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内容崛起:一场双向奔赴的伪下沉表演【解构B站】

“人很难去责怪自己”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和陷入自我否定是两件事。
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能是出于谦虚和诚恳,甚至是追求完美,适度的自省属于必要且优良的品质。
陷入自我否定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根源是不自信、自我接纳程度比较低。
这两者的混淆和相互作用,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混乱,让你缺乏处理问题的章法,下面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与人发生一次冲突,首先习惯性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够好,觉得好羞耻,好讨厌自己,后面再酝酿一堆我这个人是不是一塌糊涂啊,我是不是balabala,之后陷入强烈的萎靡退缩中,影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你与人发生一次冲突,为了维护自己的感受而把责任全部投射到那个人身上,你就陷入愤怒,这个人为什么那么不可理喻,他真讨厌,他该向我道歉,我以后再也不和他打交道了等等。
这两个结果似乎完全不同,其实从某个角度看是殊途同归的。
再做三个假设:
1、这件事从相对客观的角度讲,它主要过错方是你。
2、你们俩都占部分因素。
3、这件事的主要过错方是对方。
不管你下意识的选择自我反省,还是选择将问题全部投射给对方,你陷入误区的可能都占一半,要么非常责备自己,要么非常责备别人。习惯前者,让你变得自卑、退缩、痛苦,抹杀许多机会,丧失很多权利。习惯后者,让你故步自封,破坏人际关系,难以得到健康舒适的生活。
(其实打开了说,当你面对一个锅的时候,无论是选择背到头上还是丢出去都源自于同一个原因,你缺乏自信。
因为缺乏自信,所以遇到问题唯唯诺诺,全部往自己背上扛。
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感受而把所有锅都甩到别人头上,这样我自己才能是一个好的人,完美的人。
真正的核心在哪里呢,核心其实在于一个“评价习惯”上。
如果说你真的只是在反省问题的话,那么你所做的事其实和解数学题是没有区别的,你会把这件事里有用的资料收集起来,最终得到一个解决方法(比如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后怎么处理会更好,或者之后怎样收拾残局等),你不会有太过于强烈的情绪,或者说当你走出这一时的情绪波动后,你唯一得到的结果就是增加了一些生活经验,多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更知道怎么处理问题了,你不会受到长久的负面干扰。
你的思维惯性指向解决问题,而非判断对错(判断价值)。
当你的思维习惯停留在判断对错、判断(自己或别人的)价值上时,你会很少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极端的重视自己的感受,要么忙于酝酿不良感受,要么忙于在反抗不良感受(帅锅给别人),而问题中的有效信息则在你眼前白白溜走。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你还是摸不着头脑。
或者在这件事情的解决上,你会随着情绪冲动一通瞎干,没有章法也失去了真正的目的。
停止评价思维是撤掉蒙眼布的第一步。