源语中表达全新的事物与概念的名词在目的语中不存在与之匹配的词语,译者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异化”翻译,比如,直接沿用旧名,保留原文的色彩;另一种则是“归化”翻译,例如,创造一个全新的词汇或者朝着习惯的说法靠拢,努力用本民族的特色来表现。那么,我们在汉化组见到的大量的“的说”,是属于“异化”还是“归化”呢?

在B站的一些番剧的中配和翻译就相当有意思,比如《干物妹小埋》中配版里面,为了表示海老名的方言,中配直接飙出了东北话,而在《龙王的工作》里面,雏鹤爱的一句口头禅だらぶち,这是日本金泽(石川县下辖地区)方言,骂人用的,翻译组就用方言戆大来表示。这都是归化的表现。但是“的说”如果是归化的表现的话,那么在不同方言区同时出现的“的说”又是哪一类呢?走到这里,似乎日剧翻译的“的说”的归化走了死胡同,而最早翻译日语类的影像作品的台湾地区,很可能是照顾台湾当地的用语习惯把“的说”沿用了下来,对于还会使用“的说”的当地人来说并无所障碍,对于北方的我可能还是觉得有些别扭,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的说”就是舶来品,因为你会发现,实际上运用的说对于我们汉语的语法架构并无影响,与我们汉语的契合度很高。因为实际上就像下面的帖子所说

以上截图自台语吧吧友pao590103的帖子

“的说”这种用法应该由补语标记词“说”衍生出来的

那么这个说作为重点的话,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不少基于“说”的新词汇,比如“正说”、“心说”、“实话说”、“按理说”、“没的说”等等。最初“说”都是表达“言说”,但显然,在许多词汇中,“说”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变成了一个虚化的词缀。而这是在“的说”出现之前,我们就早已习惯了的。而这也是“的说”拗口却又不那么拗口的原因所在,“的说”很有可能是汉语演化过程中遗落的一粒种子,跌宕起伏后再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因为日剧的翻译大行其道。

所以,“的说”不能简单说是舶来品,对于“的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由《逆转裁判》所思考的,“的说”是舶来品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